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大鼓劝黛玉全集

第三十二回,主要讲宝玉心迷黛玉之事。宝玉对黛玉说了句“你放心”,你怎么看这三个字?
1个回答2024-03-14 23:58

“你放心”,

这三个字是宝玉对黛玉的承诺,

宝玉心迷黛玉,只钟情她一人,永远不会改变。

《红楼梦》中有一句黛玉规劝宝玉的话?
1个回答2022-10-07 20:58
你说的是这个么:“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在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开头
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这日不知为何,他二人言语有些不合起来,黛玉又气的独在房中垂泪,宝玉又自悔言语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渐渐的回转来。
如果不是请你再描述详细一些我帮你找找
见到林黛玉这样的个性的人怎么劝导她不哭
4个回答2022-09-14 12:50
这样的个性不能劝,越劝可能会越哭,一个人是可以坚强的,但有了安慰,便会把心打开,泪水就会像洪水溃堤一般不可收拾`
只要陪伴,给其温暖的存在感便可`林妹妹这样的人让她哭够就可以了,因为哭是为了让心里更舒服些`
黛玉既然那么爱宝玉,却为何又从不劝宝玉去立身扬名?
1个回答2022-09-14 19:30
因为林黛玉熟悉宝玉的性格,知道宝玉不喜欢追求名利。
白派京韵大鼓《黛玉焚稿》
1个回答2022-05-16 13:42
漏是指古代用的计时工具叫漏刻。恨漏长的意思是说(因为彻夜不能入眠,所以)很讨厌漏刻缓慢,(黑夜漫长)。
宝玉为什么要给黛玉讲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09:50
不知道我记得是不是你问的那一段,黛玉吃完饭就要睡觉,宝玉来了不让她睡,害怕她积食,就一直说话讲故事逗她,是爱护她的一种方式!
林红玉,林黛玉,怎么这么相似
1个回答2023-02-12 06:56
因为就中间不同
关于林黛玉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03:51
关于林黛玉的11个故事1
初进荣国府
便显示出超过同龄人的精细和心机
2
本是天上袶珠仙草
为的是下界还泪
才找到贾宝玉头上
3
玉绵绵静日玉生香一节
贾宝玉和林黛玉在林黛玉的床上缠绵一中午
很浪漫
4
菊花诗社一节
林黛玉所作几首
皆为上品
被列为第一
5
身体不好
需要每天吃药来补身体
刚进贾府时贾母便让其将药丸名称说出来以便一起配药
但在刘心武的讲述中
这几乎成为了她最后死亡的原因了
6
曾给宝玉做过一个香囊
但是在后来吵架的时候自己拿过一剪刀剪坏了
7
在一次宴会上
因史湘云脱口说出戏子的容貌像自己
而宝玉又在一边给史湘云使眼色而生气
三方很是折腾了一阵子
8
曾重建桃花社
为全书中最后源陪一次诗社
也是大观园彻底衰败前的中兴
9
宝玉挨打时曾去前探望
两眼哭的和桃儿一样
心疼之情不言而喻
10
林黛玉和史湘云的凹晶馆联诗
为全书意境最优美的联诗
11
黛玉葬花
诗、歌、画、情,皆为全书之绝 【人物简介】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林黛玉出身于姑苏钟鼎世家,书香之族,祖籍姑苏,家住扬州。先祖曾世袭列侯,父亲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诗礼名族之裔”其实是贾政为儿女择亲时所强调的,林黛玉的出身可谓既有“钟鼎之家”的尊贵,又不乏“书香之族”的高雅。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之子死了,因膝下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了女儿黛玉,爱如珍宝。
黛玉从小聪明清秀,与诗书为伴,但父母让她读书识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母亲去世后黛玉进京,与宝玉一同深得贾母关爱。不久父亲病故,她便长住贾府,逐渐与宝玉相知相爱。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雹高蠢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
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念拆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王夫人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最后泪尽而逝。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我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却又作出“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葬”的诗句,为何?就是因为太注重细节了吧,到头来竟在无奈中香消玉殒,留下千古遗愿。
可惜了,红颜薄命。
黛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哭得最美的女子
林黛玉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1-27 11:56
林黛玉祖籍姑苏,生于扬州,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在林黛玉去荣国府前一年被钦点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也算是开国元勋之后,到林如海的时候,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时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
亦是书香之族,是一个世代尊奉儒家文化的家族。林如海四十岁时,林黛玉五岁,本来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但已经于林黛玉4岁时死了,所以只剩黛玉一个。林黛玉母亲是贾母最小的女儿贾敏,在林黛玉六岁时死去。   黛玉小时候就聪明清秀以及怯弱多病,小时候就与僧道有一些渊源,三岁时,曾有一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在警幻仙姑的册子里也有备案,贾雨村也是从庙里出身,但菩萨并不怎么保佑她,年纪轻轻就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