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喻事明言

评价比喻句
1个回答2024-02-11 23:33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如何评价师傅?剧中有哪些隐喻?
1个回答2024-01-29 14:02

《师父》这部影片无疑是一场难得的盛宴,武师们没有飞天遁地的本领,而是拳拳到肉,刀剑无情。

凡上得了台面的起势便是十足的风范,将咏春拳理融于刀法之间,一招一式清晰可见,手起刀落干脆利落,这才是视觉美学。隐喻关于中国功夫电影的另一种可能途径。无论是武门还是任何圈子,掌握霸权和话语权永远是少数。哪有什么百家争鸣,“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并不是没有其他门派,小门派多着呢,只是这两家霸占着主流话语权威。所以陈识从广东到天津想立名,功夫如此了得,但也打不穿当时的霸权,就更不要说那些功夫一般还在修炼阶段的小辈儿了,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跟着这些大门派混,当然,人家门派也不会教你真本事,等你青春耗尽了,攒点小钱娶了媳妇了,也就不想折腾了。只要掌握话语权威,自然有人供着吃喝,不济了还能卖卖祖上留的家当,外人来了那就一致搞死他,再不济了,招安呗,陈识就算开了武馆,也早晚要进这个体制。江湖,哪儿有打打杀杀,这才是常态。所以,功夫分两种,一种是师父有本事的,一种是师父没本事的。本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上有点硬活儿。那问题来了,既然后一种是师父没本事,又为何也算功夫呢?因为,手上没硬活儿,还能在江湖上立足的,那就更得靠着一套“功夫”。在《一代宗师》里,前者叫里子,后者叫面子。而《师父》中,被一年多学成的徒弟耿良辰挨个儿把馆给踢了的,基本上都是后者,因为他们手里已经没硬活儿了,或者说早年立派时候有,后来渐渐就没了的,他们存活,靠的是门派之间互相照应抱团撑下来的。

夹着尾巴做人做事,通常是比喻人的什么品性,求点评
1个回答2024-02-15 21:57
阮直
“夹着尾巴做人”在我们的语境中没有丝毫贬损的意思,尽管我们给自己安了个野兽才有的尾巴。“为什么尾巴夹起来做人”是做人的一种高境界呢?这恐怕还得从有尾巴的兽类说起。
大凡有尾巴的兽类都自我感觉良好,高兴、张狂、求偶时都爱把尾巴像旗帜一样朝上翘起,摆来摆去。可是这尾巴一翘,灾祸便到,在狩猎时代,那些尾巴翘得高的野兽容易被发现,结果是一簇箭,一杆矛飞了过来,小命也就在翘尾巴的时候没了。所以,聪明的兽类在感到有“敌情”的时候,首先干的事便是把尾巴夹起来,以减小目标,做好隐藏或逃遁的准备。人的猫腰动作可能就是当初的夹尾巴,只不过后来尾巴退化了,就只好用缩身来替代。
聪明的人类从野兽的夹尾巴中受到了启发:原来这夹尾巴做人,比夹着尾巴当兽更能保护自己,它能让人在屈伸之间找到了摆平关系的法宝。兽类夹着尾巴是因为自然界中有个最大的“害虫”——人。人是百兽之王,百兽不得不防。那么,人夹着尾巴做人,是防谁呢?谁是我们人类最大的敌人呢?是“权力”。除了“权力”,谁能管得住一个人是“冒尖了”,还是“出头了”,是“张扬了”,还是“显摆了”。凡人与凡人之间的嫉妒,仅仅能导致嫉妒者眼红和失眠,若没有“权力”的介入,嫉妒只能伤害自己。可当嫉妒是权威者的心态时,翘尾巴的那个家伙就该倒霉了。
只要有专权,只要是人治,就容不得他人翘尾巴。中国自秦开始,就只允许一个人翘“尾巴”,“尾巴”翘得不够高,大臣们都竭尽所能为皇帝接上一节,但自己的“尾巴”从此就得夹起来,谁要是没夹好自己的尾巴,准会成为众人攻击的目标。
如今已经没有皇帝了,为何还要夹着尾巴做人呢?因为现实告诉我们,凡是不夹着尾巴的人,命运都不太好。马寅初当年不知道夹着尾巴做人,自以为懂得人口学,与“人多热情高,干劲高”的主张唱反调,结果遭到了暗算明整。
如今改革开放了,人们的个性得以张扬,才智有了发挥的天地,但是夹着尾巴做人的生存“规则”依然不可放弃。比如在一个集团内部,总经理是可以翘尾巴的,但他的部下则不可,部下若以为自己更高明,忽略了总经理的尾巴高度,时常对公司总经理的决策提出批评、建议,若反对错了,遭一顿训斥也许没事,总经理大度,不与你一般见识,若你的尾巴翘得高,摆得漂亮,真的能指出总经理的错误要害,即便你为公司挽回了巨大的损失,你也不会有个好下场,除非那公司是他自己的。
一句话,尾巴虽然是自己的,但什么时候该夹着,什么时候该翘一翘,自己说了可不算。
如何评价喻恩泰?
4个回答2022-10-08 14:55

喻恩泰在我看来是一个比较有想法的人,因为当初他参演的《武林外传》活了之后,他并没有选择去,马上接拍新的作品,马上去演戏,而是选择了回到学校继续深造。

作为一个新人演员,在自己大火之后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是十分难得的,这其实是一个十分不容易的决定,因为如果错过了自己大火的机会继续施展拳脚的话,那么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再次翻身,再次获得这样的机会了。

而且确实,他因为失去这次机会,回去读书,所以就在之后一直不温不火,再也回不去那个自己最火的试了,再也没有那么好的发现机会了,但是之后的他并没有因为自己不温不火而表现的很遗憾,而是让人感觉他还是十分得淡定儒雅,失去了大火的机会也没什么事情,这让我觉得喻恩泰是一个淡泊名利,不太功利的儒雅的人。

比喻自己都做不好,还来评价别人的成语
3个回答2023-01-07 12:3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拼 音: 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
释 义: 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强加。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出 处:
1.《论语·颜渊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示 例: 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
如何评价喻言的实力?
2个回答2022-12-22 07:02
喻言实力真的没话说,全能ACE,大vocal。性格也好努力上进却又不争不抢只是默默最好自己的事!喻言未来可期!
如何评价《高级隐喻》这本书?
1个回答2023-12-09 11:16

这本书主要是在说隐喻这件事,什么是隐喻、可以用在具体哪些方面,应该怎么用甚至如何设计一个隐喻故事。但要注意的是,看完这本书不见得你就会用隐喻,因为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隐喻。隐喻不会有明确的框架或具体的方法,只是让一切从你的内在开始改变。

《高级隐喻:故事转化生命》是一本2018年03月01日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玛丽莲·阿特金森。

玛丽莲·阿特金森著吴佳、王利娟、杨兰译的《高级隐喻(故事转化生命)/隐喻表达系列》是埃里克森教练体系下的又一本佳作,玛丽莲老师用隐喻也就是讲故事的方式,带领读者学习教练语境下的表达及应用。

在如今沟通与表达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发挥着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书着重训练大家在此处的技能,并了解一种方法进而加以应用,学会在不同的场景应用自如里,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被孔子比喻成龙的老子,评价过孔子吗,是怎么评价的?
1个回答2023-02-11 19:10
两人生活在同一时代,两人亦师亦友,虽然两人的主张不同,但都是很认可对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