北派二人转的传承

道情戏的传承流派
1个回答2024-03-17 06:53

简介
临县道情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它是集文学、表演、音乐、唱腔、歌舞、美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由音乐和剧目两大部分组成。它的音乐比较古老,基本由五声音阶组成,轻快、活泼、开朗、优美。伴奏乐器颇具特色,有粗犷、豪放、低沉的芦苇秆制作的八眼开孔管子,唱腔丰富,有着道情九弯十八调,几个调调一大套。套套里头有弯弯,弯弯里头有调调的特征,衬字虚腔利用得当,避免了衬字虚腔淹没唱词的缺陷,唱来明快热烈,巧夺天工。剧目丰富、古老,贴近人民群众。
历史溯源
临县地处黄河中游、晋西黄土高原吕梁山西侧,隔黄河,与陕西省佳县、吴堡县相望。临县道情是吕梁地区惟一的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被群众誉为吕梁山上一枝花。主要盛行于地处吕梁山区的临县,分布于方山、离石、柳林及陕北佳县、米脂、吴堡等地。 临县道情起源于道教文化,由唐代道歌中的主曲牌“蓝关腔 ”( 也叫“终南调 ” 或“耍孩儿 ”) 、“皂罗袍 ” 等吸收临县地域的民歌及周边地区其它剧种的优秀成份发展而来。在元末雏形已成,明末清初已具规模,清中已极为兴盛。 临县道情的唱腔、曲牌,是由起于唐代的道教音乐,吸收临县民歌、其它剧种以及少量牍的优秀成分形成的。至今保持着唐代时期道情的两个主曲牌《皂罗袍》和《蓝关腔》,完整的原汁原味的由道情“一经”时期的两种诗赞曲联体形成的《蓝关腔》即终南调牍是它的主要唱腔,而且至今保持着只用“五声音阶”的唱法,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临县道情的音乐是古老的。临县道情的特色乐器有:渔鼓、简板、水水、管子及高、低胡呼。临县道情的乐队建制是“文八仙”和“武八仙”十六人组成。这种音乐元素、特色乐器、乐队建制是其它道情或剧种所没有的。由这些乐器奏出来的以“庙堂音乐”中的“诱音”牗笙、箫、笛、管牍为主的音乐,轻快、活泼、开朗、优美。有着浓厚的中国庙堂古典音乐的味道,有着浓郁的晋西地方风味。这种音乐是临县道情独有的音乐。
艺术特色
临县道情传统唱腔为曲牌体,分为平调(由道歌演变成型的唱腔)和小调(当地民歌同道歌结合形成的唱腔)两大类。平调唱腔是早期说唱道情时所用的曲牌,主要有【耍孩儿】(称【终南调】)、【浪淘沙】等;小调唱腔主要是明清俗曲和地方小曲,主要有【太平调】、【五更调】、【小放牛】等。近现代以来借鉴了板腔体唱腔的结构方式,使唱腔向板腔化发展。 临县道情伴奏乐器在说唱道情阶段有文八仙和武八仙,即文场四大件(管子、四胡、竹笛、笙)和武场四大件(渔鼓、简板、小钗、木鱼)组成。 临县道情兼具北道情的清扬激越和南道情的温柔蕴藉之美。该剧种表演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旦角多行快步、碎步,须生的表演则以稳健的坐唱为主的特点使其艺术风格柔美而典雅、浪漫而抒情,充盈了浓郁的乡野生活气息,鼓荡着强劲的生命活力。如果我们将临县道情的音乐唱腔与别地的道情音乐唱腔作比,就不难发现,临县道情的唱腔曲调要相对丰富得多。其中来自道教音乐的传承大抵相同,差别主要表现与临县道情对民间艺术及其它姐妹艺术各种营养的广泛吸纳上,于是,一些老腔老调发生了自然而然的变异,一些新的曲调自然而然产生了,正如老艺人们所说:道情九弯十八调,几个调调一大套。套套里头有弯弯,弯弯里头有调调。其多姿多彩的风韵略见一斑。临县道情的这一审美特征是她永葆生命活力的根本保证。 临县道情由民间说唱演变成为戏曲剧种,其演变方式和过程对认识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戏曲音乐的嬗变有着重要的价值。 简介
