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沔渔鼓戏悲腔天沔渔古戏

沔阳渔鼓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1-06 15:27

(1907-1993),男,汉族,沔阳(今仙桃)长埫口人。是仙桃渔鼓皮影队创始者。解放前,怀抱渔鼓沿门赶酒,茶馆清唱。七七事变后,随同黄玉堂等艺人流浪黄陂、应城、孝感、武汉等地。解放后,沔阳县人民政府将四散的皮影艺人组织起来,还拔优成立县级皮影队、办皮影剧院,固定于仙桃、彭场等大集镇演出。皮影艺人从此有了施展才华的场所,生活也有了保障。皮影队自一九五二年在长埫口成立后,参加土改运动,清匪反霸等宣传工作。一九五三年,他改编的皮影戏《武松打店》在全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中获一等奖。一九五八年参加全国曲艺汇演,把沔阳渔鼓推向全国,正式定名“湖北渔鼓”。
他的渔鼓各种唱腔在《湖北说唱音乐集成》第一集上刊登。原沔阳曲艺皮影队在他的带领下,改革创新,是江汉平原最有艺术的皮影队。文革前期,曲艺皮影队走遍湖北各地。 艺名别扬(1912-1988),男,汉族,沔阳毛嘴光华人。别道扬从小跟随舅父吴运年学唱渔鼓腔沿门赶酒,以后唱茶馆皮影戏。聪明的别道扬在演唱技艺上超越了前辈艺人的演唱水平。他对渔鼓唱词很有研究,用成语与民间的方言土语(即顺口溜)相结合,每一段唱词让人们听了是哄堂大笑。解放前他在徐鸳一带演唱《四下河南》一戏,孀妇田氏夜叹家事,用渔鼓悲腔唱得满场观众鸦雀无声。戏场内一寡妇听得流涕痛哭,回家要寻短见,多亏领居相救。别道洋是天、潜、沔渔鼓皮影戏最有名的老艺人。他的唱词与唱腔流行江汉平原各地,别扬是仙桃最大一门派(即别派),他的传承人高风成是仙桃德高望重的皮影艺人。一九八八年,别道洋与世长辞,仙桃各地的皮影艺人都去参加丧葬,吊唁别扬名老艺人。

沔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5-26 23:46

沔,汉字,指水流充满河道;水名,在中国陕西省,是汉水的上流;古同“湎”,沉迷。

基本信息

中文名沔笔顺丶丶一一丨フフ拼音miǎn

郭沔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18 15:12

南宋琴家,浙派音乐创始人。理宗时(1225~1264)被毛逊、杨缵、徐字等人奉为宗师。曾收集整理不少流传于民间的琴曲。淳佑景定(1241~1264)年间,作琴曲多首。宋末元兵入浙,他移居衔州(今属湖南省稀阳 ),泛舟潇湘二水,作曲《潇湘水云》,寄故国沦亡之痛与身世苍谅之感。又作《泛沧浪》、《飞鸣吟》等曲,均流传于世。
郭沔在整理旧谱、提倡创作、传授琴艺方面,颇为时人推崇。中年时,在当时的主战派人物韩侂胄僚属张岩门下做清客,从事整理韩侂胄祖传的古琴谱以及民间流传琴曲,后韩侂胄被杀,张岩被贬,加之元兵南侵,郭沔便移居南岳衡山。眼望九嶷山云雾蔽日,顿生满眼风雨、国家将亡之感,
著名琴曲《潇湘水云》,被认为是爱国思想、艺术性和技巧性都达到了最高境界。同一时期,还作有《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等琴曲,大多为即景抒情之作。明代中叶以前所流行的琴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整理、创作和传授的。其作品不乏爱国之情,占主要地位的是反映民族矛盾、表示与元蒙统治者不合作的内容。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尔雅文化出品)

郭沔是谁?
1个回答2024-04-21 18:25


郭沔字楚望,南宋杰出的浙派古琴家,代表作品《潇湘水云》、《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等。是古琴浙派的创始人。

郭沔是谁?
1个回答2024-05-01 03:02

郭沔字楚望,南宋杰出的浙派古琴家,代表作品《潇湘水云》、《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等。是古琴浙派的创始人。

