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清音戏白玉楼讨饭

《红楼梦》中贾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讨厌妙玉
1个回答2024-03-13 02:53

《红楼梦》中,大家都不喜欢妙玉的原因是妙玉性格比较孤僻,不合群,而且,对于贫困人家出身的刘姥姥嫌弃的不行,充分说明这个人的人品不咋地。再有就是,妙玉虽然身为出家人,却对宝玉产生了感情,六根不净,这也是众人不喜欢她的一个原因。所以妙玉这个角色,在整部书中,似乎都是一个不太讨人喜欢的角色。

一、妙玉的出身。

妙玉虽然是书香门第的千金小姐,但是由于自小体弱多病,所以才出家修行,后来父母去世,师父去世,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王夫人比较同情她,便把她带回贾府,准备元妃省亲。但是妙玉虽然得到了恩赐,并不懂得感恩,还是一副才高气傲的样子,觉得自己比较有才,看不惯大观园里的莺莺燕燕, 所以不招人喜欢。

二、妙玉对待刘姥姥的态度。

刘姥姥进大观园可是个活宝,所有的小哥哥小姐姐们虽然都拿刘姥姥取乐,但是也真心真意的拿出了自己的东西招待刘姥姥,可是到了妙玉那里呢?刘姥姥和贾母都喝了茶,贾母的杯子被收了起来,妙玉却要把刘姥姥的杯子给扔掉。这让贾宝玉都觉得诧异,于是好言相劝,才使得妙玉把杯子送给了刘姥姥,可见妙玉这个人比较嫌贫爱富,嫌贫爱富,自恃清高的人,肯定是没有人喜欢的。

三、妙玉对待贾宝玉的感情。

妙玉三岁便出家了,按说这样出家之人必须六根清净的,不能对异性产生感情的,可是妙玉这个人呢,偏偏喜欢上了贾宝玉,贾宝玉可是大观园里的宠儿,没有人不喜欢的。妙玉本身就不被人喜欢,这身为出家人,却喜欢上了大家的宠儿,确实也不招人喜欢。

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红楼梦》中的妙玉?
2个回答2022-12-16 19:54
妙玉为人处世情商不高,自觉非常清高。只与府上的贵人相交,但是待人轻慢。对待刘姥姥也满是嫌恶。喝茶时不注重礼节,让别人用自己用的绿玉斗。种种事迹都足够令人讨厌。
《红楼梦》贾母为什么讨厌林黛玉?
1个回答2024-02-29 01:47

贾母并不讨厌林黛玉。

贾母是林黛玉的亲姥姥,而且贾母最喜欢林黛玉的母亲,而且林黛玉从小失母,贾母对她也多了很多怜爱,这也是血缘上的关系。

而贾母对薛宝钗,更多客气的成分在,薛宝钗是贾母的远房亲戚,是自己儿媳妇的妹妹的女儿,贾母喜欢薛宝钗是因为她比较懂事,跟对林黛玉是不一样的喜欢。所以不能说贾母讨厌林黛玉。

贾母人物特色

贾母,又称史老太君,贾府上下尊称她为“老太太”、“老祖宗”,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娘家史氏为四大家族之一。

贾母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她是贾赦、贾政和贾敏的母亲,贾宝玉的祖母,林黛玉的外祖母,史湘云是其内侄孙女。她是封建贵族的代表人物,一生享尽荣华富贵。

《红楼梦》贾母为什么讨厌林黛玉?
1个回答2024-03-08 06:27

不讨厌,贾母本来非常疼爱林黛玉。

贾敏一过世,她就主动派了人员和船只把林黛玉接了来,这可不是面子,也不是虚礼,是真的关怀林黛玉。

贾母最疼爱的就是贾敏,爱屋及乌,自然对林黛玉情真。所以一进府,就是祖孙抱头痛哭的场景,前八十回,贾母大哭,只此一次。贾母这个年纪,这个地位,如此真情流露,自然是极少的。

贾母一直给林黛玉都是最好的。安排林黛玉住在自己身边,让三个亲孙女,到了王夫人那里,身边只留坦薯了双玉,把外孙女等同于贾宝玉的待遇,也是格外的厚爱。贾母一直表态,她对林黛玉的呵护与关怀。

贾母的狠心:不支持双玉的婚事

虽然说,为了贾宝玉的婚事,贾政有自己的规划,王夫人有自己的安排,元春有她的暗示,可是贾府里,贾母真要下了决心,做一件事还是能办到。

贾母是过来人,一大把年纪,岂会不懂小儿女的心事,贾宝玉为了林黛玉摔玉,为了林黛玉人事不省,贾宝玉已经表明了心肆信埋事,林黛玉的一片真情,贾母也懂。

可是,贾母的世界太大,不只一个小外孙女。照顾疼爱是一回事,给孙子择亲是另一回事。

贾宝玉是贾政这一房的嫡子,贾母自然知道,贾宝玉身上承载了什么。

王夫人是贾宝玉的母亲,她对贾宝玉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对小夫妻日后的生活,有什么地位,贾母当婆婆,岂会裂蚂不懂。

《芙蓉楼送辛渐》中的“玉壶”是什么意思
4个回答2022-08-26 07:07
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
讨饭钱的读后感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1-28 08:02
将自己融入到人物中去,感受其中人物的遭遇及感情,就知道怎么写了
讨饭吃
1个回答2024-03-04 15:16
本律师已经解答
王子看见讨饭的老人,他会怎么样
1个回答2024-03-07 10:41
那要看是什么类型的王子
有钱的善良王子看见讨饭的老人他会将自己身上的钱财施舍给老人
有同情心的王子看见讨饭的老人会将老人请回自己的城堡管吃管住
坏心肠的王子看见讨饭的老人会让自己的卫兵将老人打一顿
古人有哪些是讨饭的?
1个回答2024-05-30 18:10

朱元璋从一个乞丐成长为带领反抗元朝暴政的红巾军,推翻了元朝腐朽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为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1]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 [2-3]  汉族。原名重八,[4]  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 [5]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 [6] 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名应天。在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后,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7]  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8] 

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9]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10]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11-12]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13]  ;对外确立了“不征之国” [14]  。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15]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明孝陵。 [16]  传位其孙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