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大鼓音乐

瑶族的长鼓舞有哪些特点?
1个回答2024-02-19 19:18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中国流传长鼓舞的有好几个少数民族,但以朝鲜族的和瑶族的最具代表性。 朝鲜族长鼓舞的长鼓为筒形,鼓身木制,两端粗,蒙以羊皮或驴皮,中间纤细。演奏时将鼓横在胸前。舞者或用手或用鼓槌击出不同节奏,随拍而舞。两个鼓面音色音阶都不同,加上敲击鼓帮,所以叮咚高低有致。男子舞蹈潇洒活泼,女子舞蹈妩媚幽美。瑶族长鼓舞所用鼓有大小之分,大的长约1米,口径0.2米;小的长约0.8米,口径0.1米;皆为筒形、细腰。表演时常用黄泥涂鼓面以调节音色音阶,故也称黄泥鼓舞。大长鼓通常为一人领舞,众人随舞;也有双人舞,是一人领击起舞,另一人相和,带有一定的竞技性。小长鼓通常是2~4人对打起舞,逢年过节,则许多人对打起舞,十分热闹。大长鼓舞动作较简单,以晃鼓头全身协动和起伏的步伐为主。而小长鼓舞则动作多变,按击鼓时膝部屈伸程度分有低桩、中桩、高桩三种;按击鼓动作和鼓点的复杂程度分有文打和武打。

介绍瑶族长鼓舞的起源和特点?
1个回答2024-02-27 03:01
瑶族的长鼓舞是很有名气的。那个长鼓为什么要依照着米舂抖槌的样子呢?五百年来,在瑶族聚集地湖南省资兴市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





瑶族的首领盘王有个年轻美丽的妻子叫刘三妹,瑶民称她三妹娘娘。她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一天盘王带领护兵外出打猎,三妹在木楼织布绣花。她坐在窗前,一边做活,一边唱起了动听的山歌:“金鸡飞起像凤凰,凤凰落在木楼上,阿妹坐在木箕旁罗,好比观音坐神堂。”金嗓一开,百鸟都不敢唱歌了。木楼周围干活的青年男女听了她的歌,活干得也特别地起劲了。





这时,被当地人称之为回龙山黑风洞里的魔怪白狼,听到歌声顿起歹心,它怪叫几声奔出妖洞,整个瑶山立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白狼冲进木楼见了如花似玉的三妹娘娘,伸出爪子想抢走。魔怪白狼的企图被正在木楼下舂米的青年男女看见了,各个都十分气愤。他们拿起手中的抖槌驱打白狼。阿哥用抖槌打断了白狼的一只腿,阿妹用抖槌打瞎了白狼一只眼。白狼疼痛难忍,只得落荒而逃。娘娘得救了。





太阳落山的时候,外出打猎的盘王回到了瑶寨。刘三妹将白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丈夫。盘王听罢,对青年男女十分赞赏。从此定下了每年一度的盘王节。每逢这个节日,瑶民们模仿抖槌的形状制作大大的长鼓,把两头蒙上野兽皮,由四个青衣童男和四个蓝衣童女手执长鼓,编成七十二套动作,并有节奏地不断敲打,以鼓励和宏扬瑶族人民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
瑶族长鼓乐器简笔画?
1个回答2024-05-16 12:23

先画上两条弧线。上面画上一个椭圆形,下面用弧线连接起来。然后左右两边画上小圆加上大圆作为装饰。中间画上两条弧线作为结构。接着再给它画上自己喜欢的表情。两边要用方形加圆形画出鼓槌。最后涂上好看的颜色。

瑶族长鼓舞阅读
1个回答2024-02-21 20:08
瑶族长鼓舞

作者:李筱文

    1长鼓舞是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长鼓舞流传年代久远,唐代瑶族就有歌舞长鼓的习俗。长鼓舞的由来包含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那牵涉到瑶族祖先的创世经历,关乎于瑶族的来源与迁徙,关乎于瑶族的祭祀文化。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鼓,譊瑶人乐,状如腰鼓,腔长倍之,……坐拊之。”宋、明、’清古籍文献沿称鼓,建国后称长鼓。

