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悟性论有声书

达摩大师悟性论
1个回答2024-03-04 19:24
对个人而言,有没有悟性、能不能“悟”只是个前提,我想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要认清自身有没有“悟”的必要,以及“悟”了之后是否有勇气、有能力去改变!如果满足现状,没有超出需求的物质欲望或精神追求,又何必去“悟”?就算真“悟”了,也不过是从一条河踏入另外一条河罢了,无异于自寻烦恼。
达摩面壁悟出的四句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6 23:35

达摩面壁悟出的四句话是: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菩提达摩大师是中国禅宗的奠定者,而奠基不仅仅是建立了一个宗派,且必然具有他自己的思想宗旨和修行法门作为这一宗派和另一宗派的区别。菩提达摩大师有一篇法语,专门阐述入禅之门的方法,就是《略辨大乘入道四行》,又叫《略辨大乘四行观》、《入道四行观》。

其教导的修禅方法就是“二入四行”。“二入”就是理入和行入,“四行”就是报冤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此为菩提达摩大师禅法的基本内容。

相关资料:

所谓“如是安心者壁观”。达摩祖师在嵩山九年面壁,他的安心法门就是面壁。第二句口诀叫“如是发行”,“如是发行者四行”。第三句口诀叫做“如是顺物”,“如是顺物者防护讥嫌”。第四句口诀“如是方便”,“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

我感觉这四句话非常重要,它既是达摩大师的真传,也是从达摩以后禅门所有禅法的源头。当时昙琳法师在写好这篇序言的时候,他就认为这是菩提达摩大师所传的真道,真正的道就这四句口诀。我们可以从这四句口诀简单地分析一下菩提达摩大师是怎样教我们进入禅门的。

首先说“如是安心者壁观”。唐朝,圭峰宗密禅师的《禅源诸诠集都序》总结达摩的禅法说:“以壁观教人安心”。

壁观包括四点:“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我们要安心,就要使心成为一道墙。这道墙不是土墙、不是泥巴墙,而是铜墙铁壁,连苍蝇蚊子都钻不进来,任何细菌都侵蚀不了,像这叫心如墙壁。要把这个心防护得像一道墙,任何的尘劳妄想、世间物欲都无法侵蚀进来。

达摩面壁悟出的四句话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7 09:44

达摩面壁悟出的四句话如下:

达摩面壁九年悟出四句是: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外息诸缘”,外界一切环境都要丢掉,我们学佛修证不成功,就是这一句话做不到。我们的心都是攀缘心,这件事做完了,又去抓那件事,事情永远做不完,外缘也永远息不了。

“内心无喘”,就是十念中念安般法门里头,做到不呼不吸,进入四禅八定的境界。

“心如墙壁”,内外完全隔绝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动不了,也没有妄想出现,也无妄念起来。

“可以入道”,做到这样的就可以入道了,可以去证悟菩提,可以去证“道”。

达摩面壁传说:

相传达摩在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不远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他就在这个石洞里,面对石壁,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两腿曲盘,两手作弥陀印,双目下视,五心朝天入定。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作一些径行活动,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又是坐禅入定。就这样进行了长达九年的修性坐禅。

阿毗达摩义论与阿毗达摩俱舍论一样吗?
1个回答2022-09-11 16:45
不一样。
《摄阿毗达摩义论》属于南传上座部,作者是阿耨楼陀;《阿毗达摩俱舍论》属于说一切有部,作者是世亲论师。
达摩祖师传观后有什么感悟
1个回答2024-03-02 02:30
达摩祖师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姓,传说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出家后从般若多罗大师。于南朝萧梁时期,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又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据说他在洛阳看见永宁寺宝塔建筑的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游各国都不曾见过,于是'口唱南无,合掌连日'。曾在少林寺后山达摩洞闭关九年,在中国弘扬禅法,后来被尊为中国禅宗的始祖。
达摩四论观
1个回答2022-05-28 15:30
《达摩观心论》《达摩破相论》《达摩血脉论》《达摩悟性论》
求翻译达摩大师《悟性论》中的一段,具体如下.
3个回答2022-06-24 22:01
不著文字名解脱;不沾染在文字知见上名解脱
不染六尘名护法;不为六尘所转,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出离生死名出家;无生死
不受后有名得道;不受生
不生妄想名涅盘;无妄想
不处无明为大智慧;不落无明
无烦恼处名般涅盘;无烦恼
无心相处名为彼岸。真心无相
迷时有此岸,若悟时无此岸。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达摩悟禅诗句
1个回答2022-10-24 13:48
面壁九年图破壁,一飞冲上九重天。
达摩悟禅是保佑什么的
2个回答2022-10-07 17:51
1、达摩悟禅,那是为了开悟,是为了达到生命的究竟解脱。
2、同时也是为众生示现解脱之道。
阿弥陀佛!
阿毗达摩讲要与阿毗达摩俱舍论的区别
1个回答2023-04-20 08:25
阿毗达摩讲要是俱舍论的讲义(注疏);阿毗达摩俱舍论是俱舍论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