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说赵太后有声书

"触龙说赵太后"触的读音
1个回答2022-10-01 09:32
chu第四声
触龙说赵太后
1个回答2024-01-23 05:46

秦急攻之:代词指赵国。太后盛气而揖之:代词指触龙。而臣窃爱怜之:代词指触龙的儿子舒祺。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好象指数词。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代词指赵太后等会说,有点事。

触龙说赵太后!!!作业急!!
1个回答2024-01-20 18:46
1)赵太后:赵惠文王威后,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权。 (2)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 (3)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触龙言:原作“触詟”二字,据《史记·赵世家》改。 (4)揖:辞让。《史记·赵世家》“揖”作“胥”,胥为等待之意。义较胜。 (5)郄(xì戏):通“隙”。有所郄,是身体有所不正常的委婉说法。 (6)鬻(zhù注):粥的本字。 (7)耆(shì试):通“嗜”,喜爱。 (8)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9)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 (10)宫:原作“官”,从《史记·赵世家》改。 (11)没死:冒着死罪。臣对君的谦卑用语。 (12)填沟壑:对自己“死”的谦称。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 (13)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14)踵:足跟。女嫁乘舆辇将行,母不忍别,在车下抱其足而泣。 (15)反:同“返”。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 (16)三世以前:指赵武灵王。孝成王之父为惠文王,惠文王之父为武灵王。 (17)赵之为赵:前“赵”指赵氏,周穆王赐造父以赵城,始有赵氏;后“赵”指赵国。公元前376年,魏、韩、赵三家灭晋分其地。赵国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等地。经赵武灵王至惠文王时,疆域又有所扩大。 (18)微:不只是。 (19)重器:指象征国家权力的贵重器皿。 (20)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崩:喻帝王死。 (21)子义:赵国贤人。
触龙说赵太后
1个回答2024-01-30 15:48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 “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况人臣乎!”
触龙说赵太后源自于哪本史书
1个回答2022-04-25 13:51
战国策‘赵策
评价触龙说赵太后
1个回答2024-02-21 07:25
本文通过触龙说赵太后的史实,阐明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肯定了“不能无功受禄”的正确性,强调了不仅要国君王侯作为经验总结,也要求人臣效法。从艺术技巧说,本文在描写人物上是成功的,主要通过揭示矛盾展示人物性格。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三种矛盾,初步刻画了太后的目光短浅,不识大局,专横独断的性格,而触龙进谏的经过,正是解决矛盾的过程。他利用太后自以为是的弱点,顺着太后的心理,已叙家常的方式张开思想交锋,从侧面到反面,层层比较,步步深入的说下去,处处的体贴太后,而处处的不离进谏的主题,让她一步步地接受自己的观点。触龙的忠心、机智、沉着、善于谋划的老臣形象变展现在读者面前。
《触龙说赵太后》所述故事隐含了两个怎样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2-24 12:59

触龙说赵太后体现出的沟通道理: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孔子在《论语·里仁》里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年轻人,都对这句话不以为然。很多人都认为,二三十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就应该走南闯北到处去看看。而不是每天都要守在父母的身边枣蠢,过着一眼可以望到头的生活。

于是乎,生来叛逆的小孩年纪轻轻地便会闹着离家出走;没那么叛逆的小孩,顺从父母安桐前心读完高中之后凳轮陪,填报高考志愿也是离家能有多远就有多远,就想着要离父母远远的才好。

他们并不否认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遵守传统美德和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之间,他们选择了活出自己。

1. 察言观色,避其锋芒。   

2. 关心问候,缓和气氛。   

3. 大话家常,拉近距离。  

4. 投其所好,请君入瓮。  

5. 晓之以理,循循善诱。  

说话是一门艺术,为人处事离不开说话,要想把话说好,不妨多跟古人学学

触不可及赵宝刚小说
2个回答2023-05-31 15:00
找不到小说,只能找到电视剧
触龙说赵太后
1个回答2024-01-17 01:01
  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培养后代?在这篇故事中能得到启示。

  赵惠文王去世,孝成王继承王位,因孝成王年幼,赵太后出面执掌朝政。这时候,秦国趁此机会出兵攻打赵国,赵国不敌,向齐国求救。齐国同意出兵,却要赵太后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赵太后怜爱小儿子,不愿小儿子以身犯险。在这种情况下,赵国人心惶惶。

  触龙入宫求见,本为劝导,却不直言,而是关怀太后身体,然后请求让自己的小儿子入宫当守卫,希望在自己死前能为孩子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赵太后觉得触龙和自己一样疼惜孩子,就同意下来。

  在这个时候,触龙忽然对赵太后说道:“我觉得您疼爱女儿燕后比疼爱长安君多一些。您把女儿嫁到燕国,希望她的后代在燕国称王,为她做长远的打算。却不愿让长安君为质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今后长安君怎么在赵国服众呢?”

