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宋朝赵构的评书

宋高宗赵构对宋朝有什么贡献呀!他有什么开明之处阿?
1个回答2024-02-15 03:24
宋高宗(1107年-1187年),名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正草千字文》及《光明塔碑》等。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他于金兵大举南侵时,奉钦宗之命,与王云一起出使金国求和。经过磁州(今河北省磁县)时,州官宗泽劝阻他说:“金朝要你去议和,这是骗人的把戏,他们已经兵临城下了,求和还有什么用,你此去岂不是自投罗网!”百姓也拦住了他的马,不让他北去。赵构害怕自己被金国扣留,便驻留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县),称河北兵马大元帅。
即位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即位,改年号为“建炎”。   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据说,赵构有一次在黄河北岸被金兵追逼,只剩下了他单身匹马,后有忠臣之子李马舍生忘死地背着他逃至河边,又驾船过河,才幸免于难。事后,赵构为了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有天神相助,捏造出了“泥马渡康王”的故事。他担心李马会揭穿真相,便将李马药哑,不久杀死了李马。   高宗在位初期,起用抗战派李纲为相,以宗泽为东京留守,发动军民抗金。不久,他罢免了李纲,启用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把宋军防线由黄河一线南移至淮、汉、长江一线,从而使抗战形势逆转。使得金兵分兵三路轻易即渡过黄河,并在不到三个月之内即占领了西自秦州、东至青州一线之广大地区。
在位期间
  从建炎元年(1127年)到绍兴八年(1138年)的十余年间,高宗一直辗转在东南沿海各地,躲避金军。他否定了张浚“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南逃至临安(今杭州市)定都。东京留守宗泽欲渡河北伐,力劝高宗回汴京坐镇,高宗置之不理,沉迷于偏安一隅。
在他逃抵临安后,又为形势所逼,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金,后却又任用投降派秦桧为宰相,对金以求和为主,一味地屈膝妥协。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的南下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军收复西京(即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汴京仅45里之遥。然而宋高宗却惟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不久,更诬陷、冤杀了岳飞,以割地、纳贡、称臣的屈辱条件,与金朝订立了“绍兴和议”。   高宗对内还全力镇压了洞庭湖地区的钟相、杨么农民起义。绍兴和议后则全力排斥打击抗战派,朝政完全被议和派所把持。至使大批主战派官员被贬谪被迫害。高宗还严禁对议和不满的呼声,太学生张伯麟在壁上题词:“夫差,你忘记越王杀害你的父亲吗?”结果被打几十大板刺配吉阳充军。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9月,金废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大举南侵。在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为虞允文统帅的宋军所击败,使南宋再次转危为安。不过高宗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了军民的强烈反对。而使他的统治难以继续维持,高宗和宰相陈康伯等商议后,以年老厌烦政务和想以“淡泊为心,颐神养志”为借口,在次年6月宣布退位,禅位于太子赵昚,自称太上皇,退居德夺宫
宋朝评书中的四大家将
1个回答2024-02-16 10:26
评书中的宋朝四大家将是《杨家将》、《呼家将》、《罗家将》和《狄家将》。岳家是《岳飞传》、《说岳全传》。
说五代十国到宋朝的评书
1个回答2022-05-25 15:02
残唐演义+五代演义
宋朝时期的赵构究竟是不是“中兴之主”?
1个回答2023-03-26 06:56
我觉得不是,只不过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之下,机缘巧合之下,赵构建立了南宋,但只不过是苟延残喘的政府,算不上什么中兴
赵普(宋朝)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02:52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康王赵构(宋高宗)的传奇故事
1个回答2024-02-13 15:27
  史料记载: 嘉定四年程卓使金,撰《使金录》记载道里行程,在十二月十四日“至磁州”条中写道;
  高宗为王尚书云迫以使虏 ,磁人击毙王云。高宗欲退,无马可乘,神人扶马载之南渡河。
  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对于“泥马渡康王”之“渡”,明确的记载最早见于此条。条中反映出程卓试图将传说附会与历史事实、地理方位对接的努力。但是,身历其处的程卓恐怕很难确指,赵构自磁州南返相州时,神马助其“南渡”之“河”究系哪条。
  南宋人假托太学生陈东之名所作《靖炎两朝见闻录》下卷(成书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叙此事文字,几乎与下引一节完全相同)中说:
  ……康王遂从宗泽之请,不果使北,将为潜归之计。且闻去年斡离不自遣康王归国后,心甚悔之,既闻康王再使,遣数骑倍道催行。康王单骑躲避,行路困乏,因憩于崔府君庙,不觉困倦,依阶脚假寐。少时,忽有人喝云:“速起上马,追兵将至矣!”康王曰:“无马,奈何?”其人曰:“已备马矣,幸大王疾速加鞭!”康王豁然环顾.果有匹马立于旁。将身一跳上马,一昼夜行七百里。但见马僵立不进,下视之,则崔府君泥马也。
  上引段落,对于崔府君以泥马助佑康王之事记述最详,但只字未及“南渡”。究其内容,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今但举其最为突出的一事:赵构告别宗泽,自磁州出发,途中又憩于(磁州)崔府君庙;乘泥马奔驰七百里后,再步行一日,又回到磁州。全部行程竟只是在原地兜圈子。 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王赵构(宋高宗)的传奇故事
1个回答2024-02-16 09:08
  史料记载: 嘉定四年程卓使金,撰《使金录》记载道里行程,在十二月十四日“至磁州”条中写道;

