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人物的贯口相声

有没有贯穿中国历史的书籍
1个回答2024-04-06 00:57
《上下五千年》 这本是故事性较强的历史书籍,从盘古开天劈地到武昌起义,将中国历史连贯起来。故事浅显易懂,但是重点突出,讲的不算深入。如果是要了解历史事件,要求不高的话,可以参考这本书。
三国历史上被罗贯中黑的最惨的几个人
1个回答2023-02-05 18:05
犯思茅迫詹委托赝
童贯的几个历史之最 童贯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2-01 06:31
  童贯是北宋时期著名权相,生于公元1054年,去世于公元1126年,开封人氏,字道夫,有童道夫和媪相的别称。     童贯是北宋宋徽宗时期的太监,是历史有名的权宦,与蔡京、王黼、梁师成、朱、李邦彦五人合称为宋徽宗时期“六贼”。除此之外,童贯还与高俅、杨戬 、蔡京,合称为“北宋四大奸臣”。     童贯少时跟随在李宪身边,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善于揣测上意,进而作出迎合的举动,所以《宋史》中说他“性巧媚”。     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最不像皇帝的皇帝,相比于政务,他更沉溺于艺术当中。他当初就专门在杭州设置过一个明金局,童贯当时为供奉官,主管此事。当时童贯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杭州专门为宋徽宗收集书画奇巧。也真因为此,认识了当时在杭州为官的蔡京。     童贯与蔡京交往之后,帮助蔡京坐上了宰相的位置,而蔡京也举荐他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两人互惠互利,当时人称蔡京为“明相”,称童贯为“媪相”。     童贯掌控军权多年,历经大大小小战役无数,升官速度奇快。     公元1125,宋金合力攻取辽国之后,金国翻脸不认人,很快就撕毁盟约,转而攻打宋国。童贯匆匆从前线逃回,与宋徽宗一起南逃,最后被宋钦宗问罪处死。     童贯是历史上 有名的奸宦,这一点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大家一定不知道,童贯此人还是相当具有传奇性的,就凭他个人就创造了好几个历史之最。放在今天,若是平定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话,可以拿好几个蓝本本呢!     童贯所创造的历史之最:     1、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宦官     2、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     3、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     4、童贯是唯一一位有胡须的宦官     5、中国历史上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宦官     6、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宦官     童贯不仅仅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同时也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实际上大多数的人也并不是从各种史料中了解童贯,认识童贯。他们大多数人了解童贯,更多的是通过《水浒传》这本小说。毕竟相对于咬字拗口的文言文《宋史》,明显是偏白话的《水浒传》更合大家的心意。而且《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显然是大家课外必读之物。而《宋史》,若不是学习专研历史的童鞋,谁会管这个呀!     在《水浒传》中的童贯,是一位手握重拳之人,他官拜掌控朝廷军事大权的枢密使,围剿梁山草寇责无旁贷。但是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了。实际上在《宋史》中,童贯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人。他虽然是一个太监,但是却长有不少的胡须。并且也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是一位白面柔弱的“娘娘腔”,声音也不奸细。综合来说,他是一个非常有男人味,很阳刚的一位太监。     作为一个太监,童贯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唯一一位长有胡须的太监。到底是什么让他与大家印象中的太监完全不一样,他为什么会长胡须呢?     据史书记载,与传统的太监幼时就 *** 不一样,童贯实际上是在将近二十岁的时候才 *** 掉自己的男性象征的。所以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才让他与其他太监不一样,不像是太监,反而像是一个正常的男人。     《宋史》:“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参考陈寿所撰的史书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23 08:26
陈寿的《三国志》
大学生如何贯彻四史
1个回答2023-11-26 19:36
大学生如何贯彻四史

如何学习“四史”?核心要义是史实、史观、史鉴。史实,即搞清楚客观存在过的过去;史观,即我们对于过去的理解、解读、评价;史鉴,即借鉴历史,服务现实,启迪未来。这三重要义是相互关联的。史实是理解、解读、认识历史的基石,我们说“口说无凭,以史为证”,说的就是历史学习要从事实出发。史实依赖于史料,但史料不等于史实, 史料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只有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甄别,才能一步步地接近历史的“本然”。

当然,历史的“本然”也不等于历史, 某一历史现象、人物或事件,会因人们对史实构成的复杂因果关系的认识能力、立场的不同,而作出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和评价。这种认知上的差异会影响或左右着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吸取,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可见,学习“四史”首先要以准确的史实为依据,史实是史观的骨肉,而史观源自对史实的尊重和归纳,史鉴也有赖于史观的价值和逻辑引领,如果没有科学的史观为统领,即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全面、客观地把握历史材料,历史、辩证地认知历史事实,就不可能对“四史”有实事求是的科学认识和理解。

历史的“本然”是既成的、不可更改的,但人们认识历史“所以然”的能力却是不断提高的
一以贯之的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1 05:07
一以贯之 [yī yǐ guàn zhī]
基本释义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褒义
出 处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一以贯之和以一贯之的区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10:01

一以贯之与以一贯之含义相同,二者没有区别。

一以贯之意思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一而终不会改变,贯,一直,习惯。一以贯之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成语造句

1、政策一旦实施,就要一以贯之。

2、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的根本精神。

3、热诚守信,美化大众”是公司一以贯之的服务宗旨。

4、要想晚上能睡得踏实,精致的外观与高品质必须一以贯之。他将用户需求置于工程便利之上,为此他曾坚持第一代苹果机不装排风扇,这样机器就是无噪音的了。

5、不管你利用哪段时间做祷告,但必须一以贯之。

贯通的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9-14 09:05
贯 guàn

◎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

◎ 【穿,通,连:】~穿。~串。~通(a.连接,沟通;b.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注。~彻。~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而入。

◎ 古同“惯”,习惯。

◎ 原籍,出生地:籍~。

◎ 姓。
一以贯之和以一贯之的区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19 07:38

一以贯之与以一贯之含义相同,二者没有区别。一以贯之意思指做人做事,按照一个道理,从一而终不会改变,贯:一直,习惯。

一以贯之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近义词

始终如一[ shǐ zhōng rú yī ]

始:开始。终:结束。从开始到结束都一样。形容有恒心,能坚持到底。

出处《梁书·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例句几十年来,她~地关心爱护学生。

一如旧贯 和鱼贯而入得贯分别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01 18:15
像鱼一样接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