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入门

【趣味逻辑】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
1个回答2023-11-25 15:10
逻辑学是一门非常严谨同时又是非常有趣的学科。正是由于他的严谨,在某些问题上,有些逻辑思维不强的人在犯了逻辑错误以后会引发一些有趣的事。所以,考生们可以在备考的同时涉猎些逻辑学的书目,在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与此同时也提高自己备考判断推理的能力。如下,图图老湿给考生们举个小例子来抛砖引玉一下。

【例】亚里士多德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逻辑的人。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这一真的断定是( )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人

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解题思路】翻译推理

本题的关键信息就两句话,一是牌子上的内容“不懂逻辑不得入内”,第二句是前提条件这群人“懂逻辑”。学过翻译推理的考生应该能够迅速地将此题判定为一道翻译推理的题目,关键是牌子内容的翻译和推理规则的使用。

本题目应将“不……不……”理解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典型逻辑关联词“只有……才……”的替代逻辑关联词可直接翻译为“入内→懂逻辑”(或者直接将“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理解为充分假言命题,翻译形如“如果……就……”,即“不懂逻辑→不入内”),接下来再利用翻译推理的推理规则去验证选项。

由“入内→懂逻辑”,懂逻辑是肯后,肯后不必然,所以懂逻辑的人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因此,答案为A项。

【知识链接】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关联词及其翻译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典型逻辑关联词:只有A才B、不A不B、除非A否则不B、A是B的必要条件/前提。

上述逻辑关联词的翻译都是“后推前”(注意,此处的前和后是假言命题陈述的前和后),即B→A;其推理规则都适用“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必然”(注意,此处的前和后是箭头的前和后)。

【知识拓展】模态命题的对当关系分析

本题四个选项涉及到了一些模态命题,图图老湿在此给考生们拓展些有关“模态命题”的知识点。

A项,“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表示“可能非”;B项,“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表示“必然非”;C项,“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表示“必然是”;D项,“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表示“必然非”。

又已知“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B项与D项意思表示相同,所以同时排除B、D两项,且可知“必然非”为假。由对当关系图可知,“必然是”与“可能非”是一组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两命题必然一真一假,答案就在A、C之中。

由“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可知懂逻辑者是否允许进入没有被断定,那么答案只能是A项,“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逻辑学入门读物?
1个回答2024-02-23 01:43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所有思维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思维形式是指用以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不同方式,即表达思维内容的不同方式。

从逻辑学角度看,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命题和推理。

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分为狭义的和广义的。

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学,即只研究如何从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科学。

广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推荐书籍:斯蒂芬·雷曼著的《逻辑的力量》

有朋友在大学学的逻辑学,用的就是这本书,推荐最重要的一点是有趣,我在拿到书的时候对于这本书里提到的什么同一律之类的逻辑学名词一概不懂,但是还是把它读完了,并没有这么枯燥的感觉。

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中的: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篇幅简短,但涵盖了从演绎逻辑到归纳逻辑,从经典逻辑到非经典逻辑,从理论推理到实践推理等几乎全部逻辑学分支。

通过一些哲学难题或逻辑谜题引入解决这些问题的逻辑理论和方法,在介绍逻辑知识的同时展示逻辑可以如何来用。

中文翻译叫《逻辑学简短入门》,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翻译总体流畅,不会出现英式中文,但有的地方翻译得也比较随意,虽不失原意,但多有出入。

逻辑学的入门书籍
1个回答2024-04-01 21:17
逻辑学导论   作 者: (美)柯匹,(美)科恩 著,张建军 等译 

  出版 社: 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1

  字 数: 7820****

  页 数: 756

  开 本: 32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 平装

  定价:¥78.00

  本书是当今逻辑教科书的标准范本,它能够使学生理解并应用古典三段论逻辑和更为强有力的现代符号逻辑技术。书中所选用的,来自许多不同领域文献的新颖实例,展示了许多严肃的学者和思想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逻辑原理的应用,使逻辑学习既内容充盈又富有生活气息。  内容简介   柯匹和科恩的《逻辑学导论》,是导论性逻辑教科书中最完满的一部:既有演绎逻辑亦有归纳逻辑,既有古典逻辑亦有现代逻辑。本书是当今逻辑教科书的标准范本,是清晰性与准确性的典范,它能够使学生理解、把握并应用古典三段论逻辑和更为强有力的现代符号逻辑技术。

