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明黄族民相声说唱脸谱

脸谱是哪个民族的传统戏剧?脸谱名称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14 08:00
脸谱起源于历史上的“代面”。据《旧唐书》记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代面”即“假面歌舞”的出现,这应是脸谱的鼻祖。关于舞台脸谱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公认的一种是源于我国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勾画脸谱是用来助增所扮演人物的性格特点,相貌特征,身份地位,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贵州的“傩戏”面具就是脸谱的活化石。随着戏曲的发展,戴面具演出时不利于演员面部表演,艺人们直接用颜料在面部勾画、化妆,就逐渐形成脸谱。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用各种颜色在演员面部所勾画行成的特殊谱式图案。净、丑是采用脸谱作为面部化妆的主要角色,部分生、旦角色也使用脸谱。脸谱是用来表明戏中人物的面容,性格特征,以丰富舞台美术色彩,强化演出效果。脸谱是种象性美术创作,是舞台美术整体中的固有组成部分。脸谱是把由思想构成的眉目口鼻花纹和脸膛颜色组织起来,涂画在演员脸上以使人产生美观感知的图案。脸谱是随戏的形成而产生的。各种人物大部分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脸谱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观其外表、知其心胸。



京剧脸谱是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形成后,逐渐形成的。



京剧脸谱是中国传统脸谱大系中的分支,有脸谱通性及其本身特性。京剧脸谱借鉴了徽、汉、昆、秦、各剧种经验。
有没有那种民族风的古筝简谱,好听点
1个回答2023-09-21 22:55
春江花月夜 怎样
民间工艺故事——马勺脸谱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1-24 14:48
很久以前,有个叫苗庄王的皇帝,他在琐阳城里过着安闲自在的生活。苗庄王生性散漫,总是等到事到临头才想解决的办法,好在身边有贤臣相助,每次都有惊无险。

一天,有人向苗庄王禀报说:“皇上,草民打探到一个可靠的消息,邻国正召集千军万马准备围攻琐阳城。咱们可得早作准备,以防万一啊!”苗庄王正与臣子下棋,他头也不抬地说:“这消息不知是真是假,先不管它,眼前下棋要紧。”过了几日,又有人来报,说是邻国的军队已经出了城。苗庄王正在饮酒,他不慌不忙地说:“邻国一向不是我们的对手,不用急,我会安排的。”可是人们等啊等,始终不见皇帝有动静。直到守城的士兵前来禀报,说邻国大军已经在琐阳城外二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他们的兵马多得数也数不清。苗庄王这才知道大事不妙,他连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有个聪明的大臣对皇帝说:“臣有一个办法,只是要委屈皇上了,不是您肯不肯听。”苗庄王急得连连点头。大臣说:“与其东躲西藏,不如光明正大地从敌人眼皮底下溜走。我们可以扮成一个杂耍班子,找一个富态的人扮财主走在队伍前头,后面跟一群浓妆艳抹的人一路敲锣打鼓,再令城中儿童混在其中打闹,您换上破衣裳画成鬼脸,皇后脸上点上麻子装成大肚婆,和一群画着各式各样脸谱的人混在一起,一路闹腾着混出城去。或许可以瞒过敌军。”事到如今也没有别的办法,苗庄王只好同意了。他命大臣们找来装扮的材料,各自扮上妆,一支队伍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向城外走。敌军首领碰到他们,仔细察看了领头的财主的身份,发现不是苗庄王,便不再疑心放了他们。就这样,苗庄王混在队伍中跳着,闹着,安全地出了城。等到敌人发现时,他早就跑得不见踪影了。

后来,这件事传到民间,被百姓们津津乐道。逢年过节,人们也扮成各种脸谱,穿上戏服闹上一闹。这种脸谱也被广泛地画在大马勺上,挂在家中,以祈求平安吉祥。
问一段马志明 黄族民的相声
2个回答2023-10-25 03:37
楼主的记忆稍微有些偏差,是“又高又瘦”~
那段的名字叫《红事会》
黄河边上的民族英雄故事,介绍几个给我吧!急啊!!!
1个回答2024-01-29 21:33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黄河边上的民族英雄故事,介绍几个给我吧!急啊!!!
1个回答2024-02-03 18:16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黄河边上的民族英雄故事,介绍几个给我吧!急啊!!!
1个回答2024-02-13 14:02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鲧被推荐来负责这项工作。鲧接受任务后,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后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后来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与后世。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己发明的原始测量工具——准绳和规矩,走遍大河上下,用神斧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和青铜峡,使河水畅通无阻。他治水居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不畏艰苦,身先士卒,腿上的汗毛都在劳动中被磨光了。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地治理黄河水患的治水英雄。
小黄鹂鸟是一首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
1个回答2024-06-16 18:36
《小黄鹂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内蒙民歌,曲调优美抒情,略带感伤,表达了漂泊的旅人如同孤苦无依的小黄鹂一样,带有淡淡的思念家园的酸楚心态。这首乐曲在声音的要求上,不宜太过明亮,这就要求我们能触弦时稍深一些,运力含蓄一点,拨弹片尽可能以正面触弦,力量也要适中,这样才能保证声音的质量,以达到《小黄鹂鸟》所要求的抒情、感伤的艺术效果。
最炫民族风电吉他谱
1个回答2023-10-25 09:01
什么呀要的是古筝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