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马褂相声完整版黄宏

扒马褂讲的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30 15:27

扒马褂一般讲的是三个人的故事其中一个借了另一个马褂,穿着马褂的人要给马褂原来的主人尽力的圆慌话从而制造各种笑料。

扒马褂有几个故事?
1个回答2024-03-16 17:03

有这么几个内容,骡子掉茶碗里淹死了,没脑袋烤鸭往二楼飞,井被风刮出去了,庞大的蛐蛐等等

《扒马褂》中岳云鹏扒马褂是哪一场?
1个回答2022-05-14 17:35

岳云鹏扒马褂的场次有:

2010年10月29日,德云二队张一元剧场,表演者:岳云鹏、孙越、侯震。

2011年7月17日,德云二队相声123专场,表演者:岳云鹏、谢天顺、孙越。

2012年3月28日,德云二队湖广会馆,表演者:岳云鹏、孙越、郑好。

2012年8月12日,德云二队三里屯剧场,表演者:岳云鹏、朱云峰、曹鹤阳。

2012年9月12日,“我叫郭德纲”之纲丝节专场,表演者:岳云鹏、郭德纲、于谦。

扩展资料:

扒马褂故事内容:

甲模拟的是贪图小利鼓舌如簧的帮闲,乙模拟的是艺人,丙模拟的是靠别人哄着捧着的少爷“秧子”。丙财大气粗,一向自诩博学,信口开河谎话连篇,仗恃甲穿着他的马褂在人前显贵,就经常让甲给他圆谎。

甲为了多穿两天马褂,只好靠自己的机智,挖空心思给丙的谎话找出依据。丙越说越玄,甲窘态百出,最后只好主动脱下马褂,不再随声唱喏,不再仰人鼻息,不再替丙圆谎。

说人已经扒马褂了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10-02 23:29
就是说这个人什么都说,什么都提,然后随便重伤别人的意思吧
黄马褂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5-31 14:21

黄马褂的意思是清代的一种官服。凡领侍卫内大臣,护军统领等,皆服黄马褂。后也赐与有军功的臣下。

马褂的起源

现在我们一般认为马褂是满族人在寒冷地区为了行动方便发明的一种衣物,和中原地区的衣服存在鲜明区别。

但在古朝鲜的史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入关之前的满族百姓所穿的衣物形制大抵比较简陋,像马褂这种形制精美的衣物并没有相应记载。因此,不少清代学者便认为马褂其实是满族人吸取了汉人服饰特点改进而来的一种衣物,并不是绝对的民族服饰。

在这一考证过程中,康熙时期的文人曹庭栋提出马褂的形制应该起源自隋朝的貉袖。貉袖是当时养马之人所穿的衣物。

和汉人传统服饰相比貉袖是对襟形制,而且其袖子也是短袖设计,这可以让养马人在骑马的时候行动更加便捷。由于其形制和使用场景和清代流行的马褂基本相同,因此曹庭栋认为貉袖就是马褂的起源。

后来的著名文人赵翼将马褂的起源继续向前推进。他认为汉代出现的半袖衣物就是马褂的鼻祖,这种衣物和貉袖不同,其并不是马夫的日常穿着,而是战士行军战斗时的衣物。因为较短的袖子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使用兵器。

后来顾炎武在赵翼的研究基础上对马褂的起源进行了补充。他也认为汉代的半袖服饰和隋朝的貉袖是马褂的起源,除此之外,他还指出明代骑兵穿着的罩甲应该也是马褂的来源。

所谓罩甲指的是明代骑兵在正常甲胄之外所穿的一种短袖对襟衣物,明代对于此物的管控十分严格,朱元璋甚至下令非骑兵如果穿着了这种衣物就要被治罪。

因此普通百姓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这种服饰,所以在清初百姓们将这种服饰认定为满族服饰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马褂起源于罩甲的说法也是比较可信的。

聪明小空空穿黄马褂的是哪一集
1个回答2024-02-10 22:38
是这个么?第5集   在大理寺卿的引荐下,空空见到了皇帝赵匡胤,把登封冤案向皇帝一一禀明。经此一事,空空被皇帝封为钦差小和尚,赐黄僧袍一件。
郭德纲的相声扒马褂完整版
1个回答2022-05-12 19:16

郭德纲/于谦/尚九熙版《扒马褂》现场,尚九熙狂怼于大爷

相声“新扒马褂”?
1个回答2022-05-23 12:18
里面的经典语句是“净刮风了”(倒口)
扒马褂的曲目简介
1个回答2023-02-14 13:00

相声传统曲目。群口。短段。一些情节由民间笑话发展而成。如“风刮井”、“飞烤鸭”等,源于清人《新镌笑林广记》中的《圆谎》;“茶碗里烫死骡子”源于明人《续金陵琐事》中的《鸡食黑驴》。

张鹤伦扒马褂是哪一场
1个回答2022-05-14 15:05

是2014年德云社开箱时,张鹤伦为主角郭德纲和于谦二人为他做配的一场《扒马褂》大戏。

德云社中有一个不成明的规矩,那就是力捧的新人一定会和郭德纲以及于谦这两位祖师爷上演一场《扒马褂》的戏码,每一个人的表演都可谓是可圈可点,现在德云社大火的艺人基本都和这两位老师搭档过这一出戏。

扩展资料

除了已经退出德云社的大师哥闫宗海和师傅的搭档比较让人感到尴尬之外,其他所有人都能够为观众带来不少的笑点。张鹤伦的这一场是最精彩的,很多网友在看了以后纷纷表示这一场丝毫不突兀,而且郭德纲,于谦二人也非常的放松,完全是在台上玩了起来。

只要是表演都会有一定的表演痕迹,哪怕台上的表演者想要给人们带来的感觉是放松,但是台下的观众只要仔细看都能看出一定的破绽。张鹤伦的这一场之所以经典,就在于他完全没有把这当做是一场表演,好像就是在私下和自己的师傅说话唠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