  书中所选用的有关政治、哲学、科学及多领域当代论争的鲜活的论证实例,展示了许多严肃的学者和思想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逻辑原理的应用,使逻辑学习既内容充盈又富有生活气息。书中也选用了许多谬误性论证作为例示与辨谬训练资料,以使学生明了对逻辑法则的忽视或误用如何使论证走人误区。书中也有少量论辩推理的例子,这些例子是为说明逻辑原理而特别编制的,但使本书卓尔不凡的,还是那些精心选自许多不同领域文献的丰富多彩的新颖实例。作者简介   欧文·M·柯匹(Irving M.Copi,1917-2002),美国著名逻辑教育家,曾先后执教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夏威夷大学。除本书外,其代表性作品还有:《符号逻辑》(Symbolic Logic,1954),《逻辑类型论》(The Theory of Logical Types,1971),《当代哲学逻辑》(Contemporary Philo sophical Logic,1978),《非形式逻辑》(Informal Logic,1992)。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逻辑与语言 

  第1章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1.1 什么是逻辑学

  1.2 命题与语句

  1.3 论证、前提与结论

  1.4 论证的分析

  1.5 论证的辨识

  1.6 论证和说明

  1.7 演绎和有效性

  1.8 归纳和或然性

  1.9 有效性和真实性

  1.10 复杂的论证性语段

  1.11 推理

  第1章概要

  第2章 语言的用法

  2.1 语言的三种基本功能

  2.2 多功能话语

  2.3 话语形式

  2.4 情感词汇

  2.5 一致与歧见的种类

  2.6 情感中性语言

  第2章概要

  第3章 定义

  3.1 论争、言辞之争与定义

  3.2 定义的类型和论争的解决

  3.3 外延和内涵

  3.4 外延定义

  3.5 内涵定义

  3.6 属加种差定义的规则

  第3章概要

  第4章 谬误

  4.1 什么是谬误?

  4.2 相干谬误

  4.3 预设谬误

  4.4 含混谬误

  第4章概要

  第二部分 演绎

  第5章 直言命题

  5.1 演绎理论

  5.2 直言命题及其类别

  5.3 质、量与周延性

  5.4 传统对当方阵

  5.5 其他直接推论

  5.6 存在含义与直言命题的解释

  5.7 直言命题的符号系统与图解

  第5章概要

  第6章 直言三段论

  6.1 标准式直言三段论

  6.2 三段论论证的形式性质

  6.3 检验三段论:文恩图解法

  6.4 三段论规则和三段论谬误

  6.5 直言三段论的15个有效形式

  6.6 直言三段论15个有效形式的演绎推导

  第6章概要

  第7章 日常语言中的论证

  第8章 符号逻辑

  第9章 演绎方法

  第三部分 归纳

  第11章 类比与或然推理

  第12章 因果连接:实验探求的密尔方法

  第13章 科学和假说

  第14章 概率

  部分练习题解答

  术语/索引

  译者后记 【编后说明:如要购买此书,请到新华书店接洽,或者与出版社联系】
逻辑学 逻辑推理
1个回答2024-03-02 01:57
答案是C。
已知表演者共七个人。
V第一个出场,且在U前,则U第二个出场;
W要在X之后,T和Y都不能最后一个出场,且X不能第一或第二个表演;
这里首先排除了V、U、X、Y、T这五位最后出场的可能。且W之后要跟随Y或Z,则W也不可能最后出场。最后剩下的只有Z。

另条件:“W要在X之后出场”,“在W出场后,Y和Z中的一个要紧接着出场。”已知第七位是Z,则除去第一、第二及第七位已知外,第三位到第六位的顺序都没有确定,只能断定X的排位在第三到第五位之间,因为,W要在他后面,所以W一定是在第四到第六位之间(具体视X的顺位而定)。而T和Y在第三到第六位都是可以的,关键看X和W的排位而定。

