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八贤王回京第三集

北京琴书的北京琴书名作
1个回答2024-02-02 00:07

《七国演义》,又名《前后七国》、《金盒春秋》。《七国演义》分成《前七国志》与《后七国志》两部,其中《前七国孙庞演义》自潼关镇白起偷营,朱仙镇孙庞结义开始,到马陵道庞涓分尸,孙膑拂袖归云梦结束。《后七国乐田演义》叙燕国乐毅联合赵、韩、魏、楚、秦攻伐齐国以及田单火牛阵大破燕国故事。
著名的北京琴书大师关学曾在早期师从梁德贵学习《七国演义》,后来在鼓楼茶馆演出,一连两个多月,每天25分钟里,25分钟里唱上一回或者二回,深受大众喜爱。
《鞭打芦花》,故事是说古时候有个男孩叫闵子骞,自幼丧母其父后娶一女子,又生下一男孩,子骞的继母对他千般苛刻,万般刁难,做棉衣时给自己生的儿子用上好的棉花,而给子骞用芦花,父亲见子骞穿着厚实的棉衣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时勃然大怒,举起鞭子抽了下去,棉衣破了,芦花随着寒风纷纷扬扬,父亲泪流满面,回家后子骞的父亲写下休书要休了这个狠心的女人,子骞跪地求情说:自己没有了亲娘,不想让弟弟再失去亲娘,继母虽不爱他却爱弟弟。
这个故事经关学曾先生改编成琴书,唱腔处理细腻,故事生动多波折,曲调委婉动听,在扬琴和四胡的伴奏下,极富特色,令人感动。 《刘二姐拴娃娃》是一件富有情趣的北京琴书作品,讲的是刘二姐婚后盼子心切,听信老人指点去庙中拴娃娃,即用红丝线套上一个中意的泥娃娃,抱回家来,用以“招”来弟弟、妹妹。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过去在京津一带是颇为流行的习俗。
这出北京琴书翟青山先生最先表演,但最出彩得算吴长宝先生和关学曾先生共同出演的版本。吴关两人的版本中,通过二姐的所见所闻,对庙会盛况的描摹却十分精彩:其间人头攒动,拥挤不堪,道旁的摊贩高声叫卖,除了生活日用品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这边吆唤一声酱牛肉!那边吆唤一声馅饼多刷油……”,老北京庙会的热闹景象一览无余,简直就是一幅老北京节日期间的民俗画。进庙之后,二姐在观看、挑选娃娃时,关学曾运用“砸挂”的方式,唱出了“娃娃”的各种形态:“有一个娃娃拉四胡把乐曲奏,有一个娃娃打扬琴不敢抬头……”。这时,琴师吴长宝看了关学曾一眼,引起了观众会心的微笑。

北京琴书的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4-13 16:55
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曾大师

20世纪40年代,关学曾大师跟琴师吴长宝先生,在“五音大鼓”“单琴大鼓”基础上借鉴京韵大鼓说唱风格技巧,始创曲艺形式“北京琴书”。

关学曾大师早年的几位得意门徒或英年早逝或转行,关学曾大师的“关门弟子”王树才先生目前活跃在北京琴书舞台上。
北京琴书的代表人物
1个回答2024-04-29 05:24
北京琴书创始人--关学曾大师
20世纪40年代,关学曾大师跟琴师吴长宝先生,在“五音大鼓”“单琴大鼓”基础上借鉴京韵大鼓说唱风格技巧,始创曲艺形式“北京琴书”。
关学曾大师早年的几位得意门徒或英年早逝或转行,关学曾大师的“关门弟子”王树才先生目前活跃在北京琴书舞台上。
北京最好的钢琴老师
1个回答2024-01-25 16:33
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吧?



学琴阶段不一样,需要的老师都不一样。在俄罗斯、美国,很少有一个老师从小开始教,一直到学成。



因为小孩子刚启蒙的阶段,和学了一定阶段后要提高的时候需要的老师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



就像小雅音乐教室,在北京教钢琴很有名,但给小孩子启蒙安排的老师,和给有基础的孩子安排的老师都不一样。
北京青年中的关于钢琴曲
1个回答2024-01-24 17:40
梦中的婚礼 很好听的曲子
突然想听北京琴书,不知在哪儿能找到?
1个回答2024-05-14 10:06
不错,关老把FM87.6唱进北京琴书也是我所惊讶的,所以才会收藏这段广告现在不正在说把传统的和现代结合,有人说佟马先生是典范,其实我觉得,只要肯动脑筋,有思想,就会很容易为大家所接受了。最后斗胆说一句,也不知道这段的词是不是关老自己写的,虽然突破很大,但我总感觉好象还有点不太赶辄,不大上韵呀。。
钢的琴淑贤的孩子是谁的
1个回答2023-11-24 06:08

电视剧《钢的琴》里淑娴的孩子是江涛的。

《钢的琴》是改编自同名电影,由张惠中、张猛执导,李乃文、汪洋、原雨领衔主演的年代情感电视剧。

该剧以20世纪80年代为背景,剧情横跨20年,讲述了文艺青年“陈桂林”三考大学却名落孙山,最终接替父亲进入成为钢厂工人,他的独特气质同时吸引了两朵“厂花”,自此开始了陈桂林的一段起承转合的命运纠葛。

主创团队

剧版《钢的琴》由电影版主创团队拍摄制作,从导演到整个拍摄制作团队甚至部分主要演员都是原班人马,只是领衔主演换成了另外的演员。该剧的编剧仍由电影版导演张猛创作完成,为更好还原创作意图,张猛把父亲张惠中请来担任电视剧导演。张猛本来希望王千源继续饰演陈桂林,但因为他的家庭原因,有半年不能在北京以外的地方演戏,于是换成了李乃文。

<高山流水>>中‘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0 14:54
不仅仅弹琴是像这样的,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



翻译:

伯牙子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子在弹琴时想着泰山,钟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一会,伯牙子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好,就像那汪洋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伯牙子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琴是这样,贤者也是这样。虽然有贤者,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f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等待伯乐然后变成千里马。



伯牙子鼓琴 的‘鼓’是什么意思?

弹。

以为世足为鼓琴者 的‘足’?

值得。

伯牙破琴绝旋 的‘绝’?

拉断。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翻译: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

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翻译: 不仅仅弹琴是像这样的,有才能的人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