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清音发指端

端午节和清明节不可以说快乐吗
1个回答2024-03-09 20:04
对于端午节不能说“快乐”,已有学者引用唐玄宗《端午殿宴君臣》诗的序作了解释,其中写到:“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这不是表明古人也在道一声“端午快乐”吗?“端午节有忧伤,有悲愤,但赛龙舟、撞蛋、挂香袋、包粽子、吃薄饼、猜灯谜、喝雄黄酒……这些都是让人快乐的。”仲富兰表示,安康是前提,快乐是期盼,这两个词在这个节日里都可以用,毋庸多虑。
清明端午中秋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5-19 17:53
清明
又称寒食节,和介子推有关。端午有纪念屈原和伍子胥两种说法,现在过端午都是纪念屈原。中秋的来历和历史人物没关系。希望答案能对你有帮助(づ ̄3 ̄)づ╭❤~

  清明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点好行装,同老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端午

  纪念屈原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诗人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接伍子胥
  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带吴伐楚五战五胜攻破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中秋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选择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关于中秋节的来历说法有很多,以下列出三个比较常见的说法。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各地都有习俗,人们会摆上香案,祈求平安,吃月饼祈求团圆等。

中秋

来历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来历二: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还有几种说法,这里不表,后裔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来历三: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获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获、冬藏之说,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
习俗
月饼,每到中秋节,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圆满,是我们对亲情的寄托。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相赠月饼,是一种亲情的体现,也是社会关系的联络。在节日当晚,一家人会围在香案前切月饼吃,每个人都要吃,这代表了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象征着团员。

设香案,中秋季也是祭月的节日,人们会设香案,点上香,放上水果、月饼等,香案置于院落中,表达了对月亮的祭拜,也表达了人们对神的敬仰。

赏月,这一天月亮很美,由古代文人骚客们发起,他们的诗句及作品促使这种活动逐渐成为一种习俗,这一天一家人一起赏月那叫圆满,一个人漂泊在外赏月,会异常孤单。无论如何,这一天,我们都会情不自禁的看几眼月亮。
小白求问啊,天下3端游清风剑和古纹剑,哪一把剑更好刷点?
1个回答2022-10-22 11:22
我自己感觉都差不多。
要有关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的诗文各五首
1个回答2022-12-20 14:16
具体一些,要哪种??
介绍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
1个回答2024-03-17 15:45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关于“清明”二字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指入画时间为清明时节,还有人认为是在粉饰太平。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复制的。
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1个回答2024-05-03 08:10

兄弟,你的这个版本不是原版的张择端啊,我找了一下高精的图片,连色调都差远了~给兄弟两个图看看。





这都是已经能看到绢本纹理的图了,都看不到你发出来的那么鲜艳的红色。而且我个人在博物馆见过张择端的原版(2002上博晋唐宋元国宝展)和明朝仇英的临本(2013深圳博物馆),都不是你的这个颜色的。

元清锁是不是端木怜
1个回答2022-12-07 14:37
杨千紫写的《兰陵王妃》,女主是端木怜,穿越过去成了元清锁……
张择端献《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14:46
 ,开封的相国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天保六年,到北宋太宗时期,相国寺发展到鼎盛时期,占地540亩,僧院64座,殿阁雄伟、花木葱茏,因此被誉为“金碧辉映运伍哗、云霞失容”。偌大的相国寺雕梁橘蔽画栋需要大量的画师为之服务。   传说当年在北宋东京今开封市的相国寺里,住着一些靠给寺院绘画谋生的民间画师,其中有一个青年画师,他说可以把首都东京城的繁华盛景搬到画上来,这个青年就是来自山东诸城的张择端。   张择端住在相国寺的香积厨里,潜心作画。一天,宋徽宗赵佶在皇家卫队的护卫下,声势浩荡地驾临相国寺降香。赵佶听说相国寺里住着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画师,便命宰相蔡京去了解情况。宋徽宗赵佶和宰相蔡京不但喜欢绘画,并且都是绘画的高手。宋徽宗赵佶命宰相蔡京将张择端召进翰林图画院,亲自命题让张择端绘画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   张择端被召进了宫中翰林图画院,但是他提出,不能关在皇宫里面作画,要求在安静的农舍中作画,宋徽宗赵佶同意了张择端的请求,命宰相蔡京为张择端在北宋东京都城的郊外,找了一处安静的农舍。从此,张择端披星戴月潜心作画。谁能想到,这样一幅北宋东京的繁华盛景,竟是在东京都城郊外的偏僻农舍里创作完成的。   当宰相蔡京将张择端绘画的长卷呈给宋徽宗赵佶看时,宋徽宗赵佶见了张择端的绘画大喜过望。从此,《清明上河图》被宋徽宗赵佶收入皇宫内府。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赵佶和儿子宋钦宗赵桓被金人俘虏到北方,藏于北宋内府的《清明上河图》及6000件艺术品也被金兵掠获。宋徽宗赵佶的第十一个儿子宋高宗赵构杭州称帝。   张择端为了让宋高宗赵构不忘国仇家恨,坚决抗金,闭门谢客,呕心沥血,又绘制出一幅《清明上河图》长卷,献给宋高宗赵构。宋高宗旁行赵构与父亲宋徽宗赵佶不同,对画根本不感兴趣,并将画退了回来。张择端展开长卷,心绪难平,一气之下,将自己呕心沥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付之一炬,幸好被家人及时抢出一半。在沉痛的打击下,张择端不久忧郁而死。   张择端两次献《清明上河图》的 故事 是否真实无法考证,但是传说中,张择端却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画家。清明上河图

谁知道有好的千年服务端?看清楚啊服务端不是客户端
1个回答2023-01-17 16:53
不知道楚啊服务端不是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