崔沔的崔沔的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3-12-11 10:25

传说崔沔幼时家居成都地区,崔沔八岁时父亲就死了,从此和母亲相依为命。十三岁时,他妈又得了眼病,于是他变卖了家产,到处为母亲求医问药,但还是没能治好母亲的眼病。崔沔小小年纪,就支撑起了这个家,把母亲伺候的好好的。崔沔家门口有一个水塘,塘边是一条弯弯的小路,住在这里的人每天都从这里经过。一天晚上,母子俩正在吃饭,忽然听见门外有嘈杂的喊声,崔沔急忙跑出去一看,原来,刚才一个小孩摸黑从塘边走过,一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幸好救的及时才捡了条命。
回到屋里,母亲忽然对崔沔说:沔儿,你明天在屋门前挂一盏灯笼嘛!这里路窄,晚上又黑,人家从这里过很不方便,照起灯笼就不会掉到水里头了。崔沔担心用油要多花钱。妈说:我们节约点就行了。
崔沔是个孝子,当即就依了母亲的意思。第二天,天刚黑的时候,他就在屋门口挂起了一盏灯笼。大家都很感动,知道崔沔家里穷,便你一家我一家,自愿拿出一点油送来。从此再也不会有人掉到水里头了。
崔沔一边种菜糊口,一边发奋读书,后来终于考上了进士。他念念不忘母亲,经常陪着母亲游玩。一天,他们去馆子里吃饭,崔沔拈了菜给母亲吃。母亲吃了问:这是何菜?崔沔说这是高笋,母亲便说:高笋好吃,细滑爽口。
为了让母亲时常能吃到高笋,崔沔后来请人在家门前挖塘栽上了高笋,并在周围栽上果树。崔沔的官越做越大,但始终不忘母亲养育之情。后来母亲去世了,崔沔很伤感。他回到自己简陋的家里为母守孝,塘里遍种高笋,每一年清明总不忘给母亲送上一份高笋,白玉一样的高笋承载着崔沔的拳拳孝心。世人为之钦佩感动的不得了,为了纪念崔沔对母亲的孝心,后人就把这地方取名高笋塘。
崔沔的儿子崔佑甫,后来成为唐德宗李适一朝的贤相;崔沔的孙子崔植也成为唐穆宗李恒一朝的宰相。后人都认为崔沔子孙的富贵,是崔沔的孝心与善行所积下来的福报。
读完了历史记载,真为崔沔的孝行感动:崔沔之孝,不仅在于从物质上赡养母亲,更在于从精神上,感情上的关心与体贴;崔沔之孝体现在能帮助母亲实现她的善念,母子一起积德行善。(资料来源:《德育古鉴》)

沔水的概况
1个回答2024-02-10 16:56

古水名,即现在的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沔县(现勉县)故称沔水,东流至汉中始称汉江(有别于古汉水);自安康至丹江口段古称沧浪水,襄阳以下别名襄江、襄水。汉江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市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河长1577千米,流域面积1959年前为17.43万平方千拿慎米,位居长江水系各流域之首;1959年后,减少至15.9万平方千米。
古消昌敬时的汉水,指的现今的嘉陵江西源西汉水,迅判“嶓冢导漾,东流为汉”、“维天有汉”指的是古汉水。

gg 沔城高中名人轶事谁给讲解下?
1个回答2024-03-18 19:20
放心,我将以你为素材整理好了给你.我永远记得彪叔在我们寝室住时干的事,看你记不记得,那时我们住在一起了的. 追问: 迅速整理,五天之内收货 ok?
沔阳剪纸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1-27 10:07

仙桃市原名沔阳县,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古称水乡泽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这里民风敦厚,物产丰富,不仅以“鱼米之乡”闻名于世,而且民间艺术灿烂夺目。沔阳渔鼓、沔阳花鼓戏、沔阳皮影戏、沔阳民歌和剪纸都很著名,亦称“歌艺之乡”。
特别是,“沔阳剪纸”在海内外小有名气,剪纸雕花在这块土地上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代。其历史的悠久,虽无文字可考,但从越舟湖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磨制石铲上的穿孔和陶器上的刻纹来看,不难找到剪纸镂空与雕刻工艺的渊源。犹有关于剪纸历史的传说,在仙桃剪纸老艺人中更是代代相传。
雕花是仙桃人对剪纸的俗称,沔阳雕花剪纸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2006年,沔阳雕花剪纸入选该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通过文化部门积极申报,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我市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称号,沔阳雕花剪纸作为“中国剪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目前仙桃市健在的民间剪纸艺人有200多人。

沔阳话的仙桃话
1个回答2023-10-16 05:50
沔阳原本是一片比较大的地方,相当于一个比较大的地级市规模,仙桃是一个让祥岁镇,现代治所搬到仙桃后更名仙桃市,周边分离到各个行政区,或自立门户,仙桃话也就是沔阳话的一个分支,仙桃人以沔阳正宗自居,周边话语差不多,略有差异,极坦睁个别镇(后宴卖来移民)拒绝同化(差异太大)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