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鼓名段欣赏

民国时期有很多女作家,你最欣赏的女作家是哪一位?
1个回答2024-02-14 02:57

萧红!在众人看来,她的原生家庭是最糟糕的,感情上也是一塌糊涂,可是她的文字却是出类拔萃,甚至得到了鲁迅的认可,称得上是鲁迅的关门弟子。

她的写作环境一直非常恶劣,常常吃不饱穿不暖,饶是这样,还在孜孜不倦地写着,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好作品,譬如《呼兰河传》、《生死场》等。令人敬佩!

维吾尔族舞蹈欣赏片段
1个回答2024-02-03 09:23
维吾尔族舞蹈

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具有:微颤的动律、多变的舞姿、高超的技巧。其微颤的动律,膝部规律性、延续化的颤动,体现出沙漠上行走的特征;多变的舞姿,在于它广泛吸收西域乐舞的优长;而技巧的运用,正是继承并发展了"胡腾舞"、"胡旋舞"、"柘枝舞"中,那些跳跃、旋转以及腰部的各种技艺。他们生活中经常举行的"买西热普"则是西域"饮宴乐舞"的遗风。

"买西热普"一词,维吾尔语意为"欢聚娱乐"是喜庆节日中,人们欢聚一起即兴歌舞弹唱的活动,活动由年长者主持,进行中还常对诗、猜谜、讲笑话等,乐曲声、歌声起始后,人们互为邀请或自动上场起舞,即兴发挥。主人还常备些水果、食品招待乐师和客人们。好热闹的年轻人常出些洋相逗乐,或表演些"山羊舞"、"鹅舞"之类的小节目活跃气氛。

"山羊舞",表演者用简单的道具扮成山羊,悄悄地来到围坐在地毯上群众的后面,先"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和着乐曲蹦跳进场,表演吃草、喝水、磨角,又去用角顶人等,总会引起小的骚动和欢笑。

"鹅舞",表演者翻穿皮衣,把右手退进袖内,用红布扎起袖口作鹅嘴扮成鹅状,随着乐曲摇头摆尾徐缓进场表演,人们常和着乐曲唱赞美或贬义之词,当"鹅"听到赞美时,就欢快起舞;反之,就用嘴啄丑化他的人,表演风趣、活泼。这种民俗活动是古代西域乐舞的遗风,又是青年人学习本民族风俗、仪礼,学习民间舞蹈与即兴创作的机会。其它舞蹈如"赛乃姆"、"多朗舞"、"纳孜尔库姆"等形式,也常在"买西热普"中表演。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带有表演性的舞蹈形式,普遍流传于新疆各地。“赛乃姆”一词,是对此类乐曲和这种舞蹈的通称,习惯上人们都把地区的名称冠于前面,如:“库车赛乃姆”、“喀什赛乃姆”、“和田赛乃姆”等。各地的表演形式大同小异,只是在乐曲和舞蹈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形式也是自由进场,互相邀请,即兴发挥。表演中,经常出现“打指”(两指打响)、“移颈”(动脖子)以及“扬眉”、“动目’等动作,让人看后随即联想起唐·杜佑《通典》关于“胡舞”的描述;想起唐诗“扬眉动目踏花毡”(李端《胡腾儿》)的名句。这正是古代乐舞文化在这些地区舞蹈中的遗存。

“多朗舞”,流传于塔里木盆地大沙漠边缘的麦盖提、巴楚等地。“多朗”一词,是该地区维吾尔族人的自称,也是舞蹈形式的名称。此舞由《多朗木卡姆》(大型套曲)伴奏,并且和着乐曲有高亢的男声伴唱;表演为双人对舞的形式,参加者人数有限。表演分为四组动作:第一组为6/8拍,节奏平缓,但又有跳动感,膝部的颤动尤为明显;第二、第三组,节奏逐渐转快,舞姿豪放、有力,动作规范、严谨,其中还有近似“弯弓骑射”的舞姿;第四组是快板,两人作竞技性旋转对舞,把表演推向高潮。这时,大家鼓掌、呼喊为之加油,直至留下一名旋转技巧最高者。那贯穿全舞微颤的动律,高亢而近似呐喊的歌声,使人们不禁联想到多朗人战胜干旱,在沙漠边缘开辟绿洲时艰苦奋斗的情景,也为他们所创造的绿洲舞蹈文化赞叹不已。

"纳孜尔库姆",流传于古西域火州、即今日吐鲁番一带,是以弦乐和歌声伴奏的双人对舞的形式,并分为一般表演和竞技两部分。前者以滑稽可笑的动作,模拟生活中的"拉面"、"绱鞋"、"鸭子走路"等形态;并以夸张的手法模拟对方。后者两人各出新招以压倒对方,群众和着声鼓声有节奏地呼喊"强将相逢"、"快出新招"之类激励的语言以助兴。这时,表演者大显身手,或"动肩相靠",或"扶膝蹲跳旋转",其动态与"黑熊搏斗舞"颇有近似之处;而鼓点的节奏却与"秧歌"的"结束点"相同。这和吐鲁番自唐、宋以来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有关,带有古乐舞的遗意;它是各种舞蹈文化互为影响,各种形式相互吸收的结果,也是今日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写照。
维吾尔族素有歌舞民族的美称。多少世代以来,维吾尔族人民在欢乐的节日、劳动的余闲都要载歌载舞,抒发感情。维吾尔族常见的民间舞蹈有以下形式: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在喜庆佳节以及举行婚礼和平常亲友欢聚时,他们都要跳赛乃姆。
多朗舞,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形式完整、动作粗犷矫健的一种民间舞蹈,保持着狩猎和战争生活的痕迹,表现了维吾尔族劳动人民英勇善战的性格。这种舞蹈盛行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区多朗人中。多朗舞基本上是两人为一的对舞形式,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四组动作,最后是竞技性的旋转。
萨玛舞,是维吾尔族劳动人民在过年过节时集体欢跳的一种民间舞,动作朴实有力,主要流行在喀什、莎车一带。
夏地亚纳舞,夏地亚纳,维语意为“欢乐的”,是在节日和盛大集会中的一种维吾尔族民间集体舞蹈,流行于全疆,南疆更为盛行。
纳孜尔库姆,是别具一格的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产生于吐鲁番地区,流行于鄯善、托克逊、哈密等地区。是在婚礼、喜庆等日或“麦西莱甫”晚会中最精彩的表演。
在维吾尔族传统的民间舞蹈里,还有一些是属于带道具的民间舞蹈形式,如“盘子舞”、“萨巴依舞”、“击石舞”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道具和优美的舞姿融为一体,击打出悦耳动听的声音,增加艺术感染力。
学会怎样欣赏他人愿意为他人鼓掌
1个回答2024-02-19 06:16
认识自己
想要学会欣赏他人,就必须先学会认清自己,要看到自己的不足,看看自己还需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不至于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自狂自大,目中无人。