    2瑶族的长鼓分有大、小长鼓,排瑶喜欢打大长鼓,称“挨汪都”;过山瑶习惯打小长鼓,称为“掴东掴”。长鼓通常用沙桐木掏空心再蒙上黄猄皮或牛皮制作而成。约1-1.2米长,呈腰鼓形,但鼓腰身长,中间小,两头大。排瑶的长鼓较大,其中一头又略大三分之一,呈喇叭形。木心掏空为的是蒙上牛皮以后可敲打得更响。排瑶长鼓两头蒙上精心泡制过的黄掠皮或牛皮,打上树胶,用6-8根染色麻绳拉紧两头皮扣(皮上穿洞好系绳)。舞者用彩带绑紧两头“鼓颈”,挂在肩上,横于腰间,右手使掌,左手持竹片分别击鼓,随着自定节拍,敲打着鼓皮,“嘭啪、嘭梆”作响。排瑶的长鼓舞分有“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有36套72演式。而每一套又分有“起堂”“移堂”等若干动作,配以芒笛、铜锣、唢呐伴奏,舞姿刚健,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舞中的跳、跃、蹲、坐或旋转、翻扑、仰腾等动作,再现了开荒、耕种、伐木、拉锯、盖屋等生产生活情形,折射出瑶族历史上所经历的一幕幕。过山瑶的小长鼓一般左手横握鼓腰间,上下翻转舞动,右手随即拍击鼓面,动作柔和协调,节奏铿锵有力。长鼓舞在广东连南、连山、乳源3个自治县保存完整且最有特色。

    3长鼓舞主要分两种跳式,一种是排瑶的大长鼓舞,瑶语叫“旺都”;另一种是过山瑶的小长鼓舞,又称“调花鼓”。排瑶大长鼓舞又分为两类,一类分布在大坪村、军寮村、大掌村、香坪村、新寨村和九寨村等,这类长鼓舞的鼓点整齐,节奏较慢,动作主要以双腿半蹲,身体有节律地上下起伏较为突出。另一类分布在油岭、三排、南岗、横坑村,这类长鼓舞的跳法和鼓点与第一类不同,他们的鼓点主要是领舞者领先半拍,其他人慢半拍的打法,节奏明快,动作跳跃旋转,粗犷奔放,刚中带柔。多种跳法形成了瑶族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民间长鼓舞。

    4千百年来,瑶族人民生息、繁衍在广东粤北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孕育了灿烂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排瑶、过山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服饰文化,可谓一山一俗,一村一服。就长鼓来说,有排瑶的歌堂长鼓、祭拜祖先绕竹跳的南岗欢乐长鼓、反映劳动方式的大掌种树鼓、砍树鼓,纪念瑶族姓氏的“十二姓鼓”,节日做糍粑的军寮团圆鼓,反映动物乐趣的大麦山斗鸡鼓等9种长鼓舞,还有过山瑶反映盖房丈地和体现丰收喜悦的“小长鼓舞”。这些长鼓舞各村各寨所跳的动作都有较大的差异,表现舞蹈的内容也不一样。

    5继2006年连南瑶族“耍歌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2008年连南瑶族传统的民间舞蹈——“瑶族长鼓舞”再次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昔日深居瑶山的长鼓舞,现己舞出大山,舞进都市,被世人所认识接受,这是瑶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大事,是瑶族文化事业发展中值得庆贺的好事、喜事。

1.第1段中引用宋代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有什么作用?

2.第2自然段中“约1-1.2米长,呈腰鼓形,但鼓腰身长,中间小,两头大。”的约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3.第2自然段中“排瑶的长鼓舞分有“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有36套72演式。”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要概述第5段的主要内容。   
瑶族舞蹈的师公舞 陶鼓舞
1个回答2024-03-15 07:12

流传于广西金秀瑶山拉珈瑶区。由若干个舞蹈构成,如“龙女出游舞”、“云雾舞”等。其中“龙女出游舞”是一套表现东海龙王一妙龄少女厌烦龙宫的生活而梳妆打扮、登岸过桥、游乡入寨、自立门户等内容的舞蹈动作。舞者随着陶鼓优美动听的鼓点翩然起舞,表演得维纱维肖。其鼓点是:
小鼓:咚咚——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
陶鼓:达——嘭达 嘭达 嘭达 ○达?
小锣:当——○当 ○当 ○当