举例证明:按题目条件,排序的可能有如下几种:
1.W第四位出场的顺序只有一种可能:
V U X W Y T Z

2.W第五位出场的顺序有两种可能:
V U X T W Y Z
V U T X W Y Z

3.W第六位出场的顺序有六种可能:
V U X T Y W Z
V U X Y T W Z
V U T X Y W Z
V U Y X T W Z
V U T Y X W Z

V U Y T X W Z
故事的逻辑性都很强,但现实往往让人感觉没什么逻辑
1个回答2024-02-02 01:00
故事的逻辑性都很强,但现实往往让人感觉没什么逻辑。我估计这是因为故事的逻辑太简单,而现实的逻辑则极其复杂——复杂到让人感觉不到有逻辑的存在
故事的逻辑性都很强,但现实往往让人感觉没什么逻辑
1个回答2024-02-01 04:11
故事的逻辑性都很强,但现实往往让人感觉没什么逻辑。我估计这是因为故事的逻辑太简单,而现实的逻辑则极其复杂——复杂到让人感觉不到有逻辑的存在
生活中的不合逻辑的逻辑语句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2-06 01:31
晒太阳。。。
生活中的不合逻辑的逻辑语句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5 17:53
这是倒装句

符合语言逻辑
11逻辑学十五讲-逻辑学入门通识必备-辰读书了
1个回答2024-03-13 16:41
1.一句话评论: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是一本逻辑学入门的书,作者文笔幽默,善于将枯燥的知识蕴含在生动的例子里,内容包含了逻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段论,论证、悖论等问题都有讨论。

2.一句话推荐:它适合什么人阅读?

适合对逻辑学有兴趣,或是对批判性思维想了解更多的人读。

3.总体评价:
这本书是我喜欢的那种设计思路清晰的书籍,严格来说,它普适性比较差,从头到脚都透着一种课本的气息,阅读体验就是在上一门需要动脑子的选修课。事实上,作者本人也是北大老师,并且真的有开设逻辑学的选修课,本书就是此课程的课本。十五讲的每一讲都有自己的主题,基本能把开头提到的问题简要讨论清楚,按照提出问题,定义,发展历史,定理和讨论,小题目,未来发展的套路走,是不是很像在上课?是课本就避免不了纯粹知识性的内容,本书的一大优势是用合适的案例和历史故事、平易近人的语言来中和这种知识密度极大的“枯燥”。所以,即使是在上课,在思考,也更像是有趣的游戏,相信大家都有过这种感觉,如果老师很会讲课,学生也会听得津津有味。

我的生活和科研多少相关,培养一些逻辑思维是有益无害的。在我看完《简明逻辑学》后,觉得很多事情书都写得过于简单,就去找来了《逻辑学十五讲》,现在我觉得很幸运,对我来说看这本书很值得,现在终于对于逻辑学本身有了基础的了解。这本书对我最重要的部分有两个,一个是作者关于归纳法的讨论。归纳法是自然科学的胜利,却是哲学的耻辱。确实,逻辑上,归纳法的结论永远是可能为真,所以归纳是一种冒险,但是归纳法实际上的意义非常值得肯定,毕竟这是人类对茫茫宇宙仅有的认知策略,是人类自然而为的经验总结。二是关于论证、谬误和悖论的部分,对于批判性思维会有些帮助(书里也有提到批判性思维的历史发展和逻辑学的关系,这大概是一般的批判性思维书籍不会告诉你的东西);另外里面提到了很多鼎鼎大名的悖论都很有意思。

看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比较需要主动思考的,尤其是前半本书,二难推理那里关于证明上帝不存在的部分实在很有意思,必须要自己动手证明一下才能体会到趣味。后半部分其实设计的定理等其实都不必死磕,广义模态之类的略略看看也就可以了,所以反而是越往后读越轻松了。书的设计和装帧是很朴实的课本风,颜值非常普通,看这种书涂涂画画在所难免,这样倒也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