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勉改编相声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勉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1-13 22:30
  释义 ——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勉意思是:努力,加以提醒;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的勉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06 23:16
勉 miǎn。1.力量不够而尽力做的意思,如勉强 2.努力,如勉励
在这里取努力的意思,加勉有继续(或更加)努力的意思。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的勉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22 10:29
勉 miǎn。1.力量不够而尽力做的意思,如勉强 2.努力,如勉励 在这里取努力的意思,加勉有继续(或更加)努力的意思。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个回答2024-02-23 04:14

蠢人的四种缺心眼表现

1.缺乏基本的城府,动不动就给人甩脸子。有些人,就好像没有长大的孩子,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常常把情绪挂在脸上。有这种缺心眼的表现,只会让人觉得你不成熟,情绪很不稳定,和你相处起来就会很不舒服,很累。而且,之所以说这样的人缺心眼,还在于很多时候,他们的这种表现并不能改变什么。

2.做人太过高调,轻易就给自己树敌。得意卖弄之心,自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各种炫耀和显摆。且不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比你厉害的人看来。你的这种表现就像是示市没见过世面的小丑。

就说那些不如你的人,你把人家给生生的比下去了,人家会怎样想呢?表面上人家可能会与你虚与委蛇奉承你,说你的好话。可内心里,巴不得你出事呢,而且会暗中给你制造障碍。

3.说话不过脑子,口无遮拦,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更不用说口无遮拦的说话了。可有些缺心眼的“蠢人”偏偏有这样的表现,自己还认识不到自己的蠢。觉得自己是坦率,是实在,实在让人无语。这样的蠢人,蠢就蠢在他们没有意识到,说话口无遮拦是很容易伤害人、得罪人的。

4.太单纯,太容易相信别人。处理人际关系,任何人跟你说的话,都不可能全为你考虑,都肯定有自己的立场和目的。如果你选择轻信,那无疑也是缺心眼的表现。因为你一旦轻信了,就容易被欺骗,乃至被伤害。所以,处理人际关系,无论别人说什么,都要沉住气,不要急着去相信,也不要急着去表态,等自己真正理解了,再做出决定。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文言文
1个回答2024-02-18 20:34
1.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什么意思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出自宋代 朱熹《集注》。

意思是对别人给自己指 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 错误。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以求塑造成理想的人格。

曾子是孔子 的弟子之一,在社会变化十分剧烈的 春秋时代,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 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子提出了“反 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 言行,使自己修养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后来,宋代朱熹在《集注》中说:“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有则改之,无责加勉”遂被广为流传至今。

2. 有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句子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言必信,行必果。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出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释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指的是没有长远的 打算,那么 近期的事情就会多有 忧虑。

言必信,行必果。【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én】: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tiān shí bù rú dì lì dì lì bù rú rén hé】:天时不如地利是指战术上说的地利不如人和是指战略上说的两者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造句:

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应该树立长远的奋斗目标。

2. 你就让他倚老卖老说你几句,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罢了。

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造就人才,贯彻方略,社稷平治,边邦安宁,云云。

3. 关于做人,为人处事的文言文,全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4. 文言文翻译

基本同意一楼的翻译,最后一句有出入.

"传不习乎?” 在,朱熹的>;有注解说:

传,谓受之于师.习,谓熟之于己.

意思是说,我是否能够把老师教给我的知识熟记在心里.强调的是要守住圣贤的学问,继承先师的"道".

关于"吾日三省吾身"的翻译,由于文言文语意具有简略模糊的特点,说以这句话可以理解成"我每日多次反省我自己" 同时,因为后文明确的指出了,自己要反省的三件事,所以也可以综合前后文的意思,翻译成"我每天用三件事反省我自己",如何翻译这句话并不影响全文大意.强调的都是要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反省自己.

所以,大意为.

曾子(曾参)说:"我每天用三(件事)反省我自己:给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己之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实相待,受之于师的知识是否熟记于心."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19 08:30
【解释】: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2-27 06:50

《近思录》朱熹 吕祖谦 卷二:“伊川曰:君子之遇险阻,必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则加勉,乃自修其德也。”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22 15:55
  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个传统俗语,意思是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2、出处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论语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近思录》朱熹 吕祖谦 卷二:“伊川曰:君子之遇险阻,必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则加勉,乃自修其德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意思与什么成语相同
1个回答2024-03-02 04:21
故事典故:《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替换
1个回答2024-02-09 16:34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以用四字成语【反躬自省】来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