瑶族长鼓舞歌曲原唱
1个回答2023-09-23 03:55
瑶族长鼓舞歌曲原唱为思敏哥哥。根据查巧亩询相关信息孝档森显示,瑶族长鼓舞收录于《钢琴基础教程1中集》专辑中,传承中国民乐经典民乐,钢琴独奏,歌手:蠢橡思敏哥哥。
有人会画瑶族男孩的简笔画吗?或者有瑶族男孩的简笔画也行
1个回答2024-04-25 05:02
民族乐器 民族乐器分为四类: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还有弦鸣乐器。 一、体鸣乐器: (1)敲击体鸣乐器:叮咚、木棍琴、韵板、基诺竹筒、竹筒琴、锣、铛铛、单打、铓、铜鼓,等等。 (2)互击体鸣乐器:棒棒、铜镜、竹梆、竹杠、钹、布哉、乳钹、头钹、二钹、小钹、铙、大铙、司涅、镲、小镲、碰盅、碰铃、腰铃、阔朔克、板凳、它石、它石、骨板子,等等。 (3)落击体鸣乐器:乐杵、竹捣筒、竹筒、瑶族竹筒、阿嘎、,等等。 (4)摇击体鸣乐器:连厢棍、萨巴依、热巴铃、盘铃、金刚铃、瑶铃、萨满铃、晃铃、串铃、 铜铃、八宝铜铃、师刀,等等。 (5)综合奏体鸣乐器:竹簧、蹈到、铁簧、锡伯族铁簧,等等。 二、膜鸣乐器: (1)棰击膜鸣乐器:大鼓、壮族的种劳、瑶族大鼓、水族大鼓、水族大鼓、塞吐、略斗、光拢、赠疆、瑶族猴鼓、苗族猴鼓、腰鼓、板鼓、猪嘴鼓、姜鼓、战鼓、扁鼓、八音鼓、书鼓、火者、如咚、小鼓、太平鼓、日木、环鼓、抬鼓、达玛、纳格拉、达玛如、建鼓、神鼓、那额、达布尔、竹鼓,等等。 (2)拍击膜鸣乐器:夏尔巴鼓、八角鼓、铃鼓、达卜、黄泥鼓、长鼓、光亚、光吞,等等。 (3)混合击膜鸣乐器:手鼓、圆鼓、边鼓、双面鼓、杖鼓、蜂鼓、汪都 ,等等。 三、气鸣乐器: (1)唇振气鸣乐器:牛角、铜角、刚洞、海螺、鹿笛、长号、筒钦、铓筒、布巴,等等。 (2)嗓振气鸣乐器:合欢箫,等等。 (3)边棱气鸣乐器:胡笳、壮笛、乃依、横笛、横笛、短箫、筒箫、鼻箫、斯布斯额、鹰笛、 骨笛、吐任、直通箫、布利亚、巴葛丢冬、列都、笛朽篥、库洛、双管鼻笛、扎令、阿乌、笛老挪、泥哇呜、狍哨,等等。 (4)吹口气鸣乐器:夜箫、侗笛、塞箫、奖、瓦格洛、雄林、苏奈依、嘟噜、低音嘟噜、太平箫、嘎嗦、五月箫、筚箫、筚笋、勒绒、姊妹箫、双管侗笛、波晓呼、决篥杰,等等。 (5)单簧气鸣乐器:巴乌、筚、筚相、苗笛、芒筒、竹叶笛、马布、筚鲁、寸笛、咚咚亏、笔管、大嘀珑、筚多喝、波芦、筚建、利列、利罗、笛列、筚尔、筚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双管巴乌、双管筚朗叨、筚总、决列、双管竹叶笛、双管马布、菲察克、筚达、葫芦笙、芦笙、排笙、木叶,等等。 (6)双簧气鸣乐器:巴拉曼、波伯、细筚篥、小闷笛、苏尔奈、长唢呐、嘉令、波列、苗族唢呐、白族唢呐、彝族唢呐、拜、勒尤·勒浪、洞巴、阔诗乃依、双筚篥、长积、双管闷笛、咪咪、双勒浪,等等。 四、弦鸣乐器: (1)打击弦鸣乐器:竹筒琴、竹琴、锵,等等。 (2)弹拨弦鸣乐器:玄琴、伽倻琴、雅托噶、五弦琴、独弦琴、五弦琵琶、纳西琵琶、火不思、忽雷、考姆兹、苏古笃、扎木年、弹布尔、赛依吐尔、碧约牛腿琴、独它尔、喀什热瓦普、多朗热瓦普、热瓦普、巴朗孜库木、库木日依、阿肯东布拉、乐队东布拉、月琴、贵州咸宁彝族布依族月琴、彝族四弦、苗族四弦、侗族大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小琵琶、其布厄、大三弦、龙头三弦、彝族小三弦、拉祜族小三弦、僳僳三弦、赛玎、壮族三弦、垤施三弦、彝族大三弦、彝族中三弦、苗族三弦、天琴、竖箜篌、凤首箜篌、双排弦箜篌、雁柱箜篌、转调箜篌、卡龙、弓琴、达比亚、傣玎、托甫秀尔、东布尔、菲特克呐、三线琴,等等。 (3)弓拉弦鸣乐器:琤尼、牙筝、塔吉克艾捷克、胡琴、萨它尔、胡西它尔、椰胡、葫芦胡、土胡、根卡、多朗艾捷克、艾捷克、高音艾捷克、低音艾捷克、独弦胡琴、适争、玎黑、奚琴、改革奚琴·四弦奚琴、必汪、铁琴、藏京胡、马骨胡、竹筒胡、纳西胡琴、二簧、朗多依、西玎、多洛、扎尼、彝族三胡、四胡、蒙古族四胡、四弦胡、彝族四胡、布依四胡、马头琴、克亚克、呃吱、牛腿琴、库布孜、朝尔,等等
瑶族有哪些神话传说?
1个回答2024-01-18 16:17
