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评书

你如何评价愚公移山?
1个回答2024-02-21 13:49

  《愚公移山》主要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销缓而将山挪走的故事。这个故事通常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要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即使是很大的困难也有可能得到解决。但是这个故事也分两个方面来看。

  一、积极方面

《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就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本故事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愚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学习、生活、工作当中需要的也是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精神。

  带喊二、局限性

《愚公移山》讲述的是人和大自然斗争的情况,因为大山挡住了人们出行的道路,因此人们想持续不断的挖平大山。从我们现在的环境保护角度理解,则这种行为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人和环境和谐发展的需求。

愚公移山这种行为会浪费很大的人力、时间等成本,因为现代化机械可以通过盘山公路或者直接挖隧道即可解决此类出行问题。

  《愚公移山》这则故事给人的启发需要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在工业程度不发达的近现代以前的社会里,这则故事鼓励人们持之亏行模以恒,不断的努力奋斗,这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不仅要有这种持之以恒,勇于抗争困难的精神,同时还要考虑环境等因素,使我们和自然和谐发展。

结合《愚公移山》试评中国画的新形式
1个回答2024-01-19 02:38
具有千年传统的中国画,经过20世纪的变革历程。在“中西融合”与“借古开今”两大创新追求的推动下,产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的新风格,以独特的现代品格立于当代世界美术艺术之林。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李可染作品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愚公移山是什么故事,愚公移山故事内容介绍
1个回答2024-01-26 20:11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作者是春秋战国的列御寇。

《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白话译文

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以北(的地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接近九十,向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家人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簸箕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借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了无法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还怕挖不平吗?”河岸上的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的精神 关于愚公移山精神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21 17:32
坚持不懈 跛鳖千里 有志者事竟成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水滴石穿 山溜穿石 磨杵成针 愚公移山
怎么评价“愚公移山”?
1个回答2023-11-03 23:32
首先说明他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但也说明他考虑问题不仔细地加以分析,但他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是愚人吗?为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17:57
愚公在古代是指普通老百姓,是憨厚的那种(委婉说法)

愚人以的移山,是常传佳句,今天的愚人节也可以作为纪念他而过!

证明人人都有自己的聪明之处,别人眼里的愚人传为佳句,但做得对则千古流芳~~~~

今天你收出你的节日礼物,也就是愚弄他人,或许你也就成为了他(她)心中的愚公,相信在她(他)也一样是永记得你哟!何不好好发挥一下自己的愚公移山精神呢?
愚公移山的故事请问愚公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2-11-08 17:46
愚公累死的。
你如何评价愚公移山?
4个回答2023-11-22 07:21

  《愚公移山》主要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这个故事通常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要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即使是很大的困难也有可能得到解决。但是这个故事也分两个方面来看。

  一、积极方面

《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就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本故事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出“愚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学习、生活、工作当中需要的也是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精神。

  二、局限性

《愚公移山》讲述的是人和大自然斗争的情况,因为大山挡住了人们出行的道路,因此人们想持续不断的挖平大山。从我们现在的环境保护角度理解,则这种行为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人和环境和谐发展的需求。

愚公移山这种行为会浪费很大的人力、时间等成本,因为现代化机械可以通过盘山公路或者直接挖隧道即可解决此类出行问题。

  《愚公移山》这则故事给人的启发需要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在工业程度不发达的近现代以前的社会里,这则故事鼓励人们持之以恒,不断的努力奋斗,这是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柱。在现代社会里,我们不仅要有这种持之以恒,勇于抗争困难的精神,同时还要考虑环境等因素,使我们和自然和谐发展。

愚公移山 愚公搬家
1个回答2024-01-27 22:43
支持正方 愚公移山 说明了他的远大理想 他是在为未来的后辈们造福
关于愚公移山愚蠢的小故事2
1个回答2024-02-25 12:17
可以搬家,何苦移山,让子孙无尽痛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