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阴间审案评书

谁的评书讲包拯审案最全?名字是什么?谁讲的最幽默
1个回答2024-03-17 17:37
田连元说过《包公案》
里面比较全吧,而且田连元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幽默
包拯审过的其他著名的案例
1个回答2024-03-15 21:47
《金丸记》、《桃花记》、《胭脂记》、《珍珠记》、《双钉案》、《正朝阳》、《铡美案》、《赤桑镇》、《铡包勉》、《砸銮驾》、《打龙袍》
小包拯审蛋--包拯
1个回答2023-11-12 02:10
包拯,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和敬佩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执法严峻,有许多佳话流传于世。
公元 999 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属安徽省)。他十岁那年,有一天和姐姐一块儿到花园里游玩。游兴正浓时,姐姐问道:“你长大准备干什么事?”“做个为民办好事的清官。”包拯眼睛一眨,干脆利索地回答。“做清官可不容易,你能行吗?”姐姐又问了一句。包拯胸有成竹地答道:“只要大公无私,善动脑筋,案件总能审得清的。”
包拯的一番话,说得姐姐心里暖烘烘的。她嫣然一笑,若有所思地说:“那好,明天让我考你一下吧!”
第二天一早,姐姐来到学堂,把一个煮熟的鸡蛋悄悄送给一个同学吃了,然后要包拯查出来是谁吃的。
包拯不慌不忙。他首先看了每个同学的面色和嘴巴,然后敏捷地端来十碗清水放到桌上,叫每个同学从碗里喝一口水,在嘴里咕噜咕噜地漱一下,再吐入碗内。
轮到第五个同学漱口时,包拯发现,他的碗内有蛋黄和蛋白的残屑。但他没有马上断案,而是让其余的同学继续漱口,直到每个同学都漱完口,他才郑重其事地宣布:“只有第五个同学吃了鸡蛋。”
一直站在旁边的姐姐这才服了弟弟,啧啧称赞说:“包拯长大能做清官!”

小包拯审蛋--包拯所属栏目:名人故事
93版包青天包拯去阴间审案的剧情叫什么啊
2个回答2023-02-18 19:09
应该是阴阳判了。
民间传说包拯审过一个很有名的案件,这一案件是什么呢?
1个回答2024-03-07 14:17

包拯曾经审理过两个很有名的案子,一个是在安徽天长县的牛舌案,还有就是涉及了当时朝上的皇帝的一件案子。

包拯在安徽当县令时审的。当时有个养牛人来到他那里告状,说是家中养着的牛,牛舌头被人给割掉了。牛在那个时候是属于比较贵重的物品,在那个时代牛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朝廷也是禁止私自宰杀耕牛,所以这个案情还是比较严重的。牛没有了舌头,眼看也是活不成了。包拯就让报案的人回去把牛宰了,出卖牛肉以减少损失。其实包拯心里跟明镜似的,他让报案者回去宰杀耕牛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就是给报案者减少损失,第二个目的就是如果谁来举报私宰耕牛,那么这个人肯定就是凶手。果不其然,养牛人刚把牛给杀了,就有人去到包拯哪里前举报。于是包拯就捉拿下了这个人,经过来回的审讯这个人也承认了他自己因为报复杨牛人割养牛人的牛舌的罪行。

第二个案件而且关系到了当朝上皇帝。事情出在皇佑二年,当时的包拯已经由地方官员调到京城为官了,在皇佑二年的四月左右,开封府的坊间传着一个惊人的传言。有一个叫冷青的人,屡屡当众宣称自己是宋仁宗的皇子。自己的妈妈是宫女,在出宫之前被仁宗临幸怀有皇帝的孩子,出宫后生下了皇帝的孩子。民间百姓都以为那个人说的是真的。

通过这两个案子来查看,其实包拯是异常的聪明,推理能力也很好。如果有可能的话,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很厉害的神探。

我包拯日审阳夜审阴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2-04 08:05

包拯日审阳间,夜审阴间,不管什么冤案到了包拯手里,都会真相大白,百姓都称他为包青天。

《探阴山》。

我包拯日审阳夜审阴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10 21:32

包拯日审阳间,夜审阴间,不管什么冤案到了包拯手里,都会真相大白,百姓都称他为包青天。

《探阴山》。

日审阳间,夜审阴间:是有关包拯的事迹:《探阴山》故事梗概: 少女柳金蝉元夜观灯,为无赖李保诱至家,逼婚不从,被缢而死。李保移尸,被书生颜查散发现;颜遂被逮,知县江万里将其绞死,颜仆告状于包拯。包拯乃下阴曹,令判官张宏代查生死簿,而簿上注明柳被颜所缢,包不信,再至阴山,访问柳鬼魂,更于油流鬼口中,得知判官为李保姆舅,因袒李私改生死簿。

谁的评书讲包拯审案最全?名字是什么?谁讲的最幽默
1个回答2022-04-09 16:08
田连元说过《包公案》
里面比较全吧,而且田连元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幽默
包拯审鬼是第几集
1个回答2024-02-22 10:40

“包拯审鬼”是《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第2集的内容。

片段介绍:

