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相声哥四个进京赶考

古代上京赶考中的京指哪?是现在的哪里?
1个回答2023-01-01 04:03
在现在的北京
古代什么样人可以进京赶考?
1个回答2024-04-16 21:18
古代学子以举人身份才能进京赶考,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1)乡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生),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2)会试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以上各种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3)殿试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进京赶考的时间
1个回答2023-10-25 00:24
6月7,8,9,快了
进京赶考的诗句
1个回答2024-02-20 14:58
1、唐代·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2、唐代·赵嘏《喜张沨及第》: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译文: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

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3、唐代·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译文: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榜上三十三位及第者都骑马向长安进发。

关中的少年朋友们,你们多准备美酒吧,我们很快就会把春色带进关内来。

4、唐代·章孝标《及第后寄广陵故人(一作寄淮南李相公绅)》: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译文:进士及第比任官更为荣耀,我现在好比镀了金,出京回家省亲。

旅程已经快要到扬州,故寄此诗报告朋友们,请大家洗净眼睛,改变对我的看法。

5、唐代·白居易《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译文:在慈恩塔下我们曾一起留刻名字,而我是一行十七人中最年轻的啊!
赶走我哥哥
1个回答2024-03-05 13:39

他之所以常来你家,是因为你们的待客之道,他觉得在你这里舒服,可以玩电脑还有人倒水伺候着,当然乐此不彼了。说明你这个表哥是个不懂与人相处的人。打搅别人的正常生活是很不礼貌的。你若不好直接和他沟通,可以把网线拔了,然后找点事做 或是说你很忙 没时间陪他聊天。多冷落他,别再那么热情就好了。

赶着马车去北京
1个回答2024-01-23 05:41
《赶着马车去北京》是由歌手宇海文和娜日演唱的一首歌曲。
王安石进京赶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11 23:23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多出去走走,不要老宅在家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三个秀才进京赶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4 12:19
1和尚说的答案是:谁能够高中状元!

2考后可能一个中状元,一个榜眼,一个探花。
进京赶考讲述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3-16 18:41

全国的学子们先要通过乡试,再通过州县考试考上举人后,才有资格进京考取进士。

上京赶考的怎么都是穷书生?
1个回答2024-01-26 20:22
举人不等于老爷,举人是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所取得的资格,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秀才是一种身份,举人有当官的资格,但不一定能当官。即使是巨人,家里没钱没权没路子的话跟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顶多你是认字的。

电视剧都是编的,虽然有些故事确实真的,不过古代真实情况是一般普通人家都没钱读书的,能读得起书的肯定不穷,要不就是一些祖辈是书香世家,后来家道中落,父传子的教学方式,即使是举人,没有谋到营生自然没钱。

一般读过书的人,即使不走仕途,1、也可靠写字作画卖诗卖唱本写小说(不过要有艺术细胞和真才实学),或者在村学里教书,不过此类还是赚不了多少钱,而且是入末流的。2、另外就是走商途,因为你读过书,跟各个地方官都有共同话题,跟一些官员搞好关系,商路也平坦。3、还有一些走吏途,就是现在的公务员,跟着主官做幕僚,不过这些官吏只有跟着自己的主官,主官荣你荣,主官损你损,即使凭吏迹被上方看重升任一些地方主官,这些官会被那些科举正取的官所鄙视,低人一等。
基本上走2和3的读书人工作是算计,算计很废脑子的,就没有精力与时间去看书了,因此很少会有人去上京考科举(再说日子过得也很好),走1的人就是那些穷书生,所以一般举人上京赶考都是风风光光来的,电视上那些很落魄的故事都是编剧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