蓝关戏是流传于胶东半岛的莱州及招远等地的一个古老的高腔剧种,是弋阳腔在胶东的后裔。据有关典籍记载、著述表明及历代艺人的口碑资料,蓝关戏始于明末,兴于清初。明代末年,弋阳腔在其风靡全国之时传至莱州,成为早期蓝关戏发生的重要契机,促使了它的孕育和萌生。蓝关戏即是以错用乡语的音调特征沿袭和模仿弋阳腔,其节以鼓,其调喧的表现形式和吸收了胶东的民间曲调及其他成分。 关于蓝关戏的名称,也还有几种说法。有说蓝关戏主要剧目是唱韩湘子的故事为多,其叔父韩愈,处处过难关,取了难关的谐音,故名蓝关;又有说蓝关戏帮腔用弋阳腔(高腔),来自南方故称南官腔,因而叫南官戏(官腔之称,见张次溪《戏剧漫话》);还有说蓝关戏叫连字戏,取其连续不断的意思。
历史溯源
蓝关戏的班社形成,大约在清后期,戏班出名的村是莱州市的季家、马回沟,招远县的小河头。每当年节来临,三台蓝关戏和京剧对台而演。季家代表艺人季希奎,小河头代表艺人王振德,后来的王仕学较有名。演出每班人员约40余人,武戏白天演,因为场面热闹;文戏黑夜演,因晚上能坐下静静地观赏,一年四季都有演出和排练活动。 新中国成立之后,蓝关戏也经常有活动。60年代初,还有演出。70年代后期,掖县(今莱州市)还编排蓝关现代戏《燕子迷路》上演。但自1965年以后基本上已终止传统蓝关戏的演出活动了。近几年,小河头及龙埠的老艺人把几出戏整理演唱,群众欢喜地说:从南京到北京,也没听见这一声。
艺术特色
蓝关戏帮、打、唱三位一体,交映生辉,成为该剧种音乐的三大支柱,当地群众会唱者,颇入耳,素有蓝关开了台,婆娘跑掉鞋之说。蓝关戏上演的剧目有近百出,主要为《东游记》与《西游记》两部大型连台本戏。 蓝关戏的剧目,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八仙传说故事,艺人称为《东游记》,剧目有《湘子出家》、《湘子回家》、《贬朝》、《烧海》、《八仙过海》等;另一类也是演道教神仙八仙故事,但剧中出现孙行者、猪八戒等人物,被统称为《西游记》,剧目有《打潮阳》、《烧潮阳》等。这些故事引人入胜,剧中人物繁多,文武俱全。内容多宣扬道教的出世、修道、飞升思想,宗教色彩浓重。 蓝关戏的音乐唱腔有蓝关腔、老蓝关腔、高腔、赞片子、小曲等。其腔调曲体短小,音调明快上口,有几种不同帮腔(亦称凑腔)应对。没有管弦乐,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常常是台上演员唱,台下观众哼,人们称此为满台响。唱词在蓝关戏中,为八句三段的段体,这种传统与八仙戏的耍孩儿的句幅如出一辙-本文所谈其传统性在此可又见一斑。 (四)传承价值
蓝关戏的历史是一部声腔剧种的发展史,蓝关戏的衍变和传承,是我们探索蓝关戏古老文化内涵的向导,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和历史资料价值。发掘、抢救和保护这一古老剧种对丰富完善中国戏曲史和发展民族音乐事业大有裨益。 简介
