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民间小调二人转

合肥有没有民间考古的?
1个回答2023-03-12 03:57
民间只有盗墓的
合肥民间故事有那些?
1个回答2024-03-03 22:59
《丽友桥》
《六谷祠》
《道士岗》
《药王庙》
合肥有哪些童歌民谣
1个回答2024-04-21 00:35
1、 《捉虼蚤》
  
  小板凳,两头峭。
  
  爹爹叫我捉虼蚤。
  
  虼蚤一迸我一迸,
  
  爹爹讲我不中用。
  
  注:“虼蚤”者,乃合肥民间谓跳蚤之俗语。“峭”乃同今之“翘”,“迸”乃同“蹦”,“爹爹”二字可做爷爷解,合肥土语,谓父为爷,为大,而谓祖父为爹爹(音近似deidei)。

  
2、《卖花狗》
  
  好大月亮好卖狗,
  
  卖个铜钱打烧酒,
  
  走一步,喝一口,
  
  杨奶奶,可要小花狗?
  
  注:此歌为旧日儿童作捉人游戏时唱,此游戏如何作今不可考,窃以为类今之“老鹰捉小鸡”。小花狗,指被捉者;杨奶奶,指捉人者;唱歌者,则为保护小花狗之人。

  
3、《赶兔子》
  
  月亮粑粑,
  
  照见他家;
  
  他家兔子,
  
  吃我豆子;
  
  拿棍赶赶,
  
  骂我小舅子!
  
  注:此歌谣今亦不常见,粑粑者乃此间谓饼之土语。小舅子,乃乡间骂人之恶语。

  
4、《装风》
  
  风婆婆,送风来。
  
  打麻线,扎口袋。
  
  扎不紧,刮倒井,
  
  扎不住,刮倒树,
  
  扎不牢,刮倒桥。
  
  注:扎同扎,刮同刮。

  

5、《从肥东到肥西》
从肥东到肥西,
买个老母鸡,
回家洗一洗,
全部都是皮,
烧了一大气,
吃过就拉稀,
合肥哪都好,
不能去肥西。

6、《车水,摇水》
车水,摇水,
大河湾来水。
车半塘, 留半塘,
留给大姐汰(合肥方言,读dài, 漂洗、清洗的意思)衣裳。
民间小调,民间干姝不是不是小调民间小调
1个回答2022-12-08 01:40
“民间小调”是一种对民间小调式音乐(包括小调式民间歌曲、民间舞曲等)的统称。
民间小调
1个回答2024-01-19 13:24
江苏省《大九连环》、东北的《瞧情郎》、又如《月儿弯弯照九州》、《长工歌》、《孟姜女》、《五卅运动》、《十送红军》

《诗经》也是民间小调的集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子夜四时歌》、《从军五更转》、《月节折杨柳歌》等时序体的乐府民歌,就是民间小调的起始。

清中叶时,已刊印的俗曲就有6044种(见刘复、李家瑞:《中国俗曲总目稿》)。其中大多数属于小调体裁。影响较大的刊本有《霓裳续谱》、《白雪遗音》、《时尚南北小调万花小曲》、《粤风》、《粤讴》等。

小调在流传过程中,其曲调由于歌者的个性、审美习惯、填配新词、唱法不同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变体以及蕴含著不同的情绪和表现性能。例如《孟姜女》与《梳妆台》、《十杯酒》、《哭七七》;《无锡景》与《探清水河》;《剪靛花》与《码头调》、《放风筝》、《四季歌》等,相互之间既保持著承传的派生关系,又自成一曲,各有特色。一般情况下,一首小调流传的地区愈广和时间愈久,其变体就愈多;而且,各种变体与原歌的关系也是有远有近,纷杂而多样。



《打樱桃》、《绣荷包》、《卖杂货》、《小拜年》、《磨豆腐》、《看灯》、《补缸》、《采茶》、《游春》、《放风筝》、《打秋千》、《割韭菜》、《赶庙》、《游灯》、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如《山坡羊》、《寄生草》、《闹五更》、《耍孩儿》、《银纽丝》、《叠断桥》、《打枣杆》;清代的如《剪靛花》、《玉娥郎》、《倒扳桨》、《鲜花调》、《湖广调》,《沂蒙山小调》,《桐城歌》,《生产忙》这些都是民间小调。
民间小调求名~~急急急!!!!
1个回答2023-02-04 13:15
好像是叫 《打工难》
好听的民间小调歌曲
1个回答2024-03-03 18:21
沂蒙山小调

小河淌水

茉莉花

猜调

对歌

十大姐

放马山歌

采茶灯

青春舞曲

在银色的月光下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你送我一支玫瑰花

回娘家

想亲亲

编花篮

兰花花

摇篮曲

无锡景

姑苏风光

太阳出来喜洋洋

小黄鹂鸟

森吉德玛

四季歌

呵呵这些歌曲都很好听也好学
民间小调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9 19:03
江苏省《大九连环》、东北的《瞧情郎》、又如《月儿弯弯照九州》、《长工歌》、《孟姜女》、《五卅运动》、《十送红军》

《诗经》也是民间小调的集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子夜四时歌》、《从军五更转》、《月节折杨柳歌》等时序体的乐府民歌,就是民间小调的起始。

清中叶时,已刊印的俗曲就有6044种(见刘复、李家瑞:《中国俗曲总目稿》)。其中大多数属于小调体裁。影响较大的刊本有《霓裳续谱》、《白雪遗音》、《时尚南北小调万花小曲》、《粤风》、《粤讴》等。

小调在流传过程中,其曲调由于歌者的个性、审美习惯、填配新词、唱法不同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变体以及蕴含著不同的情绪和表现性能。例如《孟姜女》与《梳妆台》、《十杯酒》、《哭七七》;《无锡景》与《探清水河》;《剪靛花》与《码头调》、《放风筝》、《四季歌》等,相互之间既保持著承传的派生关系,又自成一曲,各有特色。一般情况下,一首小调流传的地区愈广和时间愈久,其变体就愈多;而且,各种变体与原歌的关系也是有远有近,纷杂而多样。



《打樱桃》、《绣荷包》、《卖杂货》、《小拜年》、《磨豆腐》、《看灯》、《补缸》、《采茶》、《游春》、《放风筝》、《打秋千》、《割韭菜》、《赶庙》、《游灯》、明、清俗曲演变而来的小调。如《山坡羊》、《寄生草》、《闹五更》、《耍孩儿》、《银纽丝》、《叠断桥》、《打枣杆》;清代的如《剪靛花》、《玉娥郎》、《倒扳桨》、《鲜花调》、《湖广调》,《沂蒙山小调》,《桐城歌》,《生产忙》这些都是民间小调。
人民调解
1个回答2024-02-07 05:42


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指导下,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主义公德为依据,以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思想疏导的方法,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的过程和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老师你那里教民间小调吗?
1个回答2024-01-27 22:46
有的。中华民族历吏悠久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特点的民间文化特色。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