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大鼓刘三姐对歙

京东大鼓的鼓词
1个回答2023-01-07 12:24
京东大鼓常回家看看
京韵大鼓。京东大鼓
1个回答2023-03-22 04:02
我也想知道...你找到了吗?
歙县典故?
1个回答2024-03-18 05:27

中国历史上每个地名都有着它独特的由来与典故,其中最传奇的要属安徽歙(与射同音)县。歙县的故事要从春秋战国时期说起。秦始皇自登基起就继承祖辈基业,并且发扬光大,其手下有一批文武双全的干将,如蒙恬、蒙武、王翦等人。根据史料记载,秦扫六合,只用了十年时间就消灭六国,“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千古一帝,横扫历史。

一统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新春东巡至会稽(今浙江绍兴),虽然这里还属于蛮荒地带,但秦始皇貌似已有了先见之明,认为这块地有很大的潜力,当即就在此设立黝(宋以后称黟)、歙二县。这是当时安徽黄山地域最早的行政位置,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歙县得名的根源就在此深深埋下了。

那么秦始皇当时为什么会以这个字来给当时这片蛮荒之地命名?坊间众说纷纭,一些人认为秦始皇当年是希望加强对东南荒蛮地区的统治和文化的统一,以缺而汇,汇而合,合而飞为由,命名「歙」,其含义为:因缺失而汇聚,因汇聚而合作,因合作而腾飞。此观点一出立刻又有史学家出来反驳,秦始皇“焚书坑儒”人人皆知,上述含义其实就是儒家“天下一家”的思想,这与他一贯反对儒家的态度产生了矛盾。此后,歙县命名的含义就成为了一道令人费解的千古谜题。

虽然对歙县的命名,坊间争议不断,但始皇统一六国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更繁荣昌盛。《老子》有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淮南子》有言: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 “歙”字在古代就有呼吸之意,唯有抛弃陈旧的东西,吸取新的理念、文化,才能更好的实现天下统一的雄心壮志。因此,歙县之名正是秦始皇怀着吐故纳新的憧憬命名而来。

歙砚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20 18:29

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齐名。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包括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县。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除此之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亦产歙砚。歙砚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歙砚石,一般需要5-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其中最适合制砚的是轻度千枚岩化的板岩1。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炭质等,粒度0.001~0.005mm,比重2.81~2.94,主要砚锋为片状砚锋。歙砚石的花纹结构十分突出,分为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类型。由于其矿物粒度细,微粒石英分布均匀,故有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的效果,受到历代书法家的称赞。造型浑朴,浮雕、浅浮雕、半圆雕等手法是歙砚台的工艺风格和特点。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2004年9月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歙县“中国歙砚之乡”荣誉称号。

歙县名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4-25 02:25
秦始皇26年(前221)置歙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因境内高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萦回曲折,故以为名。 www_***_cn/
刘宝全对京韵大鼓的贡献
1个回答2022-10-22 04:58
京韵大鼓演员,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
有京韵大鼓还有什么大鼓
3个回答2022-07-01 02:34
梨花大鼓,安徽大鼓,河洛大鼓,澧州大鼓,常德大鼓,藏台大鼓
北京大姐刘雅青的经历
1个回答2023-11-14 20:20
刘雅青,女,1975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作协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一级作家。
曾在北京某高校中文系任教,后在《光明日报》任记者、编辑、主任编辑,现就职于中国作协创研部。1996年开始发表作品,2015年加入北京作家协会,2017年加入中国诗歌学会,2018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202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庞大腿根的一生》,散文集《远山深处》,诗集《雅青诗选》,理论集《文学批评与审美》,主编《内蒙古七十年诗选》《内蒙古女子诗歌双年选2017-2018》。散文《格根塔拉的花》获内蒙古自治区“五四”征文一等奖,散文《出猎》获“鄂尔多斯杯”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诗歌《关于故乡》获全军文艺汇演创作一等奖,诗歌《火辣辣的太阳》获“中国梦·边关情”征文一等奖,歌词《蒙古包》获“感动中国”词曲征集一等奖。2019年获评“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个人”。
京韵大鼓和京东大鼓的区别
1个回答2022-05-01 01:00
首先演唱乐器不同,京韵大鼓用的鼓板是竹板而京东大鼓用的是鸳鸯板(铜板)
其次在唱腔曲调上也不同,京韵大鼓是七句一甩板,而京东是四句一甩板!
再次京韵大鼓伴奏乐器是二胡、琵琶、四胡、三弦、而京东用的是三弦和洋琴
总之这是这2个曲种最简单的区别,有机会您听一下就知道了!
刘三姐是谁 刘三姐简介及传说
1个回答2024-02-04 07:34