陇剧是甘肃独有地方戏曲,原名陇东道情。陇东道情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
历史溯源
陇剧是甘肃省一个新兴的地方戏曲剧种。它的前身是流传在甘肃环县环江地带的陇东道情。陇东道情产生的具体年代,现已无法考察。据老艺人的记忆,首先把道情曲调用于皮影演唱的,是环县耿湾的皮影艺人解长春(1843-1916年)。陇剧发源于甘肃庆阳、环县一带,约在一百多年前,由民间艺人赶着毛驴,驮着锣鼓乐器,用皮影艺术表演。后经系统挖掘、搜集、整理、改造,于一九五九年搬上舞台,并正式定名为陇剧,《枫洛池》晋京为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被誉为陇上奇葩,接着巡回演出于大江南北十几个大城市,深受观众喜爱。
艺术特色
陇剧表演艺术讲求真实,重视从生活出发,以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陇剧表演动作吸收了部分皮影的侧身造型,如侍卫警戒多用大侧身剪影姿势,特别是啼哭动作更为别致,人物左袖垂射,右手以袖掩面,大侧身晃动腰肢,前俯后摇,抽搐而泣。舞台美术借鉴皮影镂空、彩绘、装饰手法及旦角高髻燕尾头饰等,形成独特风格。 陇剧音乐属于板腔体式,分伤音和花音两大类,伤音曲调深沉委婉,适于抒发哀怨的情感,因此又称苦音或哭音;花音曲调活泼跳跃,善于表达喜悦的情感,故又称欢音。陇剧唱腔没有严格的节拍,比较自由明快,说唱性较强。弹板是陇剧音乐的主要板式之一,板头、大过门规整、四方,唱腔由多种节拍型混合组成,有特定规律。小过门的第一拍,一般都重叠在唱句的末尾一字上。弹板簧舒展、流畅、优美动听,最有特色。 速度一般是中速,稍慢,更适于抒情和叙事。飞板唱腔和弹板有共同之处,也是由多种节拍型有规律的进行。小过门的第一拍重叠在唱句的最后一个字上。簧简短而有特色。飞板的速度稍快,唱腔更富于说唱、叙事性。伴奏乐器,管弦乐有四胡、二胡、琵琶、扬琴、笛子、唢呐等;打击乐有渔鼓、简板、水梆子、大罗、小锣、大擦、铰子、堂鼓、战鼓、板鼓、牙子等。 陇剧的演唱方式比较自由,曲调流畅,节奏明快,近似说唱。曲调尾首的拖腔叫做簧,唱时称嘛簧,嘛簧悠长婉转,韵味浓厚,富有地方色彩,它是构成陇剧音乐独特风格的重要成分。陇剧使用的乐器也有较大的发展,增加了琵琶、二胡、笙、板胡、扬琴、提琴和一些铜管、木管乐器,丰富了陇剧音乐的表现力。 陇剧十分重视创作和积累自己的演出剧目。已经积累了一些为群众欢迎的、《旌表记》、《草原初春》、《谢瑶环》、《假婿乘龙》等保留节目。
传承价值
在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陇剧也陷入了濒临衰亡的困境,演出团体及演出场次锐减,传承链几乎中断,处于被大剧种和时尚文化所取代的困境,如不加关注与保护,势必越来越边缘化乃至面临衰滞、消失。 江西道情也称渔鼓戏或小曲渔鼓,湖北渔鼓也与此相近。在江西尚有南昌道情、抚州道情、上饶渔鼓等。宁都道情唱腔来源于乞讨者所唱小调“过街溜”和算命腔调。湖口渔鼓吸收了当地的渔歌和小调,具有浓厚的水乡风味。鄱阳渔鼓吸收了当地的大鼓书、山歌、渔歌、小调等旋律,别具一格。江西道情有两种演唱形式。一种是演唱者左手持渔鼓,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拍击鼓面;另一种则不用渔鼓而以二胡伴奏,但均为一人坐唱。道情曲目以神话故事及当地史事为多。

