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版相声孙越

孙过庭的五乖五合指什么
1个回答2024-01-26 12:08
  “五乖五合”见于《书谱》。

  原文: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遗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

  译文:精神怡悦自在悠闲,是一合。感人恩惠酬答知己,是二合。时令温和气候湿润,是三合。纸佳墨优利于发挥,是四合。突发灵感欲尽其兴,是五合。心神不安事务缠身,是一不合。违背心意委屈情势,是二不合。风干气燥烈日炎炎,是三不合。纸次墨劣两不称手,是四不合。情呆志怠身疲手懒,是五不合。
孙多森的人物家庭
1个回答2024-02-05 01:04

其次大概要数我们寿州孙氏家族了,出了孙传樾、孙多鑫、孙多森、孙多钰、孙多炎、孙元方、孙豫方、孙煜方、孙晋方等企业家,亦形成了有实力的家族集团。周家的实业领袖是周学熙,孙家的首领则是孙多森(是我的堂房伯父)。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背景,原本是吃穿不愁的公子哥儿,但他们没有学晚清“八旗子弟”的样子,而是选择了一条艰苦的实业之路。
孙家的祖老太爷孙家鼐,是咸丰九年的状元、光绪帝师,也是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的创办人。他这一辈人中兄弟五个,都是读书人,出了一个状元、三个进士、一个举人,所以安徽寿州有副对联讲孙家:“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按说这样一个书香门弟,后代中应出大学问家才是,然而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使孙家子弟大都走向了实业。这其中与孙多森的母亲李太夫人大有关系。所谓李太夫人,是李鸿章的侄女(即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的二小姐),受李鸿章办洋务的影响,思想颇为开放,她不主张子孙后代走科举的老路,而要他们学洋文,办洋务。她曾教育孙多鑫、孙多森兄弟:“当今欧风东渐,欲求子弟不坠家声、重振家业,必须攻习洋文,以求洞晓世界大势,否则断难与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孙多森及其兄孙多鑫,按照其母的指点,在其父孙传樾去世之后,发奋创业,先去扬州,向姑夫何维键(著名盐商、扬州何园的主人)借了盐票办盐;有了资金积累后就到上海办厂(他们于1897年创办的阜丰面粉厂是中国第一家机制面粉厂),大获成功,声名远播,从而引起孙家的亲戚、在北方主办实业的周学熙的重视(孙称周为姻丈),并向袁世凯推荐,进入北洋实业界,在中国银行创办之初,主掌了一段中国银行的业务。

孙传庭的人物著作
1个回答2024-03-11 00:03

传庭著有《白谷集》六卷 ,《鉴劳录》一卷,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雁门尚书行》于柿园一役后,明纳迟末复社诗人吴伟业为孙传庭的阵亡,写了一首哀歌《雁门尚书行》,对这位出生于雁门的(即代州)的兵部尚书叱咤风云的一生称颂备至:“雁门尚书受专征,登坛盼顾三军惊。身长八尺左右射,坐上咄叱风云生。”用昔日的光辉,来衬托悲剧的下场:
急传使者上都来,夜半星侈马流汗.
覆辙宁堪似往年,催军洞消李还用松山箭.
尚书得诏初呻吟,撅起长刀忽长叹
我今不死非英雄,古来得失由谁算?
催军还用松山箭,云云,是指皇帝催促洪承畴冒险出击导致松山惨败的前车之鉴,不料重蹈覆辙。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对桥行于孙传庭的死,是感慨系之的。有人故地重游,在潼关品凭吊英魂写下了不少千古名句。

孙过庭书谱译文及注解
1个回答2024-01-27 05:29

孙过庭书谱译文及注解:古来善于书法的,汉魏时有钟、张的绝艺,晋末则二王并称精妙。王羲之说: “ 我近来研究各位名家的书迹,钟繇、张芝确实超群绝伦,其余的,都不值得观赏。 ” 可以说自钟、张死后,只有王氏父子才能继承他们。 ( 王羲之 ) 又说: “ 我的书法与钟繇、张芝比较:跟钟可以相抗,或许可以超过他。

张芝的草书,和我不相上下,但张芝精熟,临池学书,弄到池水浑是墨黑,假如我对书法用功到这个地步,未必不如他。 ” 这是他推许张芝、又自以为超越钟繇的意思。从王氏父子的专长来观察,虽未尽贯彻前人的规范,但从兼采会通这一点来看,是无愧于书法艺术的。

评论者说: “ 他们四位大书家,可称古今独绝;但今人 ( 二王 ) 不及古人 ( 钟、张 ) :古人质朴,而今人妍美。 ” 质朴因时代而变化,文采随时尚而转移。虽然书契的创作,正是为了记录语言, ( 但由于时代崇尚不同 ) 书风也由醇厚变为浮薄,由质朴变为华采,沿旧推新,那是事物发展的常态。

书法贵在能学古而不违背时代,趋今又不与弊俗混同,所谓 “ 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宜,才是君子的风度。 ” 何必 ( 专守古人 ) ,弃精美的宫室而穴居野处,舍珍贵的宝车而乘原始的笨车呢!

简述孙过庭《书谱》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个回答2024-03-16 13:14
《书谱》。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书谱》是书史上无啥争议的一篇文、理、艺三绝之作。它的问世,成为古代书法理论中最瑰丽的篇章,也是孙过庭个人的一次天才的迸发!
《书谱》书法奇异清妙,章法多变而自然,理性与浪漫融为一体,文思与哲理触碰闪光,其书迹墨行,一如他描述的那般深邃莫测: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等等,他的文妙,字成注脚,文书双绝,光耀千古。只可惜文献对他本人的记载极少,也为一大憾事!我过去临习过《书谱》几年,现在临的少了,感到他笔法提顿转折多,笔速较缓,不利于写连绵不绝的大草书,而转向取法旭、素和黄山谷了,但作为草法的基本练习,《书谱》如同二王的草帖一样,定是不可缺少的范本。
孙过庭还有什么字帖
1个回答2022-12-21 08:31

孙过庭 《草书千字文》

孙过庭 《景福殿赋》

孙过庭有哪些作品?
1个回答2022-09-15 02:16
其代表作有自撰书法理论《书谱》及草书《千字文》。
孙传庭怎么死的
1个回答2023-04-04 15:00
与闯军决战,战死潼关,文死谏,武死战,算是有始有终吧。
孙过庭崇古尚古吗
1个回答2024-01-27 18:14
孙过庭(约西元648——703年),吴郡人,名虔礼,字过庭,孙过庭对楷、行、草均有涉猎,尤其以草书著名,曾作书谱一文,为论述楷书与草书的文章,历代书法家均重视之。孙过庭蔽老的书法主要来自王羲世梁之,宋朝米芾曾论其书谱说: <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孙过庭善于临摩,其字的特色在于: <用笔破搜并运而愈完、飘逸而愈沉着、婀娜而愈刚健>。
孙过庭书谱 这本字帖
1个回答2022-05-17 09:21
这是拓本 不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