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非遗南音

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个回答2024-02-04 07:22
州市梁祝传说等八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杭州市的梁祝传说、

白蛇传传说、

杭州小热昏、

西泠印社金石艺术、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余杭滚灯等

八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钱塘江潮是非遗吗
1个回答2022-07-11 01:55
这个问题真无聊
和朋友来山西玩,老听他说山西文化呀,非遗好多,还说了个三晋古韵,希望别让我失望
1个回答2024-01-24 19:29
纯纯的山西人告诉你,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大山西欢迎你哦
江苏有哪些经典的非遗小吃?
1个回答2022-12-24 06:30
咸鸭蛋,板鸭,油面筋,雨花茶,恒升香醋,这些小吃的味道都特别好,能够入选非物质遗产。
浙江非遗项目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1-04 10:06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以及庙会(赶茶场)、径山茶宴两项民俗活动。
晋国故城遗址
1个回答2024-03-17 18:44
东周时期晋国晚期都城,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年代为公元前585年~公元前416年。晋国故城遗址是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的旧址。古城址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1200米。城址内发现有制造铜器、陶器、石器、骨器的手工业作坊等遗迹。其中铸铜遗址的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包括100多块铜
锭、铅锭、铸铜生产工具及3万余件陶范。此外,在城址的南部还发现了400余个土坑,坑内葬有牛、马、羊和玉币等物,其中的41个坑内出土了著名的"侯马盟书"。晋国故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及其都城形制提供了重要资料。
太原古晋阳遗址
1个回答2024-05-12 19:37
太原市考古所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建筑研究所制定的《晋阳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纲要》(讨论稿)亮相。 晋阳古城遗址位于晋源区,是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2006年列入全国百大遗址保护项目。此次举办研讨会,就是借用专家智慧,充实完善《纲要》,指导制定好晋阳古城遗址保护规划。 周边环境也要保护 《纲要》涉及遗产价值评估、保护区划与管理规定共8个方面,同时将汾河、天龙山、龙山、蒙山等作为遗址的环境保护对象。由于各历史时期的城址分布范围尚有待考古研究确定,《纲要》暂将城址分为西、中、东区三部分。 范围基本探明 从2002年至今,国家、省、市已先后拨款800余万元用于遗址考古及研究工作。经大面积考古调查和钻探,并结合文献记载,初步探明古城遗址东西长约4700至4780余米,南北宽约3700至3750米,面积约20平方公里。现已发现城墙遗迹两万余米。《纲要》中明确了遗址的范围。 面临三方面破坏 目前,遗址内建筑占地面积达492公顷,约占晋阳古城遗址遗存分布范围内总面积的18.6%。《纲要》提出,当前对遗址破坏的主要因素为村镇建设、农业耕作和道路建设三方面。 周边遗址整体保护 遗址周边的天龙山石窟、童子寺遗址燃灯塔、太山龙泉寺、“西山墓群”、“东山墓群”等遗存,《纲要》提出按照“整体保护”晋阳古城遗址价值的目标进行统筹规划。 对现位于遗址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晋源五龙庙、晋源阿育王塔、晋源文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太原县城墙及城内古民居等,另行编制专项保护规划。
浙江省非遗项目名录
1个回答2023-11-29 01:14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乐清细纹刻纸、永嘉昆剧。

乐清细纹刻纸:浙江省乐清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乐清细纹刻纸是当地流传的一种艺术,主要集中在乐清市象阳镇的寺前村、后横村,北白象镇的东才村及乐成镇、柳市镇、翁阳镇等地。

乐清细纹刻纸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它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细,在早期“龙船花”的刻纸中,细的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根线条,一幅碗口大的细纹刻纸要十多天才能刻成。乐清细纹刻纸的工艺使各种民间图案纹样都能在几厘米见方的纸上得到细致而丰富的表现,有“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之称。

永嘉昆剧:永嘉昆剧又称温州昆剧,流行在以浙江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属于昆剧流派之一。明万历年间(1573一1619)昆剧传入温州后,和温州的戏曲声腔互相融合,逐渐形成这个地方剧种。永昆的声腔,既有与苏昆同牌同调,也有同牌异调和独有曲牌。

