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景大鼓

西安钟鼓楼的景观简介
1个回答2024-04-05 10:39

西安钟楼是一座体现明代中国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自地面至宝顶通高36米,面积1377.64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中国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我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
由钟楼北侧台阶而上,一层大厅天顶“万道霞光”的圆形彩绘图案首先映入眼帘,四周伴有184块由四季花卉组成的彩绘天花,鲜亮艳丽、栩栩如生。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 ,第一方是1953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陕西巡抚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提写的《钟楼东迁歌》碑,(这三块牌匾由于钟楼2楼展厅装修的原因,已经被展柜遮挡住了)将钟楼的价值及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色彩给予恰如其分的体现和评价。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
主持修建鼓楼的有长兴侯耿炳文、西安知府王宗周等人,据说是在微雨朦胧之中为鼓楼工程奠基的。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乾隆四年(公元1740年)曾先后两次重修。据乾隆五年《重修西安鼓楼记》载,上年陕西小麦丰收,“陇有赢粮,亩有遗秉,民不俟命”,出现了“男娶女归,礼兴讼息”的太平景象,于是效法古事,重整鼓楼。长安县令王瑞具体负责修缮事宜。重修后的鼓楼,面貌崇隆敞丽,灿然一新。登楼远望,闹市风光、秦川景色历历在目。
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介绍一个你喜欢的地方(人文景观、自然景观)
1个回答2022-10-28 04:11
哇,,好棒啊!!
老师鼓励学生的情景英语对话
1个回答2024-02-02 05:30
Are you a teacher? Students do not necessarily not give do not want to give a look at the teacher not to look at the major you are how the teacher why: the students, when you answer questions on their own when in automatic speaking, when I don't exist, when I am air not too formal, classroom active point you can't let the students are afraid of you, otherwise everything is in vain
鼓楼外电视剧的外景地
1个回答2024-02-23 16:05
在北京鼓楼。
《鼓楼外》开播后,一系列话题引发了观众的关注和热议。该剧以老木匠与4个徒弟的师承关系为背景,以兄弟四人关系的破裂和解为主线,以于钟声和易小船爱情故事的分合聚散为吸引力,传递出和谐包容、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导向。在剧中,师父易大船认为“做家具先学做人”,深信“若争小可,便失大道”,他不仅以无私的“工匠精神”传道授业,更始终坚守中华优秀文化中那些世代延续的规矩、道理,引导着徒弟们由分到合、由散到聚,踏踏实实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师兄弟由复仇离散到和解重逢的剧情,是《鼓楼外》的一大亮点。剧中,于钟声与尹东义因过往的恩怨不和对峙,从开家具厂到摊煎饼、卖鸡蛋、养鸵鸟,两人一直针锋相对,不断“死磕”。这不仅影响到师兄弟之间的关系,更让于钟声和师父孙女易小船的爱情遇到阻力。但在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和冷静的思考后,他们对生活及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终选择放下仇恨、原谅彼此,开启了各自的新生活。
打鼓王 游戏机背景乐
1个回答2024-02-25 06:08
去游戏厅录音
打起手鼓唱起歌的写作背景
1个回答2024-02-20 21:55
《打起手鼓唱起歌》是一首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歌特色的歌曲。这首歌曲节拍欢快、曲调优美,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生活的动感画卷,表达了人们心中的喜悦与憧憬,流露出了人们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一片豪情。
见观美景来见观音?
1个回答2024-03-04 13:24
不对仗,上联前三字是地名观音山,你这下联的前三字是见观美,意思不对,后三字观山水是观赏山和水,你的只是见一个观音,也不好,对仗的应该是日和月或风和云这些,你观山水我看日月或看风云这样才对仗。
什么是观景不如听景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1个回答2024-02-23 13:31
是啊,先是“听景不如看景”,等境界精进之后却道“看景不如听景”
观景不如听景
1个回答2024-03-06 19:34
俗话说:观景不如听景。是指亲历其景观所在境地,实际观看景物,比不上听他人介绍景物。听景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诱发人心向往,为观景所不及。

可在疫情没有完全消退的情况下,观景的代价确实是有些高了。不少人都是久闻额济纳的胡杨林之美,有了亲临现场去感受胡杨的奇特魅力的冲动。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德尔塔的肆虐,给了热衷出游的人们当头一棒,疏于防控则代价惨重。

因此,在疫情没有完全控制的当下,还是以听景最为稳妥与安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景看。

如今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使听景的形式也多样化了,可以通过观看景观视频、3D景观影像,欣赏绚丽多彩的照片,可以一定程度满足欣赏美景的需求,还确保了自身安全。
云南石鼓镇有什么景点?云南石鼓镇景点介绍
1个回答2024-02-26 21:29

  石鼓镇景点介绍

  长江第一湾

  长江第一湾山萦水绕,景色如画。这里江流开阔平缓,江边柳林如带,四周有层峦叠嶂的云岭山脉绵延环抱,层层梯田盘绕山坡,与平畴沃野、村落瓦舍相连,享有“小江南”的美誉。

  石鼓

  石鼓镇名为石鼓,因镇上有一个鼓状石碑而得名,此碑为汉白玉雕成,相传石鼓是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用来镇吐蕃的,石碑上原来没有字,后来丽江土司木高在此大破吐蕃军后,在石碑的鼓面上刻文铭记。

  铁虹桥

  石鼓镇上还有一座索吊桥叫铁虹桥,桥头各有一座很有建筑特色的门楼,年代久远,古色古香。在夏天,两岸垂柳依依,村童都爱在桥上跳水嬉戏,变得很有乡土气息。

  红军渡江纪念碑

  石鼓镇建在一个山坡上,傍山临江,镇东、镇西各有一条南北向的主街道,镇东这条街临江,地势低,是通维西、巨甸的公路干道;镇西那条街傍山,地势高,是老街,也是主要商业区,街上镇百货公司对面,有一古戏台,古戏台侧是一个公园,“红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和“红军长征文物陈列室”便在公园内。

  巨津古渡

  从石鼓沿江北上70公里,就到巨甸。这是纳西族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曾是元以前纳西族文明中心,元时称为巨津,意思是大渡口,当时它不仅是维西通内地的必经要道,也是大理和吐蕃交往的必渡口。

  明代的丽江土司木高曾有“花马古国巨津州”的诗名,言明巨甸和花马古国的紧密关系。

  丽江马

  在巨甸集市上,你可留意看赶集马帮的马。

  它有几个特点:一是体格不大,二是 性情温顺,三是从其重重的驮架还可看出它特别能负重,偶过小沟小桥,又见它特别机敏灵巧,如果和赶马人聊熟后,他还会把马蹄翻起来向你炫耀,蹄质非常坚韧。

  这就是“丽江三宝”之一的丽江马,它还有一个非常神气的别称叫“玉龙驹”。丽江马在明清时屡为贡物,文献屡次提及,因它适应山地运输,所以在滇藏川地区深受欢迎。茶马古道的辉煌,可以说是丽江马驮出来的辉煌 。

  在茶马古驿道上赶马的马帮头人,被当地人称为“马锅头”,从他们口中听几段 翻山越江、餐风露宿的马锅头故事,会使你对丽江马和丽江马踏出茶马古道有一种特别的认识。

  以上仅供参考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