了解他人
刚接触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谁也摸不准他或她的秉性,不知道此人是什么类型,那么根本就谈不上欣赏与避之,只有真正熟悉之后,我们才能慢慢知道关于此人的一切,虽不是那么透彻,多少却有些了解,了解之后,我们才能知道对方弱于我们或强于我们的地方,看看对方的优点是否值得去学习,如果是,那就别吝啬你的欣赏。

简单对比
这里指的对比,不是要你和别人攀比什么,而是优缺点的对比,在自己心里画张图,一边是你的优点,一边是你的缺点。看一看,在心里几乎完美的自己,是不是有那么多缺点存在,那个被你不屑的人,是不是有太多你暂时无法超越的优点?那还愣着干嘛,欣赏加努力吧。

尊重他人
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肯定学不会欣赏别人,而一个不懂得尊重、不会欣赏他人的人,注定要被别人所厌弃并冷落。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是相互的,当一个人感知到你的不屑时,你放心,这辈子他不会对你有任何好感,如此,这一生,你注定要孤芳自赏了。

容人之心
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谁都有自己的缺点,包括你自己,而我们习惯了欣赏自己,习惯了挑剔别人。欣赏别人之前,先让自己有一颗容人之心,如此才能有一颗公平公正的慧心慧眼,才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如此才能看到自身的不足。

不吝啬你的掌声
人都是需要肯定的,人与人之间的所有情感,都是通过欣赏而出现的。对于别人的成绩,少些嫉妒,多些掌声,多些真诚的祝福,如此,你才能学会真正的欣赏别人,而你欣赏别人的举动,就成为了你的高品质,同样你也就成为了别人欣赏的对象。
学会怎样欣赏他人愿意为他人鼓掌
1个回答2024-02-29 05:44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发现他人的优缺点,客观的去评价一个人。
民歌欣赏
1个回答2022-09-12 10:43
听民歌如听出世之音,沉静动人,宛如天籁,入于心而知天下,出于心而知世态.
民间故事欣赏,还有没有挂的
1个回答2024-02-06 16:14
李白求师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整个民族都有什么鼓
1个回答2022-09-23 12:45
中华民族的鼓类有
座墩形鼓
象脚鼓、长筒形鼓、瑶族长鼓,腰鼓、手鼓、雕龙大鼓、盘鼓、战鼓、朝鲜鼓、渔鼓、八角鼓、太平鼓、达卜、萨满鼓、锅形鼓纳格拉、缸鼓,又称
花盆
鼓,水鼓、龙鼓、民族鼓、雕龙大鼓、盘鼓、战鼓。
手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1个回答2024-02-02 01:10

手鼓是新疆的乐器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

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手鼓乐器。

其中“达卜”是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族的手鼓,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语称“纳格曼达

卜”或简称“达卜”。

鼓身扁平圆形或八角型,单面蒙羊皮或驴皮,框周围嵌有若干铜或铁制小铜钹,故名。直径20-

50厘米不等。历史悠久,四至六世纪敦煌北魏壁画中早已出现。

扩展资料:维吾尔族特色民族乐器

1、都塔尔

“都塔尔”的琴声浑厚、悠扬,是新疆维吾尔族钟情的传统弹弦乐器。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都”意为“二”,“塔

2、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优美,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常用于独奏。汉文史籍中,有“丹不

3、艾捷克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维吾尔族民间。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

4、手鼓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

5、热瓦普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毛拉·

6、弹布尔

弹布尔是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音色优美,富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常用于独奏。汉文史籍中,有“丹不

7、手鼓

手鼓是鼓中的一个大类别,是一种打击乐器。各地、各民族称谓不同,制法也稍有差别,其中最为典型的维吾尔达卜。在中东和中亚很多

哪个少数民族拿大鼓
1个回答2024-02-18 08:19
羌族的羌笛
土家族的咚咚奎
哈萨克族的冬不拉
瑶族的芦笙
蒙古族的马头琴
壮族的田螺笛
侗族的侗笛
苗族的塞箫
改编《西游记》小片段请大家欣赏
1个回答2024-03-06 16:34
……瑶池要做蟠桃会,每隔三百年一次,乃是三界第一胜会。不但是五仙聚会,连那西方阿弥陀佛、菩提祖师、三清圣人、女娲娘娘,都来赴蟠桃会。……但如今是七位公主出来,一个个不段气息相同,连容貌都几乎相似。这七位公主乃一胞所生,青春姣美惹人喜爱,出来主持蟠桃会。…… 小小的提示:道理(当然也是传说中的“道理”)上讲,女娲娘娘是造人的始祖“官职”比如来佛祖都大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