在瑶区广泛流传着很多作品。神话。排瑶主要有《洪水淹天》、《水仙姑》、《射日》等;过山瑶有《盘弧》、《伏曦兄妹》等。这类神话,试图解释天地的形成、人类和民族的起源。其中以《洪水淹天》流传最广。它们通过神奇奔放的幻想,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了瑶族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再现了瑶族远古时代的生活。人物传说故事。这类传说故事,有说民族英雄的,有说一般人物的。排瑶有《豆腐八王》(又名《唐十八》)、《甘基王》、《房莎一仙姑》、《唐二贵打虎》等;过山瑶有《赵金龙》等。在这些传说故事中,都把英雄人物塑造成天赐宝剑、力大无比的神灵,反映了瑶族人民为了瑶族生存和安宁,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斗争精神。魔怪故事。在排瑶中流传较广的主要有:《老君公斩鲤鱼精》、《唐十二公斗魔鬼》、《果狸猫》、《宝锤》、《青蛙蛋》等;过山瑶有《千年坐》、《懒古经》等。这类故事,具有魔法的特征,还有宗教信仰的成份。这些故事,揭露了那些阴险狡猾、好逸恶劳者的丑恶灵魂,热情地赞扬了那些忠厚老实、勤劳勇敢的人的美德。爱情故事。排瑶有《长鼓的故事》、《斑鸠和鹧鸪的故事》、《百鸟衣》、《打柴郎和仙女》、《穿山甲的故事》等;过山瑶有《算命封八字的故事》、《歌二娘智取银子的故事》、《一个小偷与一个寡妇的故事》等。这些故事,反映了瑶族青年追求婚姻自由,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精神。动物、植物故事。排瑶有《山鸡 为什么脸红 》、《蚂蚧告状》、《牛为什么不会说话》、《苦瓜皮为什么有麻点》、《狗为什么撵猫》等;过山瑶有《老虎与麻雀》等。这类故事根据动物、植物等生态特征,通过拟人的手法,颇有哲理地说明一个道理,教育意义十分深刻。地方山水传说。瑶区山林重叠,溪河交错,有关山水的传说很多。排瑶有《平瑶岭的传说》、《黄埂的传说》、《孔门山的传说》、《起微山的传说》等;过山瑶有《凤岗殿的传说》、《白庙的传说》、《黄连寨的传说》等。这类传说,从内容看,有反抗封建统治的,有反映民族历史的,有反映民情习俗的等等。寓言与童话。在瑶区流传的寓言,主要有《老虎和小雀》、《杜鹃鸟》、《鱼死为什么不闭眼》等;童话有《生银婆》、《智杀熊人婆》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不同的主题,富于幻想,寓褒贬于其中。
瑶族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1-23 06:34
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盘王节是为纪念瑶族的祖先盘王的节日,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高辛与另一个皇帝争天下,高辛皇思之无计,欲求能人帮助。便贴出告示,榜谕有能杀败对方皇帝者,即招为附马。忽有一天,一条狗偷偷撕下告示,偷偷地走到对方皇帝那里,把高辛的告示献给皇帝。皇帝非常感激,感谢犬报此信,加强了防范。从此,皇帝把狗留在身边。此狗亦非常懂人性,不离左右。并百般讨好满朝文武百官,摇头摇尾。博得了皇帝和文武百官的信赖。如此三年之久,皇帝把它当亲信,连睡觉也要把它带到房内。一晚,当皇帝睡熟时,龙犬却一跃上床,把皇帝的咽喉咬断,皇帝还没喊出声便死了。接着,龙犬咬断皇帝的脖子,含着皇帝的头逃出皇宫,来见高辛。高辛大喜,欲招为附马,但见它是犬类,有些不愿意实践自己的诺言,把女儿许配给它了。高辛的女儿说,它为你杀害了劲敌,是个大功臣。你贴的告示说话要算数。我和犬虽然不能结为夫妻,但我愿与它共同生活。高辛同意了女儿的意见,便把女儿许配给了龙犬。在共同生活中,龙犬精灵之气,使高辛的女儿怀孕,生下六男六女,这就是瑶族十二姓人的由来。



  
关于瑶族的词语
1个回答2024-02-08 04:54
瑶族[1]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从事山地农业。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瑶族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居住在山区。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支系比较复杂,各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互相不能通话。通用汉语或壮语。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由于长期与汉、壮、苗等族接触,各地瑶族一般又兼通汉语,部分兼通壮语和苗语。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