刘三姐,又称“刘三妹”,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在中国广东、广西乃至湖南、云南、贵州等地均有同类故事流传,所以刘三姐传说对研究中国南方社会风俗史和民间文艺学颇具参考价值。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其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关于刘三姐(又名刘三妹)的传说,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新兴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或一日,或二三日,卒不能酬和而去。三妹解音律,游戏得道。尝往来两粤溪峒间,诸蛮种类最繁,所过之处,咸解其言语。遇某种人,即依某种声音作歌。与之唱和,某种人奉之为式。尝与白鹤乡一少年登山而歌,粤民及傜、僮诸种人围而观之。男女数十百层,咸以为仙,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土人因祀之于阳春锦石岩。岩高三十丈许,林木丛蔚,老樟千章蔽其半,岩石有石磴,苔花绣蚀若鸟迹书,一石状如曲几,可容卧一人,黑润有光,三妹之遗迹也。月夕辄闻笙鹤之音。岁丰熟,则仿佛有人登岩顶而歌。三妹今称歌仙。凡作歌者,毋论齐民与俍、瑶、僮人、山子等类,歌成,必先供一本祝者藏之,求歌者就而录焉,不得携出,渐积遂至数箧,兵后,今荡然矣。”

从屈大均的记载,可知刘三姐是汉族民间传说人物,而其歌曲不但在汉族地区流传,且影响了周边的少数民族,故少数民族中流传的刘三姐故事,来自汉族。关于刘三姐原型身世,在其后的传说流变中,衍生了说法颇多。

据广西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出生在天河县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下里乡蓝靛村),那里还有她故居的遗址,那村刘姓的族谱还有记载。下里离罗城的县城很近,刘三姐常到罗城去唱山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罗城城关的多吉寺的后殿正中供奉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称之为“三姐歌殿”游人常在那里对歌,(故有罗城四把好玩好耍一说),这样的诸佛与人神共处一殿,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在1958年《刘三姐彩调剧》创作组经过深入民间采风,认定刘三姐是罗城人。最早创作演唱彩调剧《刘三姐》的都是罗城人,那是在1936年,罗城的“抗日救国文工团”首次创作演出了该剧,到1958年,广西的文学艺术家(其中包括罗城的包玉堂)。罗城有“三姐望乡”和“秀才看榜”两块天然的大石,这是刘三姐故事流行以后,附会上去的。

从罗城县城往怀群镇方向走40多里的乡间公路,就可以看到这两块大石头。据了解,这两块位于怀群镇剑江村的大石头自古以来就竖着的,因其形象性,被当地人起名为“三姐望乡”和“秀山看榜”。两块大石所在的两座山相对而立,大概只有200米的距离,“三姐”与“秀才”遥遥相望。

“三姐望乡”被说成是一个女孩,背着一个背蒌,微微抬起头,透过层层叠叠的青山,遥望着碧绿的稻田、潺潺的小溪、翠绿的修竹……与之相对的一座山上,一座山峰似乎被劈掉形成一块天然的崖壁,一块大石立在一旁。从山脚下抬头望,仿佛一位秀才站在山头,翘首抬望,似乎在仔细的查阅自己是否“榜上有名”,秀才帽子上丝带被山风吹得飘然而起。

还有说法,说刘三姐的故事发生在“那莫圩”,剧中对人物的进行较大的修改。莫老爷是开明的领袖,被人们尊称为“莫都佬”;他的儿子莫海仁是一个纨绔子弟,作恶多端,为害一方,多次加害刘三姐,最后莫都佬与其断绝父子关系;阿牛哥是一个孤儿,被莫府的教书先生所收养,改名为“张伟望”,他发奋读书,成为秀才。

神秘人物冯子安是故事发展的一个关键,他表面上的身份是一位“游访学士”,实际上他是一名皇帝派来的钦差大臣,最后他把刘三姐的事迹禀报给皇帝,皇帝下圣旨封刘三姐为“歌仙”,并为刘三姐建了一座牌坊。这些说法都是刘三姐传说流行后逐渐附会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