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相声发展

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1个回答2022-12-03 19:46
我国是个好东西
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1个回答2024-05-23 21:26
种单一的三声腔外(即三音歌),尚有各种组织形式:有两个三声腔在四声音阶中一主一次交替行腔的;有几种三声腔在五声音阶旋律中交替行腔的;有各种三声腔混合行腔的;也常采取三声腔转调,例如湖北长阳县“跳丧鼓”《请出一对歌师来》,在一个不长的旋律中转调有5次之多(见《湖北卷》下卷1213页)。



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旋律中的三声腔的组织情况也不相同。例如以宽(四二)三声腔的民歌为例:陕北民歌《脚夫调》旋律是sol-do-re-sol上下回旋进行的;福建连城县的宽(四二)的《丝绒搭桥俩人过》是so do re宛转进行的。三首民歌的三声位置各不相同,而显示出不同的地方色彩。又例如福建古田县民歌《担花诗》是sol-la-do上下进行的,终止于sol音上;而福建南安县的《牧牛歌》(《福建卷》上卷420页)却是以do-la-sol行腔,终止于la音上。两曲地方色彩也各有明显差异。



(三)不同行腔中的三声腔与方言字调



(1)语调腔:是旋律模仿词的方言声调(字调)而行腔的。旋律只是念而不歌唱。是语言的腔调,如福建同安县《草蜢公歌》《福建卷》上卷654页)。



(2)韵调腔:有韵词的腔。词的字声与三声腔互相模仿与互相制约行腔。如福建安溪县《日头出来红又红》是以la-do-mi三个音行腔为歌的。旋律似唱非唱,似念非念,音韵很协调动听。又闽南与台湾流行的《安童哥买菜》也是属于韵调腔的民歌,音韵节奏简单优美,可加上乐器伴奏(见《台湾民歌选》152页,福建文化局编)。



(3)山歌腔:即是农民歌师傅演唱山田歌的腔调。例如在长江流域,东汉流传下来的山田歌“薅草锣鼓”是歌师傅给农民薅草时唱的歌,起“一鼓催三工”的作用。歌师傅一唱好几天,一天从早唱到晚。有“锣鼓不出乡,各是各的腔”的美称(见《湖北卷》)。



(4)曲子腔:小调属于曲子腔的民歌,有部分小调是古代文人所作,后来成曲流传的。其传承方法是作为“曲牌”填词歌唱的。例如闽南惠安县的《五更歌》,是外地传来的小调《孟姜女》,为惠安人再填词歌唱流传的。曲中旋律出现升F音(见《福建卷》上卷456页)。“如《孟姜女》、《苏武牧羊调)等在传入闽南地区以后,它们往往也都被当地群众唱成了具有升F音的古老音阶形态”(刘春曙撰写《福建民歌概述》)。
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个回答2024-04-23 14:46
现在民族音乐都快失传了啊 。

我认为要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有几点:

首先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保护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由于汉族文化的入侵,越来越多的本民族的东西在下一代都失传了,更多的年轻人都学习汉族文化而忘了本民族。

其次鼓励本民族的年轻人学习和发扬本民族的音乐。比例在当地学校开设民间音乐课,政府要培养这类人才。

最后本民族人要提高自己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民族文化是民族之魂。
如何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
1个回答2024-02-24 02:12
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是各不相同的。

我国有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喜气洋洋过春节、张灯结彩过元宵、怀乡祭祖过清明、纪念屈原过端午等各种节庆纪念活动。每个地方又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活动,如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镇的净街、锦鸡源庙会、纪念文天祥诞辰节、乡村皮影戏、民间剪纸;粤港地区的舞狮、舞龙灯、逛花市;关中耍社火,陕北扭秧歌;彝族的火把节、跳虎等等,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资源。

在今天对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教育,对营造和谐文明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民俗文化传承发展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新理念。
要把优秀的民俗文化与促进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机结合起来,与地方经济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在传播地方民俗文化的同时推动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

二、建立队伍。
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民俗文化的专业工作队伍,在加强配备、合理使用、精心培养上下功夫,使其成为民俗文化发掘的行家里手。

三、巩固阵地。
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文化场馆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对干部群众进行民俗文化教育,开展民俗文化技能传承培训,对民俗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褒扬新风尚,鞭挞假、丑、恶。

四、发展经济。
当今社会,文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最高层次竞争力的战略资源,要提升地区的品位,提高当地发展的竞争力,必须要在发掘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影响力上下功夫。通过创意因子,把发展文化作为提升综合实力的突破口。比如说香包,过去只有在端午节时才戴在孩子的身上,寓意祛毒避邪,现在则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品,寓意也拓展为给小孩祈福、给老人祝寿、替男女传情等,可以按不同对象、不同节令、不同场合制作出不同的香包。这都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你是如何看待中国民航发展史的?
1个回答2024-02-24 11:33

哦耶达雹睁雀,中国民航不也是一部独立自主、艰苦早棚创业的奋斗历史嘛源早

小学生能为促进两岸人民发展做什么
1个回答2024-03-08 04:08
从小就保持是我是中国人的想法,然后对祖国大陆有很大的归属感
《盘古开天地》还有什么故事也是来之这本书+?这些故事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
1个回答2024-03-09 14:55
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山海经 <盘古开天地>选自_山海经_,故事运用_神话_和__现实生活结合_,表现巨人盘古的神力,解释宇宙的起源,是对人的力量的幻想和歌颂
民间故事展现了怎样的艺术世界?
1个回答2024-03-09 20:19


民间故事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基于民众现实生活世界又超出这个世界的另外两重世界。幻想故事借助想象构造出一个寄托人们理想愿望的光明世界,它自然也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为主人公,然而帮助人们战胜邪恶,带来光明美好的却是神仙、宝物、魔法等神秘力量,它从包含着原始自然崇拜、宗教信仰等等的民间神秘文化中衍生而来。

生活故事构造的艺术世界同样也具有超脱现实生活世界的特点。它由具有非凡智慧的主人公在形形色色的较量中出奇制胜压倒权威,并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从而饱含使叙述主体感到优越的喜剧性。它源于民间深厚的诙谐文化传统,叙事时虽保持着现实生活的种种样相,实际上却是对生活的“戏仿”,对当时生活秩序的颠倒,以另一种方式折射出民众的理想愿望。

其实,民间创作的幻想是现实的幻想。这个幻想从不越出这里现实的物质的世界,它从不用任何理想的彼世的东西来修补这个世界的不足,它在时间和空间上展开,它能感觉到这广阔的时空并且广泛深刻地加以利用。这个幻想依靠人类发展的实际可能性,这里的可能性不是指近期的实际行动计划,而是指人的潜力和需要,指现实中人的本性所具有的任何时候都不会取消的永恒要求。这些要求是会永远存在下去的,只要有人在,就无法压制这些要求。它们是现实的,就像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一样。所以它们或迟或早不能不为自己打通道路以求完全的实现。

对于开展全民读书活动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1个回答2023-04-07 00:17
对他个人教育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现状
1个回答2024-02-18 13:11
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现状是:
1. 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建设十分薄弱,还有一些行政村不通广播电视,当地群众能够享受到的公共念山文化服务还很有限。
2. 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严重短缺,特别是激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类报刊、图书、影视节目等,由于市场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群众需要,造成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读书看报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看电影难。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民族地区开始仔铅中对传统民族文化进行开发和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变异和衰退。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