类似起承转合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1 21:57

抑扬顿挫 读音:yì yáng dùn cuò 解释:抑:降低。

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出处:西晋·陆机《遂志赋·序》:“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例句: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成语起承转合?
1个回答2024-03-11 08:56

起承转合,汉语成语,拼音是qǐ chéng zhuǎn hé ,意思是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出自《西厢记读法》。

起承转合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2 21:39
【解 释】漏租: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昌搜旁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合:是结束全文.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泛指文章的做法.
【出 处】:耐橡 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写故事之起承转合
1个回答2024-03-04 00:42
起(第一幕):发生了一件事,打破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主人公必须付出行动,达到某一目标。

承(第二幕上半段):主人公向目标推进,遇到种种障碍,但主人公克服了,达到一个高潮,貌似问题解决,这个高潮就是“中点”。

转(第二幕下半段):坏家伙逼近,形势急转直下,外部出现巨大障碍,内部分裂,主人公被孤立,到达“一无所有的时刻”,这是整个故事的最低谷。

合(第三幕):某一发现或某一事件让主人公重新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和障碍进行殊死搏斗,取得最终的胜利,目标达成。
什么歌起承转合
1个回答2024-03-06 16:13
大概有6首歌吧!

歌曲:best is yet to come
歌手:林一峰 专辑:林一峰的床头歌

谁让你害怕听情歌
太累人的起承转合

歌曲:everything
歌手:王力宏 专辑:心 .跳

故事里的起承转合有一些忘记
做了多少错误的选择

歌曲:我曾经爱过一个人
歌手:彭佳慧 专辑:因为女人说

温柔的限骄纵的等
起承转合却没有结论

歌曲:start it underground
歌手:蛋堡 专辑:收敛水

他们要算数学数拍子数着一个两个八
读中文了解起承转合学譬喻法

歌曲:笔墨登场
歌手:胡彦斌

殊不知写出来是特别的有份儿
起承转合连接着横竖撇捺儿

歌曲:两个人心动
歌手:hotcha 专辑:shall we dance? sha

过程就像小说一样
有起承转合按部就班
类似起承转合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6 18:02

承上启下chéngshàngqǐxià【解释】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出处】宋·张炎《词源·制曲》:“思量头如何起,尾如何结,方始选韵,而后述曲,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结构】连动式。【用法】多用于写文章方面;有时也用于工作中指连接上下级群众和领导。一般作定语。【辨形】承;不能写作“成”。【近义词】起承转合、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例句】中层干部一方面要转达上级领导的旨意;另一方面要反映群众的意见;起~的作用。

求歌名,内容里有【起承转合】
1个回答2024-03-08 15:51
应该是 胡彦斌 失业情歌 里的 笔墨登场吧。 - -我也不清楚饿。 你去听听看是不是吧 我是蛮喜欢胡彦斌的歌的

大概有6首歌吧!

歌曲:best is yet to come
歌手:林一峰 专辑:林一峰的床头歌

谁让你害怕听情歌
太累人的起承转合

歌曲:everything
歌手:王力宏 专辑:心 .跳

故事里的起承转合有一些忘记
做了多少错误的选择

歌曲:我曾经爱过一个人
歌手:彭佳慧 专辑:因为女人说

温柔的限骄纵的等
起承转合却没有结论

歌曲:start it underground
歌手:蛋堡 专辑:收敛水

他们要算数学数拍子数着一个两个八
读中文了解起承转合学譬喻法

歌曲:笔墨登场
歌手:胡彦斌

殊不知写出来是特别的有份儿
起承转合连接着横竖撇捺儿

歌曲:两个人心动
歌手:hotcha 专辑:shall we dance? sha

过程就像小说一样
有起承转合按部就班

不知道有没有
类似起承转合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7 20:05
抑扬顿挫

读音:yì yáng dùn cuò

解释:抑:降低。 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以形容悦耳的声音。

出处:西晋·陆机《遂志赋·序》:“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例句:他满怀激情地演讲着,那抑扬顿挫的声音紧紧抓住了听众的心。
故事的起承转合指的是?
1个回答2024-03-16 23:03

故事的起承转合指的是故事发生的原因,发生的经过,发生的波折,最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