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禅你如佛情僧苏曼殊

苏曼殊是何许人?为何自封“糖僧”?
1个回答2023-08-17 10:48
因为苏曼殊特别爱吃糖,糖排在苏曼殊心里的第一的位置,他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糖吃,吃各种各样的糖,没有糖就会生气
苏曼殊的小说里面有什么佛学思想?
1个回答2024-01-10 22:27
苏曼殊不仅于‘色中悟空’,‘情中求道’,他的整个人生大致是在一种‘率性而为’的自由纯真状态下追求‘无着’、‘无执’、悟入‘真如’的过程,而这种悟入的方式和途径又和历代禅僧迥然有别(比如其以情证道) ,因此,他的种种看来不可理喻的举动更具复杂性,根据其终极价值取向,参照禅门个性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传统,以及历来狂僧悟道行为表现,我们不妨将他看作是近现代背景下的一位禅门高士。”这里所指出的“不可理喻的、更具复杂性”的举动即苏曼殊一生中的种种狂怪行为,包括一次次虱身情网,皆可视为他佛教“离相”和修习禅悟中的“诸境”。他一生置身在主体心境中,即便在他自己所说的“冰”与“炭”的煎熬中如何挣扎,在“出世”与“入世”、“方外”与“红尘”之间怎么徘徊,他都试图窥破色相,悟入真如,有时因情欲纠缠而自我谴责;有时极端悲愁而以泪洗面;有时甚至自戕身体而求得心理平衡,但他作为禅僧的最后一道防线始终未破。
综观苏曼殊一生的翻译和创作,我们可以发现,真正让曼殊投入情感和精力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教文化,而是“微妙瑰奇”的印度文学。他指出:“文词简丽相俱者,莫若梵文,汉文次之,欧洲番书,瞠乎后矣。”[20]我国古代翻译印度典籍以佛学为中心,与佛教无关的纯文学作品都没有引起翻译家和学者的关注,也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译文,连介绍性的文字也微乎其微。这一状况首先是由苏曼殊打破的。他终生没有翻译一本经书,却一直在译介印度文学中那些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堪称“经典”的诗歌和戏剧,介绍印度文学中的优秀作家。1908年,苏曼殊在《民报》第22号上发表了《娑罗海滨遁迹记》; 1909年,他翻译了印度女作家陀露哆(1856—1877)的小诗《乐苑》。他从中外文学比较的角度把印度纯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来,如闻名于世的叙事长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典诗剧《沙恭达罗》,以及抒情长诗《云使》。这些工作填补了近现代译介史上的诸项空白。由此,我们毫不迟疑地断言:即便主观上苏曼殊多么渴望成为在佛学方面深有造诣的学者或高僧,他终究是以文学家的审美观进入了印度文化空间的。所以,论断苏曼殊是佛门高僧也是不妥当的。

摘自《中州学刊》2006年第6期,作者:黄轶
作者简介:黄轶(1971、11—),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
佛经的苏曼青 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0 11:49
你不要研究那么多,只要知道总体讲的意思并按佛经要求做到就行了,研究没用的问题对于学佛没有帮助,学佛目的是为了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而不是咬文逐字,理解了意思不修正自己,还不如不学,现在的人行邪道,全是求神保佑的心里,学习佛法目的边学边修行的,目的是让我们生命活的更加充实,佛法讲究的都是实际的利益人的正法,以后不要问这种和佛法不相干的问题了
苏曼殊 浣纱记~。哪里有苏曼殊的小说《浣纱记》?
1个回答2022-08-24 08:01
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的愿望,但他们却很难踏上实现的征程,影响他们作出选择的因素有时候很简单,那就是勇气。他们因为恐惧而害怕选择自己认为不可能的愿望,因此也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那些成功的人们,如果当初都在一个个“不可能”的面前,因恐惧失败而退却,而放弃尝试的机会,则不可能有所谓成功的降临,他们也将平凡。没有勇敢的尝试,就无从得知事物的深刻内涵,而勇敢作出决断了,即使失败,也由于对实际的痛苦亲身经历,而获得宝贵的体验,从而在命运的挣扎中,愈发坚强,愈发有力,愈接近成功。
有人或许要说,已经失败了多次,所以再试也是徒劳无益。这种想法真是太自暴自弃了!其实,只要你在失意时,依然坚持再“往下挖一英尺”,你就可以获得成功了。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20:58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
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曼听佛塔寺住禅林,做义工
1个回答2024-01-31 18:13
想免费皮肤变白吗?
抄写法华经吧

抄写僧伽吒经
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一切勇。于汝意云何。若人闻此法门福德之聚。过于一佛福德之聚。一切勇白佛言。云何世尊。佛告一切勇。如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有福德。若人闻此法门。所得福德亦复如是。一切勇。若人得闻如是法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转。见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恶魔不恼。一切善法皆得成就。
若有人以净信心读诵此法门福多于前。九十五劫自识宿命。六万劫中为转轮王。于现在世人所敬重。刀不能害。毒不能伤。妖蛊不中。临命终时。得见九十五亿诸佛。安慰之言。汝莫怖畏。汝在世时闻僧伽吒法门。九十五亿佛。各将其人至其世界。一切勇。况复有人得具足闻如是法门。
佛教的禅杖是用来做什么的,有什么特殊意义?
3个回答2022-10-04 08:56
以前是代替敲门化缘,震地三声没有主人开门就得离开,还有就是走路震地作响惊动小动物,以免踩着。
禅僧的成语禅僧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19 23:13
禅僧的成语有:削发为僧,禅世雕龙,不僧不俗。
禅僧的成语有:佛性禅心,削发为僧,蜀鄙之僧。2:结构是、禅(左右结构)僧(左右结构)。3:注音是、ㄔㄢ_ㄙㄥ。4:拼音是、chánsēng。
禅僧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和尚。
二、引证解释
⒈和尚。引《宋书·夷蛮传·婆黎国》:“时_场寺多_僧,京师为之语曰:‘_场_师窟,东安谈义林。’”宋苏轼《次韵颖叔观灯》:“安西老守是_僧,到处应燃无尽灯。”《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又有那琳宫梵刹,羽士_僧,住着那侵云经阁,接汉_楼。”
三、网络解释
禅僧禅僧,读音chánsēng,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和尚。
关于禅僧的诗词
《古松下禅僧图》《醉后·禅僧劝读传灯录》《赠禅僧》
关于禅僧的诗句
身似禅僧处处家诗僧不见禅僧老老龙独卧似禅僧
关于禅僧的词语
禅世雕龙一指禅僧多粥少奉道斋僧老僧入定口头禅苦行僧鬓丝禅榻佛性禅心哑羊僧
关于禅僧的造句
1、从吃饭到冥想,禅僧们做许多事情都有仪式。
2、国破家散,耶律楚材万念俱灰,拜一代禅僧万松行秀为师,祁寒大暑,废寝忘餐,苦参三年,大彻大悟。
3、禅僧们对于他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有仪式,从吃饭到清洁到冥想。
4、但对于那些想更详细地知道应该如何做的人来,就这几个字说是不够的。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禅僧”般的生活的经验。
5、禅僧把他们每天中的部分时间用来服务他人,不管是寺院里的其他禅僧还是外面世界里的人们。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禅僧的详细信息
武僧与禅僧的区别在哪里?!
3个回答2022-12-12 04:00
武僧可以吃肉,禅僧只能吃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