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百家争鸣实话孔子

孔子与百家争鸣
1个回答2024-02-23 17:25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并不是一种纯学术研究意义上的争鸣与探讨,而是应其时社会变革之需,紧紧围绕着如何进行、加速、发展、完成这一场社会历史变革,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当时的社会实际,在理论联系实际地解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等一系列问题上,诸子百家所持的各种政治主张、理论观点、和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方略、措施之类观点的体现。组织发起和主导这个“百家争鸣”的,当然不是周天子及其奴隶制统治阶层,也不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黎民百姓,而是以各诸侯国君为代表的新兴封建地主阶层,是代表着他们的利益而进行的。文人学者们只是其时一部分积极的参加者和实践者,因为,他们之中的这一部分人,也就在这场社会变革之中成为了封建地主阶层的一部分。所以,“百家争鸣”的总体性本质,是为封建地主阶层所发动的社会变革服务的,并且为完成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社会变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各诸侯国欲行富国、强军、实施好外交策略,为实现兼并别国国土的目的,用吉凶卜筮是不能够达到,用谈神弄鬼也不能解决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今”之争、“礼法”之争是当时整个政治思想领域斗争的焦点,文化思想上的百家争鸣首先就是围绕着这个焦点而展开的。春秋战国时期哲学论争的中心是“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以历史、唯物、辨证、求实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地研究和解决社会历史变革中的一系列问题,才能实现。所以,这就决定了春秋战国之际的“百家争鸣”在总体学术观点上,是唯物、辨证、求实的中国哲学理论占主导性地位,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中国哲学也进入哲学家建立体系的时代。揭开了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中国先秦哲学正像古希腊这一欧洲文化史上繁荣时期一样,它总是在以后的发展中,在更高的阶梯上重复出现。欧洲人总是不断地回顾希腊,中国人总是不断地回顾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孔、墨、老诸子的争鸣,《墨经》的形式逻辑思想,庄子的富有启发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荀子对“天人”“名实”之辩的总结,使人感到其“永久的魅力”。

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平等 互利 兼爱

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真实 自由 宽容

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公开 公平 公正

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仁爱 正义 自强

所有这些加起来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一旦我们对这些宝贵遗产进行抽象继承,并且和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进行链接,我们就会实现全人类的一个共同理想“和谐”。多样统一,求同存异。
中华儿女将一定无愧于自己的伟大祖先。天道行健 君子自强 自强之路 坦坦荡荡!!!!
如何分别评价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个回答2023-02-17 15:40
促进了文化传播
百花争鸣还是百鸟争鸣
1个回答2023-08-30 21:30
百鸟争鸣。
据资料查询卖圆可知,百鸟争鸣,汉语成语,拼音是bǎiniǎozhēngmíng,意思是千百种谨配和鸟一起鸣唱。出自汉书·艺文志。
成语解释:千百种鸟一起鸣唱,比喻各种学术流祥盯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鸟,各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百家争鸣都是哪百家啊?
1个回答2022-09-19 23:40
百:泛指很多
百〈〉争鸣?
1个回答2023-08-15 02:56
百()争鸣 :
百家争鸣、

百鸟争鸣
百家争鸣是不是成语
1个回答2024-01-22 04:45
百家争鸣是成语

【读音】:bǎi jiā zhēng míng
【解释】: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出处】:《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有没有百家争鸣这个成语
1个回答2024-01-24 13:32
【解释】: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出自:《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示例: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呈现出一个~的局面。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近义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反义词:噤若寒蝉、强求一律、一家之言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允许各种学术流派发表意见 你可以叫你老师去查下新华字典 百家争鸣是成语
百家争鸣 成语
1个回答2024-02-01 22:33
百家争鸣_成语解释
【拼音】:bǎi jiā zhēng míng
【释义】: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什么?
1个回答2024-02-27 05:02

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拼音』bǎi jiā zhēng míng

『释义』百家:指学术上各种派别。争鸣:发出声音,发表意见。原指战国时期儒、墨、法、道等各家学说蜂拥而起,各种流派互相争论、互相批评的局面。现比喻学术上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
                                   

『出处』《汉书·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例句』为了促进学术进步,评论界必须百家争鸣,不能强求统一。

『近义词』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百鸟齐鸣

『反义词』一家之言、噤若寒蝉、万马齐喑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允许各种学术流派发表意见

看完了百家争鸣的基础知识后,下面我们再看一下这个成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小明参加了学校的辩论比赛,每个人的观点都各不相同,真是百家争鸣。

在新技术的研发中,各个科研机构的理念各异,就像百家争鸣一样。

对于这个社会问题,每个专家都有自己的看法,构成了一幅百家争鸣的景象。

在热烈的讨论会上,各位专家就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气氛。

每年的研究成果发布会,各领域的研究者们都会聚在一起,形成一种百家争鸣的场面。

从古典音乐到摇滚乐,从流行音乐到民族音乐,各种音乐风格在音乐界百家争鸣。

人工智能的发展,各大公司各有其特色,可以说是百家争鸣的时代。

在教育方法的探索中,教育专家们各抒己见,形成了一种百家争鸣的局面。

对于未来的城市规划,各个设计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念,真是百家争鸣。

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如百家争鸣,既激烈又充满智慧。

百家争鸣的内容
1个回答2024-02-26 20:49

内容包括:“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学术下到民间,形成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开端,邹鲁儒墨显学之争,到儒墨杨三家鼎立的局和敬隐面。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简介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唤厅。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不过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

西汉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出自这里。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但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统治中国稿铅思想、文化到汉朝末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