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东北大鼓卢老师

北京听大鼓
1个回答2024-02-19 06:14
就在前门一带:
老舍茶馆、湖广会馆、德云社有西河大鼓。
还有就是“北京鼓曲俱乐部”。
淮北大鼓十大名人?
1个回答2024-06-05 05:54

一,周明汉,,二,邢兰英三,周鼎裕,四,梦祥云,王健康,等等

赤道和北极 是谁唱的?是卢西还是张瑶?
1个回答2022-09-09 16:35
貌似两个人都有唱过的
北京的鼓楼有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2-12 05:19

1924年时,鼓楼曾一度改名为“明耻楼”,陈列展览八国联军的图片、实物和模型等。鼓楼前在元代时是北京城重要的商业区。

北京鼓楼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1-22 23:53

北京鼓楼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轴线北端的一组古代建筑,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北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逗伍单位。两楼前后纵置,气势雄伟,巍峨壮观,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北京鼓楼坐北朝南,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通高46.7米。楼身坐落在4米高的砖砌城台之上,东西长约56米,南北宽约33米,台上四周围陆指宏以宇墙。钟鼓楼作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见证早册中国近百年来历史的重要建筑。

东北酱老卢怎么不出来了
2个回答2023-11-03 14:52
东北酱老卢不出来了是因为酱总搬了新家。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关于老卢为何不跟酱总一起拍视频了,很多网友也是众说纷纭,不过,比较靠谱的说法应该是酱总搬了新家,大家离的远了,不经常见面也是可以理解的。
卢作孚为北碚所做的贡献
1个回答2024-03-12 05:21

1、整饬团务

2、剿匪和安抚

3、卢作孚提出以“化匪为民,寓兵于工”作为治理匪患的根本方案

4、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包括整治环境卫生,拓宽道路,广植花草树木。

5、大力兴办各种经济事业,先后投资和参与兴办北川铁路公司、天府煤矿公司、三峡染织厂、农村银行等;

6、是创办文化事业和社会公共事业,包括地方医院、图书馆、公共运动场、平民公园、各类民众学校等

卢作孚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而且是一位取得多方面成就的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拓者。由卢作孚倾注大量心血开创的北碚试验,从乡村建设开始,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具有借鉴价值的历史经验。

  北碚地处嘉陵江江畔。20世纪20年代中期,这里约有200户左右人家,1000多人口,是一个规模较大但较为偏僻的山村。在四川军阀混战愈演愈烈的岁月里,北碚所在的嘉陵江小三峡地区盗匪横行,民不聊生,被称为“魔窟中的魔窟”。1927年2月,已经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卢作孚被任命为四川省江(江北)、巴(巴县)、璧(璧山)、合(合川)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局长,其职责是清剿所辖峡区内的土匪,解决由匪患引起的严重治安问题。北碚成为峡防团务局局址。

  到任后,卢作孚迅即采取整饬团务、剿抚并举等强有力措施,在三个月左右时间内,基本肃清峡区的匪患。鉴于峡区范围内山多田少,土地所出仅敷农家三个月生活所需的现实,卢作孚决心打破苟安现状,摸索出一套治理峡区匪患的根本之策。经过细致的调查和缜密的思考,在5月初召开的峡防团务大会上,卢作孚提出以“化匪为民,寓兵于工”作为治理匪患的根本方案,发起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初步目标是将“这乡村现代化起来”(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82页),“经营成一个灿烂美妙的乐土”(《两年来的峡防局》,江巴璧合四县峡防团务局1929年刊,第2页)。建设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进行:一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包括整治环境卫生,拓宽道路,广植花草树木。据不完全统计,仅1927年到1935年,北碚有统计的植树量即达7万余株;二是大力兴办各种经济事业,先后投资和参与兴办北川铁路公司、天府煤矿公司、三峡染织厂、农村银行等;三是创办文化事业和社会公共事业,包括地方医院、图书馆、公共运动场、平民公园、各类民众学校等。1930年初,卢作孚把自己在北碚试验中的经验和思考写成题为《乡村建设》的长文,在北碚《嘉陵江报》上发表。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够看到的20世纪20—30年代乡村改造运动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乡村建设”提法并对该问题进行系统阐述的文章。

