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敲大鼓教案设计

敲鼓传物游戏教案
1个回答2024-02-18 19:34
 击鼓传花
  一、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反应的灵敏性,鼓励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同时让幼儿感受到玩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红花1朵个、鼓一个。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花,告诉幼儿游戏的名称。
  2、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幼儿围成一圈,一人蒙眼在圈内击鼓,圈上小朋友按顺时针方向传花,当鼓声停时,花在谁手上,谁就站出来表演一个节目。表演玩,从表演者开始游戏继续。
  3、游戏开始,教师参与游戏中,随时进行指导。
  4、游戏评价。
  活动反思从“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可以看出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兴趣,有的小朋友为了能表演节目,表现出传花的过程中有意的拖延时间,不往外传的现象。这说明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增强了,胆量增大了。虽然,这是好现象,但是,我们做为老师也应当引起注意,在肯定孩子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幼儿应当遵守游戏规则,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在游戏中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蒙眼敲鼓游戏教案反思?
1个回答2024-02-11 23:48

教学设计合理,课上通过游戏,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积极性。

孩子们在玩中学,收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以后在课堂上,多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游戏,会更好。

什么是敲边鼓?打边鼓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10 23:54

敲边鼓[qiāo biān gǔ],指从旁帮腔,帮讲话的人向听者传达思想。

边鼓: 本指打鼓时打在鼓面边沿的鼓点,声音较小,起帮腔作用。后用以比喻起帮腔作用。

敲: 敲 qiāo 打,击:敲打。敲击。敲诈。敲边鼓(喻从旁帮人说话)。

敲边鼓来源: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这话须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们旁人只能敲敲边鼓。”

近义词:打边鼓

打边鼓,读音dǎ biān gǔ,汉语词语,意思为从旁鼓吹、协助。

出处:鲁迅《集外集·序言》:“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

打边鼓造句:

他留下唐仲笙,本来想他会在旁边打边鼓,帮忙他劝说马慕韩,没料到马慕韩把唐仲笙抓过去,倒变成绊脚石了。 

敲大鼓还是打大鼓
1个回答2022-12-21 21:31
根据需要可拍可打,不论大小。对特别大鼓,人们常说击鼓,因为击字含有“强大力量”在里面,是用大力去打,收到震撼效果。
设计文案 关于设计的优美句子大全
1个回答2024-02-20 20:56
1、椅子不光要讲功能,还要创造一种景观。

2、用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

3、装饰的灵魂是设计设计的灵魂是文化。

4、设计就是以人为本,遵守自然法则,缔造经典家装。

5、提高人孙悄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财产安全;创造人的生活品味。

6、一个愉悦的空间、-种尊贵的生活友凯明、- -方独享的天地,都在这里寻求最合适的表达。

7、有效规划布局,合理使用空间,以小博大,画龙点睛,创造美味家居生活!

8、- -尘不染、素净澄明。用好告平静的心灵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间净化,把气质和品位含蓄地表现出来。

9、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最具灵性的空间。

10、用有限空间,做无限设计,成就梦想之家。

11、一切随心,有心去感悟空间。

12、生活是创意的来源,创意源于文化,创意源于自己。

13、将设计融于人性,将家居带入悠闲自在的情境。

14、设计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设计是一种追求品味的生活概念

15、让灵感自由释放,创造一个心灵渴 望的空间

16、人为的设计生活方式,努力去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

17、设计是一种感受、-种心态、- 种舒适的、开心的生活方式。

18、设计就是空间、色彩、设计回归本位。

19、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20、设计就是着重于点线、面的灵活运用,把整个环平境营造出家的温馨。
《特级教案》和《教案与作业设计》哪个好
1个回答2024-01-21 17:40
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要把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
《对联》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1个回答2024-02-16 15:46
目标正确就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终极回宿。如何制定出一个具体明确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呢?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要使学生把握哪些知识、形成什么样的技能技巧、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会用哪些方法解题等,这就是双基目标。其次是考虑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这是思维能力的目标。再次是想一想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些思想教育,培养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渗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后是考虑哪些地方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这也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标。
方案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个回答2024-02-09 13:04
方案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设计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灵感和想象力等。方案设计包括设计要求分析、系统功能分析、原理方案设计几个过程。该阶段主要是从分析需求出发,确定实现产品功能和性能所需要的总体对象(技术系统),决定技术系统,实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到技术系统的映像,并对技术系统进行初步的评价和优化。设计人员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合理的技术系统,构思满足设计要求的原理解答方案。
教案设计
1个回答2024-02-11 02:27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姓 名 学 校

课 题 七年级上册《春》







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出现的字词。

2.体会生动、精确的词语、短句、叠词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特征,表现景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本文寓情于景、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的特点;

2.领会作者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









段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讲授法。

2. 讨论点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

2课时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展现春意。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人们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词歌赋很多,你能说出耳熟能详的描绘春天的歌曲吗?(多媒体展示《春天在哪里》)

歌曲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啊?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春天真是美得令人陶醉,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字词、走近作者。(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绿》等。

三、初赏春景:

1、提出听读要求。

A、读音正确 ,声音洪亮。B、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C、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2、欣赏《春》(多媒体放录音)

学生齐唱歌曲,感受春天之美。



学生回答



学生抢答。



学生听,并练习朗读

引学生兴趣,进入课题。

加深学生记忆。

学生了解作者,积累文化常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各小组选出代表朗诵。

四、寻找春景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然后寻找春天的景物;



2、学生朗诵自己认为漂亮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五、梳理春情

1、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多媒体展示)

结构层次:

第1节 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 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 歌颂春天。(第三段)

2、说出绘春的五幅图画:

老师提示:从内容描绘的景物进行概括。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3、细赏春景

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喜悦,急切)

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第二段:绘春(多媒体展示)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再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草好,人欢乐。

(4)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5)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6)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7)这幅展现了春天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六、小结:(展示课件,板书设计。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



学生读课文勾画圈点。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讨论

组内解决。



小组讨论后作答。



学生思考作答



学生读课文勾画圈点



学生读课文勾画圈点



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语言能力。



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提出疑问锻炼学生阅读水平,从而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锻炼独立思维能力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