  太后沉思,听从了触龙的建议,将长安君送到齐国为质,于是齐国派兵援助赵国。

  其他大臣劝说赵太后的时候,赵太后怒气冲冲,坚决不同意,并扬言再提就要“唾其面”。而触龙出面却劝说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事其他大臣不聪明吗?利害之间分析的不透彻吗?我想并不是这样。

  触龙之所以能够劝说成功,是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不直接说赵太后烦心的事,而是站在赵太后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和同情赵太后。并且以两人的共同点“爱子之情”为切入点,徐徐道来,说明让长安君做人质才是真正的爱子,是为他的长远打算,就像他把小儿子安排到王宫做守卫一样。

  于是,我们可以知道,说服他人的最好办法:为他人着想。你想要说服一个人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应该于他有利,你陈述利弊,他看到对自己有利,当然愿意听从。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做一件对他无利有害的事,那恐怕是你的问题。

  舐犊之情,爱子情深,人之长情。但是疼爱孩子的方式却值得商榷。即使你权势滔天,富可敌国,也终究有百年归去的一天。人走茶凉,钱权非但不能保护孩子,反而还要害了他们。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春秋战国战争多,无威无德不能掌大权。今日虽无战争,但那看不见不流血的硝烟阵阵,从未停下。如果不能让孩子接受培训和历练,不要说未来更进一步,恐怕连保持现状都做不到。

  古代君主的孩子尚且需要有功劳,何况如今呢?
触龙说赵太后
1个回答2023-11-30 08:02
  如何说服别人?如何培养后代?在这篇故事中能得到启示。

  赵惠文王去世,孝成王继承王位,因孝成王年幼,赵太后出面执掌朝政。这时候,秦国趁此机会出兵攻打赵国,赵国不敌,向齐国求救。齐国同意出兵,却要赵太后小儿子长安君做人质。赵太后怜爱小儿子,不愿小儿子以身犯险。在这种情况下,赵国人心惶惶。

  触龙入宫求见,本为劝导,却不直言,而是关怀太后身体,然后请求让自己的小儿子入宫当守卫,希望在自己死前能为孩子找一份有前途的工作。赵太后觉得触龙和自己一样疼惜孩子,就同意下来。

  在这个时候,触龙忽然对赵太后说道:“我觉得您疼爱女儿燕后比疼爱长安君多一些。您把女儿嫁到燕国,希望她的后代在燕国称王,为她做长远的打算。却不愿让长安君为质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今后长安君怎么在赵国服众呢?”

  太后沉思,听从了触龙的建议,将长安君送到齐国为质,于是齐国派兵援助赵国。

  其他大臣劝说赵太后的时候,赵太后怒气冲冲,坚决不同意,并扬言再提就要“唾其面”。而触龙出面却劝说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事其他大臣不聪明吗?利害之间分析的不透彻吗?我想并不是这样。

  触龙之所以能够劝说成功,是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不直接说赵太后烦心的事,而是站在赵太后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和同情赵太后。并且以两人的共同点“爱子之情”为切入点,徐徐道来,说明让长安君做人质才是真正的爱子,是为他的长远打算,就像他把小儿子安排到王宫做守卫一样。

  于是,我们可以知道,说服他人的最好办法:为他人着想。你想要说服一个人做一件事,那么这件事应该于他有利,你陈述利弊,他看到对自己有利,当然愿意听从。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做一件对他无利有害的事,那恐怕是你的问题。

  舐犊之情,爱子情深,人之长情。但是疼爱孩子的方式却值得商榷。即使你权势滔天,富可敌国,也终究有百年归去的一天。人走茶凉,钱权非但不能保护孩子,反而还要害了他们。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春秋战国战争多,无威无德不能掌大权。今日虽无战争,但那看不见不流血的硝烟阵阵,从未停下。如果不能让孩子接受培训和历练,不要说未来更进一步,恐怕连保持现状都做不到。

  古代君主的孩子尚且需要有功劳,何况如今呢?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