  高宗为王尚书云迫以使虏 ,磁人击毙王云。高宗欲退,无马可乘,神人扶马载之南渡河。

  根据目前所见资料,对于“泥马渡康王”之“渡”,明确的记载最早见于此条。条中反映出程卓试图将传说附会与历史事实、地理方位对接的努力。但是,身历其处的程卓恐怕很难确指,赵构自磁州南返相州时,神马助其“南渡”之“河”究系哪条。

  南宋人假托太学生陈东之名所作《靖炎两朝见闻录》下卷(成书于宋元之际的《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叙此事文字,几乎与下引一节完全相同)中说:

  ……康王遂从宗泽之请,不果使北,将为潜归之计。且闻去年斡离不自遣康王归国后,心甚悔之,既闻康王再使,遣数骑倍道催行。康王单骑躲避,行路困乏,因憩于崔府君庙,不觉困倦,依阶脚假寐。少时,忽有人喝云:“速起上马,追兵将至矣!”康王曰:“无马,奈何?”其人曰:“已备马矣,幸大王疾速加鞭!”康王豁然环顾.果有匹马立于旁。将身一跳上马,一昼夜行七百里。但见马僵立不进,下视之,则崔府君泥马也。

  上引段落,对于崔府君以泥马助佑康王之事记述最详,但只字未及“南渡”。究其内容,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上,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今但举其最为突出的一事:赵构告别宗泽,自磁州出发,途中又憩于(磁州)崔府君庙;乘泥马奔驰七百里后,再步行一日,又回到磁州。全部行程竟只是在原地兜圈子。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怎么评价宋朝?
1个回答2024-03-03 19:00
宋朝是一个从开始就处于风雨飘摇的年代,先天不好,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结果只能悲剧

在政治上,由于君主们不知道遗传谁呀没有一个霸气的君主,其实军事方面宋朝已经尽力了,也不缺军事奇才,特别是初期,在作战能力上宋朝的胜败率远远超过唐朝的,而且人均收入也很高,人活得其实算好的,只是敌人强大,君主又一个个伤春悲秋的,只能注定结局的悲剧

在人文方面宋朝是历代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这与前面人均收入不错也是划等号的,而且民风开花,加上君主喜欢文,倡导文化,宋朝不管是男子,女子名人一数一打,给后世留下了多少旖旎风光,宋朝的君主立宪制并不严重,甚至有些官僚集权制,岳飞的悲剧就是管了君王的家事。

宋朝的官令人深刻,宋朝的君令人无奈,宋朝的女人--令人惊艳,秦淮八艳响彻历史也可以看到宋朝民风开化,可是宋朝无处不透露着文人的酸味,文人是有智慧的,可是文多武少就免不了书生们的酸气的。宋朝没有掌握好文武的平衡点,一点都不霸气

每个有作为的君主都是文武兼治,对百姓以文治国,对外敌绝不姑息。



宋史没学好,随意说着玩儿
对宋朝的评价!
2个回答2022-12-29 19:52
中华文明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朝赵端是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2-11-19 05:55
按史料记载以及包拯的生活年代赵端应该是仁宗赵祯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