  上述这些在数年间因陋就简草创起来的事业,使当时的北碚呈现出无限蓬勃的生机。1930年12月初,著名学者翁文灏与中国科学社的任鸿隽等人到重庆,并到北碚参观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其他建设。翁文灏对卢作孚及其在北碚的建设事业赞叹不已:“于此水乡山国之中,竟有人焉,能藉练兵防匪之余,修铁路,开煤矿,兴学校,倡科学,良出意计之外。更观之川中军界政界,颇多颓败不振之气,而能布衣粗实,节饷捐薪于建设之事,无论其将来成绩如何,要其不囿于环境,卓然独立之精神,良足尚焉。”(翁文灏:《四川游记》,《地学杂志》第20卷第1期)稍后在1934年5月前后,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嘉璈到四川实地考察实业期间也参观北碚的建设试验,为北碚建设的实际情形和北碚民众的精神面貌“感动得至于流泪”(杜重远:《由小问题讲到大问题》,《新世界》第12卷第4期),并决心帮助北碚的建设事业及民生实业公司(姚崧龄编著:《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上册,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34页)。

  20世纪30年代中期,卢作孚在中国社会改造问题上又提出一种新的主张,其核心观点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关键在于整个社会组织、社会生活、社会道德的改造,使社会由自古以来主要倚赖家庭和亲戚邻里的集团生活,转变为现代的主要倚靠国家、事业的集团生活,并指出北碚的种种建设就是这样一种创造现代集团生活的试验(《卢作孚文集》,第262-263页)。就北碚试验而言,卢作孚此时的建设计划是以北碚乡为中心,“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为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通过建设,使北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这里的人民“皆有职业,皆受教育,皆能为公众服务,皆无嗜好,皆无不良的习惯”,使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皆清洁,皆美丽,皆有秩序,皆可住居,游览”(《卢作孚文集》,第282页)。在这种规划和建设目标之下,北碚建设事业目标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成效更加显著。黄炎培在1936年初实地考察北碚后,不仅盛赞北碚的经济和文化建设事业的突出成就,而且对于“花团锦簇,盛极一时”的北碚生态环境建设给予了高度的赞赏(黄炎培:《蜀道·蜀游百日记》,开明书店1936年,第119页)。

  抗战时期,大规模的内迁为北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集聚在这里的教育科学文化界人士,曾多达3000人左右,北碚一跃成为大后方著名的教育科学文化重镇。就连当时到重庆考察的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也注意到北碚的重要性,在《重庆的科学》中他记述道:“无疑,此地最大的科学中心是在一个小镇上——北碚,它位于嘉陵江畔。这里有18所科学和教育机构,他们大多数都有极大的重要性。”(李约瑟:《李约瑟游记》,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6页)抗战时期内迁并在北碚居住的晏阳初、陶行知等人,在不同的场合高度评价了卢作孚的北碚试验。晏阳初称赞北碚的建设“很有成绩”(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第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23页);陶行知认为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陶行之全集》第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322页)。到40年代末期,卢作孚仍时刻关注着北碚试验的进展,并时刻加以指导。他提出北碚的城镇化建设中要注意住宅区、文化区、工业区的设计和规划,强调北碚的科学、教育、文化事业,都应该使其处在优美环境之中。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探索已超越乡村建设的历史局限而导入城镇化建设的新因素,为乡村建设开辟出城镇化的新局面。


南北朝北齐的《大面鼓》为赞颂谁?
1个回答2024-02-04 11:33
兰陵王。高长恭 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为假面,临阵着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由此可见,兰陵王经常着狰狞假面出征并非道听途说、无籍之谈。后来,京剧中出现的“脸谱”,也许与兰陵王的面具及舞曲《兰陵王入阵曲》的影响不无关系。
北京琴书用的是扁鼓还是板鼓?
1个回答2022-05-15 02:50
扁鼓。北京琴书是北京地区鼓曲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种,形式是一人站唱,以左手敲击铁片,右手执鼓楗击扁鼓,伴奏乐器为扬琴和四胡。
湖北大鼓有几个流派?
1个回答2023-01-27 12:03

湖北大鼓的流派主要有南路、北路之分。用北方语音腔调,仍以钢镰演唱者,称为“北路子大鼓”,改用本地语音腔调,以云板代替钢镰,把大鼓换成小鼓者,称为“南路子大鼓”。

北路、南路之外,尚有一种兼容两派之长的第三派,名日“南北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