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山西丹书铁券评书

丹书铁券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03:14
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券为铁制,用朱砂书字,或刻字嵌以黄金。

名词释义
丹书铁劵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铁券外形
铁券是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丹书铁券的出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00:38

丹书铁券

(古代特权凭证):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丹书铁券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3-02 02:33
丹书铁券

(古代特权凭证)
编辑
所谓“丹书铁券”,是指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1]
中文名
丹书铁券
读 音
dān shū tiě quàn
俗 称
丹书铁契
又 名
金书铁券

名词释义
编辑
丹书铁劵(dān shū tiě quàn)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丹书铁券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15 14:36
丹书铁劵,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或奖章),只不过其形制稍有不同内涵较为宽泛。但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铁券是勋章的雏形。

  追溯铁券制度的形式,最早滥觞于战国时的铜节。“铁券”一词始于见于史籍《汉书·高帝纪》和《祭遵传》,其曰“丹书铁契”、 “丹书铁券”。程大昌《演繁露》中云,铁券壮如圆筒瓦形,铁质金字,两券合而为一整体,左券颁发给受券人保存,右券藏入皇家内府或宗庙内,遇到特殊情况,将两券合在一起,以检验真假,防止伪造。不过从现存最早的铁券来看,至唐代后期,铁券的分藏制度已有所改变,圆筒瓦形已为覆瓦状,不再对分收藏。

  据史料载,早在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其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功臣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当时的铁券还无免罪和免死等许诺,仅作为一种封侯的凭证。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魏孝文帝颁发给宗室、亲近大臣的铁券是作为护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颁发铁券已较为普遍。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给铁券,也给宠宦、宦官颁发铁券。到宋元明清时期,铁券的颁赐逐渐趋于完备。明代起就规定有整套制度,朝廷根据功臣、重臣爵位的高低分为七个等次,各依品级颁发给铁券,不得逾越。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铁券上的文字在汉时用丹砂填字,即“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现存最早的铁券,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代吴越国王钱缪铁券,已千余年历史,据报道,这道铁券是公元896年,唐昭宗为嘉奖吴越王钱缪讨伐董昌有功,特颁赐于钱缪的。铁质铸成,形如覆瓦状,纵29.8厘米,横52厘 米,厚2.41厘 米,重约132两,上嵌金字350个,正文25行,每行14字,全文端楷甚工,现金字多有剥落。铁券的主要内容是记载被赐者征讨董昌的功绩,因其对朝廷有如此功劳,所以“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意即皇帝可免钱九次死罪),是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奖赏和信物。

  由此以来,我国古代的铁券无论其形制如何演变,内容如何丰富,目的始终没有超出“表德彰义,率世历俗”的范畴,这与现代 的勋章、奖章的涵义是吻合的。
康熙几年打败了葛尔丹比如康熙四十五年这样回答
1个回答2023-01-04 22:00
康熙三十六年
康熙是怎么平定格尔丹的,是通过和亲吗?
1个回答2022-10-06 16:48
我记得是武力征服
柴进手里有丹书铁券,为什么丹书铁券没有免去他的罪?
3个回答2023-03-25 22:30
主要是因为这个事情太严重了,而且就算是带着丹书铁券一点用也没有,当时这些人只是想把柴进抓住而已。
康熙王朝的影评
1个回答2024-03-05 14:50
康熙王朝与现实历史的差距
1.康熙的孝诚仁皇后姓赫舍里氏,怎么人们一见了她就一口一个"赫舍里"的叫,那又不是人家的名字啊,孝诚仁皇后没有留下名字,就是编一个也好啊.另外索额图也不是她的父亲,而是叔叔.
2.怎么孝庄太后跟皇太后(康熙的生母)说,咱们博尔吉济特氏家族如何如何.晕,皇太后姓佟(后改佟佳),怎么又姓了博尔吉济特了?顺治的孝惠章皇后才姓博尔吉济特,是康熙朝另一位太后,可剧中连她的影子都没有.
3.顺治真是人民的好公仆啊,出了家都不忘种水稻为人民服务.竟然还能和他儿子见面,我倒.(编剧说顺治出家已经让我忍无可忍了)
4.康熙哪有什么孝慈仁皇后?太会吹了.
5.我看见赫舍里氏的牌位上写的是"孝诚仁皇后",这个谥号可是雍正给的,康熙时她的谥号是"仁孝皇后".康熙最喜欢的就是这位皇后,而不是不喜欢.
6.胤礽不是一出生就立为太子,而在他1岁以后.另外.最主要的四皇子胤禛竟然没有.
7.董鄂妃说她没有给顺治生下孩子,接着顺治就要把玄烨过继给她,什么嘛,董鄂妃生的四阿哥很小就死了,又不是没生过.顺治后来竟然说董鄂妃对他很好,把他当弟弟,可董鄂妃比顺治还小1岁呢.
8.孝庄太后把佟妃封为"孝康皇后",还说打今儿个起你就是皇后了.可佟妃根本没当过皇后,只是从妃子升为太后,死于康熙2年,"孝康皇后"也是她儿子康熙给的谥号.孝庄神机妙算,连儿媳妇死后的谥号也知道了.
9.历史上有"魏东亭"吗?应该是曹寅吧,因为曹寅才是康熙小时侯的朋友,所以康熙很重视曹家.
10.怎么蓝齐儿开始让封为"蓝齐儿格格",后来又成了"和硕公主"啊.到底编剧有没有弄清"格格"和"公主"的含义?清朝皇帝之女本来就称"公主",到了这里又把人家降了一级成了"格格",蓝齐儿是妃子生的本来就可封为"和硕公主"的.历史上也没有这位公主吧!
11.蓝齐儿要下嫁,明珠对康熙说,您的三妹柔嘉公主如何如何.柔嘉公主是康熙的堂姐,比康熙还大两岁,怎么会是三妹啊!另外又提到一个"恭公主",而人家不是"恭公主",而是"恭悫公主".
说评书康熙王朝的女人
1个回答2024-03-16 20:04
连丽如先生就是专门说清朝历史的 你说的应该是连丽如先生 她是北京宣南书馆的



( 说书人尊称为先生 )
在康熙王朝里、葛尔丹恩结局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02 02:23
我记得他自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