包拯喝退旁人,与乌盆单面对话,问得那冤魂原本是濠州人,因赵大夫妻贪图钱财,所以谋财害命,并加上他的骨灰混入制作乌盆的材料中,制成乌盆售卖用来毁尸灭迹。

附图为证:

有没有人听说过乌盆喊冤的故事?(包拯审的案子)
1个回答2024-06-04 01:03
定远县小沙窝村有一老者,姓张,排行老三,以打柴为生,人称“别古”—与众不同谓之“别”,不合时宜谓之“古”。此人耿直,好行仗义。一曰,闲暇无事,偶然想起:“三年前东塔湾赵大欠我一担柴火钱,四百有零,今曰无事,何不走走。”于是拄了竹杖,到了赵大的门首,只见房舍焕然一新,不敢敲门, 问了邻舍之人,方知是赵大发了财,如今都称他“赵大官人”了。老头子听了,不由得心中纳闷,暗想道:“赵大这小子,长处掐,短处捏,连柴火钱都赊着,他怎么会突然发财呢?”转到门口,便将竹杖敲打那门,口中叫道:“赵大!赵大!”只听里面答应道:“是谁这么大叫大嚷的?”门打开,只见赵大衣帽鲜明,果然不是先前光景。赵大见是张三,连忙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张大哥啊!请到家里坐”。正说间,只见走出一个妇人来,打扮得怪模怪样的,捏着腔儿问道:“官人,你同谁说话呢?”张三一见,向着赵大道:“好呃!你还干这个营生呢!怪得发财!”赵大道:“你休得胡说,这是你弟妹。”张三无奈,只得随着进来。只见一摞一摞的瓦盆,堆得不少,彼此让座,赵大叫妇人倒茶。张三道:“我不喝茶,你该我的四百多文钱,总要还我的,不用闹这些软局子。”赵大道:“张大哥,你放心,哪能短了你的区区四百多文钱!”张三道:“大兄弟如今发了,还把四百钱瞧在眼里!”说话间,只见赵大拿了四百钱递与张三。张三接过,揣在怀中,站起身来说:“不是我爱小,我上了年纪的人,夜里时常起夜,你把那小盆子给我一个,就算该我的零钱罢,从此两下开交。”赵大道:“你还是如此的倔强!这些盆子俱是拣选出来的,并无沙眼,你挑一个就是了。”张三挑了一个,夹在怀中,转身就走,也不告别,径自去了。

  一天夜里,张别古在似梦非梦中听见盆子叫唤道:“我是扬州客人,你如何向我口中小便?”张别古大惊,问道:“这盆子,你若是冤枉,请分明说来,我与你申雪。”乌盆遂答道:“我是扬州人,姓李名浩,本是做缎行生意,只因乘骡回家,行李沉重,那曰天晚,在赵大家借宿,不料赵大夫妻好狠,将我杀害,谋了资财,又将我血肉骨胳烧化,和泥做成这盆子,望求老伯替我在包公座下申明此冤,报仇雪恨,就是冤魂在九泉之下,也是感恩不尽的!”张别古醒来,越想越觉得个中必有蹊跷。可怜那李浩,无缘无故被恶人所害不觉动了他的侠义心肠。

  次曰,遂带这盆子去县府首告。包公问其备细,张三将赵大夫妻情况及夜来乌盆所言诉说一遍,包公遂唤手下将乌盆携进阶下问之,乌盆全不答应,包公怒道:“你这老头儿将此妖惑官府,还不速速退去。张三被责,将乌盆带回家下,悔恨不已。夜来盆子又叫道:“老者休闷,今曰见包公,因无衣裳盖掩,这冤枉难诉。愿以衣裳借我,再去见包公,待我一一陈诉,决无异说。”张三不得已,次曰以衣裳掩盖乌盆,去见包公,诉说详情。包公又问之,盆子哭诉冤情,发出的叽里咕噜声音,众人皆懵然不知所云,唯包公大骇。遂贴出告示:三曰后,包公审乌盆案。包公这时把随从丁千、丁万唤到跟前,附耳吩咐数语。  赵大村上的人,闻得包公老爷要审乌盆,谁不觉得稀奇新鲜?男女老少议论纷纷。赵大夫妻听了吓得心惊肉跳。。

  三曰后,公差押赵大夫妻二人到堂,包公细问杀李浩因由,二人不肯招认。包公唤出丁千、丁万当堂把赵大夫妻夜间对话陈述一遍,二人吓得浑身哆嗦,直喊要喝水。包公令收入监中跟勘。将夫妻二人分开问之。先问其妻,包公道:“你二人将李浩谋杀了,夺取黄金百两,将他烧骨为灰,和泥作盆。黄金是你收藏了,你夫分明认着,你还抵赖什么?”其妻惊恐,遂告包公道:“是有金百两埋在墙中。”公差果于墙中取出黄金。包公问赵大:“你妻子却取得黄金百两在此,分明是你二人谋死,还不招认!”二人面面相觑,只得招认了。包公判二人谋财害命,俱以死罪斩讫;“别古”首告得实,赏银二十两;将乌盆并原劫银两,着令李浩亲族领回葬之。 。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