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吟诵广播剧

怎么背诵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2个回答2022-06-12 18:26
你得先弄明白原文的意思,理解了就好背了.我上学的时候就是这么背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和中医方剂学的联系很密切,你应该注意到啊!中医方剂学有很多都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你可以联系的背,我上学的时候就这么学的.我老师是咱们都是经方派,就是学的用的大多数都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的方:)你方剂学没问题的话,背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也不难.好好理解原文.
40多岁还能背诵伤寒论吗?
2个回答2023-08-08 16:52
40岁还能凑和着背,过两年就不行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脏器功能衰退,精血不足,记忆力急剧下降,别说背了,就连看都吃力
吟诵论语作揖时应该喊什么
1个回答2022-07-18 16:26
上飨(读如翔)。
伤寒论哪些条文是必须背诵的?
1个回答2022-04-02 08:26
如果自学中医,学伤寒论,398条,个人认为必须记的,是那些有方有证的条文。临床对上号就用,常常有很好的疗效。(我自己试过)
有些条文没有方,但是涉及到一些治疗原则,比如83到89条,净讲不可发汗的。像这样的条文,也很重要。就算不能脱口而出,起码要了解。总的来说是多多益善,学知识还怕多吗
如果真正专业研究伤寒论的,那讲不了了,一字别漏吧。那是专业的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看法,不一定完全正确。错误之处,请别见笑。
伤寒论背诵条文是108还是396
1个回答2022-04-05 12:25
全的 398 当然108的网上也有
陈少松先生论吟诵
1个回答2024-03-15 13:42
更多吟诵专业资料请点这里﹤﹤﹤

我的曾祖父是一个私塾先生,所以我父亲小时候跟他的祖父学到了私塾里对蒙学的一套读法,在我小的时候,我父亲他有时也读一读《百家姓》之类的。到了中学,我们的一个文学老师喜欢 吟诵 ,他教的 吟诵 ,我至今都印象深刻,到现在,他的音容笑貌,当时的 吟诵 情况,我都历历在目。初中毕业后,我考入了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读本科,钱仲联老先生是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钱先生的授课及其 吟诵 对我影响特别大。后来考入苏州大学读研究生,师从钱老,治明清文学史。我正好借此机行禅会学习 吟诵 。在苏大读书这些年,我受到了多位师友的影响,如钱仲联、徐文端、唐圭璋、吴激裤调公等先生。以上就是我学习 吟诵 的档铅尘经历。

关于学习 吟诵 的方式,当然,较为传统的,有的是父亲或者祖父他们懂的,就传下来,作为一种家学传承下来。还有一种呢,是私塾传授的,私塾里面的老先生教的。我现在的体会是:学 吟诵 要看自己,因为每个人 吟诵 的风格不同,调子很多。仅仅是家学的话呢,你家学的这一套,你学的很不错的,但是实际是比较有限的。另外,我对传统 吟诵 的体会就是——它太单调了。传统的 吟诵 ,就单个的 吟诵 调子来看,它有个缺点——就是单调。吟了几首,又千篇一律。这就是它的缺点。特别是我可以类推,同样是平起的,同样是仄起的,就这个调子基本的框格就这个框格。然而根据这首诗表达的不同情感,它的意境的不同,我在行腔使调,我在 吟诵 的速度,或者是这个轻重、高低、长短、音的长短、强调的地方、顿挫方面,等等,有些变化,但基本的框格就这个调子。提起这个我的意思是说,我们必须把老诗人那一套,学到手,另外的话若是有条件,就尽可能地向名家,向其他的 吟诵 调子多学习。

吟诵 ,是我国传统的美读诗词文的方法,它是一种读书的方法; 吟诵 是历代文人、师生欣赏和教学古典美文的特殊的手段; 吟诵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绝学。根据我对古代文献的考察,以及对 吟诵 实践的考察。我们所说的 吟诵 ,若是拆分为吟和诵,还是既有联系、共同点,也有所区别的。吟和诵中,吟更像歌唱;传统的诵呢,节奏感非常鲜明,这样听得很清楚,而吟呢,它把声音拖长了,一般是慢吟,听起来好像是唱歌。它明显有节奏感,同时它也有一定的旋律。各种 吟诵 调子的旋律是不同的,但总有一定的旋律。以上就是吟和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至于吟和唱的区别。1993年的时候在呼和浩特开国际文论会议的时候,正好台湾师范大学的王更生教授也去了,我们曾在一起讨论过吟和唱的区别。我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唱,是按照一定的谱子,按音律方面的要求,来进行歌唱,唱的人一般说来不是随意的,它不能随意地把它来改动。而我们古代的吟诵呢,一般的是没有谱子的,带有即兴随意的这个特点。所以郭沫若讲的:“旧式的 吟诵 ,有种办法叫朗吟”。朗吟的办法,那是一种没有乐谱的自由地唱,这是吟和唱的一个区别。另外还有一个区别,严格的唱,一首歌是一个调子。而我们的吟呢,凡是同一个格式的诗,同一个词牌的词,它可以用一种调子呢进行套吟的,但就是类推的,这个也有不同。另外还有一个无形的区别,不大好表达——就是纯粹的歌唱同一首诗和我们用传统的 吟诵 方法来吟诵这首诗,其韵味是不同的。传统的 吟诵 中,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在里面,这个要个人去感受了。关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很重要,吟、诵、唱的这些差别,是非常重要的。
伤寒论那一本好?
4个回答2022-12-09 00:30
南中医的第四版《伤寒论译释》,有各家注解,而且排版印刷都非常好。
可以作为《伤寒论》研究的宝典。
如果一般看看可以用学院的教材。
伤寒论谁讲的最好
1个回答2024-03-13 16:36
刘东军老师的《易演伤寒论》
伤寒论讲义的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4-05-27 20:07

《伤寒论讲义》以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为蓝本。内容断白“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共计10篇,398条,113方。每章标题下加“导学”内容,主要介绍本章需要掌握、理解、应用的知识。每节内容一般分【原文】、【词解】、【释义】、【方解】、【析疑】、【医案选录】部分。【释义】力求精练,突出重点。【析疑】展示各家观点,或引发争鸣,或引而不发,力求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诠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医案选录】限选1~2案,第1案与原文原方相应,第2案为异病同治和拓展方用。

伤寒论和伤寒杂病论的区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25 07:38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是张仲景着作者。伤寒论是人体感受外邪,正气不敌邪气,或邪气过于强盛时就会发病。伤寒包括温病,现在的流感,热病,湿温病,原名叫伤寒杂病论,后把杂病合在金匮要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