浙江省简介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00万年前境内已出现人类活动,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百余处,有距今4000—5000年的良渚文化、距今5000—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还有吴越文化、江南文化、宋韵文化。

浙江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左右,是中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008立方米,最少的舟山等海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600立方米。

重庆江津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个回答2024-05-05 21:11

  江津区有9个项目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们分别是旱码头龙舟歌会、江津烧酒酿造技艺、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江津酱油与醋酿造技艺、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小彩龙舞、清源宫庙会、况氏武术、塘河婚俗。

旱码头龙舟歌会简介:主要盛传于明末清初,每逢端午节,人们便在街上划起“旱船”,吼起号子、唱和山歌,然后汇集到坝上黄桷树下齐唱山歌,久而久之形成了李市的传统民俗。山歌多数是农民口口相传,没有书面歌词和曲子,曲调有小板搞、十八扯、还阳号、扳搞号子、高山歌等。2011年,李市山歌更是被重庆市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形成今日的“旱码头龙舟歌会”。

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简介: “江津产酒甲于省,白沙烧酒甲于津”,这是《江津县志》中对明朝嘉靖年间“江津白酒”生产的记载。“江津烧酒酿造技艺”最终于2011年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予以系统的整理归纳而形成,并被认定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简介:江津米花糖,洁白晶莹,香甜酥脆,爽口化渣,甜而不腻,风味独特,百年声誉,流传至今。当地老百姓都会利用阴米(糯米)自制炒米糖,加以时日,蔚然成习。江津米花糖制作工艺特殊、流程复杂,从选米、熬糖到制作成品,共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炒米糖开水”,一句乡情乡音,经年流传,感染了世世代代的中华乡民。江津米花糖作为人们喜爱的小食品,蜚声海内外,蕴含着深邃的故土文化含义。

江津酱油与醋酿造技艺简介:江津酱油、江津醋”酿制技艺至今已有190多年历史。“江津醋酿制技艺”是采用优质大米、麸皮为主要原料,配置百味中草药,经酿制而成饮食调味品的传统技艺。“江津酱油酿造技艺”是采用优质黄豆、小麦为主要原料,酿造“江津酱油”饮食调味品的一项传统技艺。“江津酱油”发酵在不同时间段经历“固态发酵”和“稀态发酵”两次工艺流程,饱含传统技法技艺,具有自身的工艺特性和技艺特征。

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简介:“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系祖传治疗烧伤、烫伤而不留痕迹的一套民间治疗方法,是一项急需抢救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彩龙舞简介:清康熙年间,“小彩龙舞”已在江津流传。“小彩龙舞”,因舞蹈者持传说中的小型龙形道具而得名。“小彩龙舞”也称“舞小龙”,民间又叫“耍小龙”。1946年,舞龙者技艺切磋,将龙头加大至50厘米;龙衣长度加至6米,宽度加至25厘米。江津“小彩龙舞”由此而定型,展示于民间。江津“小彩龙舞”常为3人舞,具有典型的地域代表性,形态多变多姿,民间表演玩耍性强。

清源宫庙会简介:清源宫庙会分为上九会、清醮会、川主会、灯杆会四大会,还有观音会“王母会”,灵宫会等小型庙会所组成。

况氏武术简介:况氏武术始创于唐朝,汇集了况氏历代的武术智慧和汗水。况氏武术主要形成于冷兵器时代,用于保家卫国、强身健体以及治病救人而流传至今,其间也融汇其他民间武术精华。 况氏武术由况氏祖先唐朝开国侯况昌佰起源,至明朝忠臣西四旗大将军况祥成,再到入川有史记载的第一代武术传人清朝武举人况绍华,一直是一脉单传至今,现已有十二代。

塘河婚俗简介:“塘河婚俗”始于宋代,兴于明代,清朝传至重庆的永川、巴南、綦江以及四川的合江,贵州的赤水、习水等县市,至今,塘河镇的百姓依然按古老的婚俗礼仪结婚。婚礼场面隆重、气氛热烈,有说媒、做相、开庚、出阁、送亲迎娶、闹房、谢媒等十三个过程,具有浓郁的巴渝人文气息。

浙江嘉善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个回答2024-05-24 02:15
京砖的烧制技术、田歌传唱、土织布技术、宣卷表演、灶头画等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