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仪杨少华相声

赞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20:54
  1、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2、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3.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4.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赞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9 07:22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赞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04 19:36
  1、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2、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3.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4.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大杨扬和小杨扬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2-07 03:16

首先先纠正你上面的一个错误,应是大杨扬,小杨阳!!!两人是短道速滑的队友大杨扬是中国冬奥首金获得者,现在是国际奥委会委员。而小杨阳是当时同时期也是很有名的运动员,是当时短道队的主力队员之一。两人是很好的队友,并不是姊妹关系!

大杨扬和小杨扬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4-21 07:11
只是国家对队友,重名属于巧合
该出手就出手,该喝酒就喝酒,是杨仪杨少华哪段相声
1个回答2024-03-07 15:11
杨仪、杨少华 合说的 “肉烂在锅里 ” 黄老板的黑网吧 带小孩上那个澡堂子网
大杨扬和小杨扬是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2-11-22 09:40
师姐妹一个是黑龙江人,一个是吉林长春人,小的爆发力好,大的坚强。大的得冠军,小的做陪衬,实在难得
扬州为什么是扬而不是杨
1个回答2023-08-24 11:26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
杨仪是谁啊?
1个回答2023-03-22 08:35
三国时期蜀国的官员。
什么什么杨扬成语
1个回答2024-01-29 20:05
没有与“杨 扬”相关的成语!

跋扈飞扬 指骄横放肆。
臭名远扬 名: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
得意扬扬 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斗挹箕扬 比喻无实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为名。
斗志昂扬 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沸沸扬扬 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
纷纷扬扬 纷纷:众多;扬扬:飘荡的样子。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赫赫扬扬 赫赫:显赫的样子。①光明盛大的样子。②形容兴旺显赫。
狐埋狐扬 比喻疑虑过多,不能成事。同“狐埋狐搰”。
华不再扬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慷慨激扬 激扬: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意气昂扬。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其貌不扬 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骑鹤上扬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上扬州 后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
骑鹤望扬州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骑鹤维扬 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身显名扬 身世显赫,声名远扬。
神采飞扬 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神飞气扬 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