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非遗二人转

玩转广东非遗,出发的读后感应该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2-27 09:03
玩转广东非遗,出发的读后感,应该如和写?
江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个回答2024-02-04 07:22
州市梁祝传说等八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杭州市的梁祝传说、

白蛇传传说、

杭州小热昏、

西泠印社金石艺术、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余杭滚灯等

八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钱塘江潮是非遗吗
1个回答2022-07-11 01:55
这个问题真无聊
江苏有哪些经典的非遗小吃?
1个回答2022-12-24 06:30
咸鸭蛋,板鸭,油面筋,雨花茶,恒升香醋,这些小吃的味道都特别好,能够入选非物质遗产。
浙江非遗项目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1-04 10:06
绿茶制作技艺(西湖龙井)、绿茶制作技艺(婺州举岩)、绿茶制作技艺(紫笋茶制作技艺)、绿茶制作技艺(安吉白茶制作技艺),以及庙会(赶茶场)、径山茶宴两项民俗活动。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中“江流石不转”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08 23:43
没那么复杂吧 我感觉就是个引语 像青山不改 绿水长流 后面才是重点 后会有期嘛
江流石不转遗什么失吞吴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03 06:00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意思是:石头在江流冲击下,岿然不动,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八阵图》,全诗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创作背景
杜甫在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浙江省非遗项目名录
1个回答2023-11-29 01:14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乐清细纹刻纸、永嘉昆剧。

乐清细纹刻纸:浙江省乐清市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乐清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乐清细纹刻纸是当地流传的一种艺术,主要集中在乐清市象阳镇的寺前村、后横村,北白象镇的东才村及乐成镇、柳市镇、翁阳镇等地。

乐清细纹刻纸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它突出的一个特点是细,在早期“龙船花”的刻纸中,细的能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52根线条,一幅碗口大的细纹刻纸要十多天才能刻成。乐清细纹刻纸的工艺使各种民间图案纹样都能在几厘米见方的纸上得到细致而丰富的表现,有“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之称。

永嘉昆剧:永嘉昆剧又称温州昆剧,流行在以浙江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属于昆剧流派之一。明万历年间(1573一1619)昆剧传入温州后,和温州的戏曲声腔互相融合,逐渐形成这个地方剧种。永昆的声腔,既有与苏昆同牌同调,也有同牌异调和独有曲牌。

浙江省简介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00万年前境内已出现人类活动,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百余处,有距今4000—5000年的良渚文化、距今5000—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还有吴越文化、江南文化、宋韵文化。

浙江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左右,是中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008立方米,最少的舟山等海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600立方米。

浙江嘉善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个回答2024-05-24 02:15
京砖的烧制技术、田歌传唱、土织布技术、宣卷表演、灶头画等
重庆江津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个回答2024-05-05 21:11

  江津区有9个项目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们分别是旱码头龙舟歌会、江津烧酒酿造技艺、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江津酱油与醋酿造技艺、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小彩龙舞、清源宫庙会、况氏武术、塘河婚俗。

旱码头龙舟歌会简介:主要盛传于明末清初,每逢端午节,人们便在街上划起“旱船”,吼起号子、唱和山歌,然后汇集到坝上黄桷树下齐唱山歌,久而久之形成了李市的传统民俗。山歌多数是农民口口相传,没有书面歌词和曲子,曲调有小板搞、十八扯、还阳号、扳搞号子、高山歌等。2011年,李市山歌更是被重庆市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形成今日的“旱码头龙舟歌会”。

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简介: “江津产酒甲于省,白沙烧酒甲于津”,这是《江津县志》中对明朝嘉靖年间“江津白酒”生产的记载。“江津烧酒酿造技艺”最终于2011年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予以系统的整理归纳而形成,并被认定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简介:江津米花糖,洁白晶莹,香甜酥脆,爽口化渣,甜而不腻,风味独特,百年声誉,流传至今。当地老百姓都会利用阴米(糯米)自制炒米糖,加以时日,蔚然成习。江津米花糖制作工艺特殊、流程复杂,从选米、熬糖到制作成品,共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炒米糖开水”,一句乡情乡音,经年流传,感染了世世代代的中华乡民。江津米花糖作为人们喜爱的小食品,蜚声海内外,蕴含着深邃的故土文化含义。

江津酱油与醋酿造技艺简介:江津酱油、江津醋”酿制技艺至今已有190多年历史。“江津醋酿制技艺”是采用优质大米、麸皮为主要原料,配置百味中草药,经酿制而成饮食调味品的传统技艺。“江津酱油酿造技艺”是采用优质黄豆、小麦为主要原料,酿造“江津酱油”饮食调味品的一项传统技艺。“江津酱油”发酵在不同时间段经历“固态发酵”和“稀态发酵”两次工艺流程,饱含传统技法技艺,具有自身的工艺特性和技艺特征。

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简介:“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系祖传治疗烧伤、烫伤而不留痕迹的一套民间治疗方法,是一项急需抢救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彩龙舞简介:清康熙年间,“小彩龙舞”已在江津流传。“小彩龙舞”,因舞蹈者持传说中的小型龙形道具而得名。“小彩龙舞”也称“舞小龙”,民间又叫“耍小龙”。1946年,舞龙者技艺切磋,将龙头加大至50厘米;龙衣长度加至6米,宽度加至25厘米。江津“小彩龙舞”由此而定型,展示于民间。江津“小彩龙舞”常为3人舞,具有典型的地域代表性,形态多变多姿,民间表演玩耍性强。

清源宫庙会简介:清源宫庙会分为上九会、清醮会、川主会、灯杆会四大会,还有观音会“王母会”,灵宫会等小型庙会所组成。

况氏武术简介:况氏武术始创于唐朝,汇集了况氏历代的武术智慧和汗水。况氏武术主要形成于冷兵器时代,用于保家卫国、强身健体以及治病救人而流传至今,其间也融汇其他民间武术精华。 况氏武术由况氏祖先唐朝开国侯况昌佰起源,至明朝忠臣西四旗大将军况祥成,再到入川有史记载的第一代武术传人清朝武举人况绍华,一直是一脉单传至今,现已有十二代。

塘河婚俗简介:“塘河婚俗”始于宋代,兴于明代,清朝传至重庆的永川、巴南、綦江以及四川的合江,贵州的赤水、习水等县市,至今,塘河镇的百姓依然按古老的婚俗礼仪结婚。婚礼场面隆重、气氛热烈,有说媒、做相、开庚、出阁、送亲迎娶、闹房、谢媒等十三个过程,具有浓郁的巴渝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