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相声艺术家马志明

采访的艺术就是什么的艺术,因此要了解?
1个回答2023-02-14 07:23
你这里说的艺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你说这个“艺术”其实是“技术”。
所谓“采访的艺术”就是采访的技术方法技巧……
采访的艺术就是提问的艺术对不对
1个回答2023-08-22 09:21
一、明确采访主题,提问切中肯綮

采访的第一要义,就是确定本次采访的主题,明确受众希望从采访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就要把这个作为一个“主心骨”,提问要紧紧贴近心目中的主题,为达到目的,不忌讳问题的尖锐性,甚至不忌讳有可能给采访对象带来一定程度的窘迫。
采访身残志坚的人因该采访什么
1个回答2024-03-18 06:33
把他当做正常人采访,不要让你的眼色中出现看不起他的感情。这类人的自尊心很强。
作文 假如你是白岩松你采访张艺谋为题写一篇采访录
1个回答2024-01-23 02:25
万众瞩目的2009年春晚,准时拉开了帷幕,因为2008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太多的大事,所以让这届春晚充满了特殊的意义。整台晚会,像5.12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以及神七飞船升空等这一年中的大事小情,几乎都有展现。虽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而且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这仍然让人感到非常的亲切。而晚会中突出了一个“变”字,不只是主持人的阵容做了微调,春晚的各个环节都在悄然间发生变化。而在这些变化当中,我精选出了十大亮点,算作是对春晚的一种盘点。

第一大亮点:舞蹈类节目有新意。开场舞《中华大联欢》,以中国人最为熟悉也最为喜欢的红色为基调,搭配上可爱的粉色,营造出了一种花团锦簇的喜庆气氛,而取意于孔雀开屏的舞蹈,再配上后面幕布上整齐划一的扇形图案,让人更是有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而此后的《城市变奏曲》,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画卷,通过城市生活的变迁,展示了我们祖国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森林舞会》中,小孩子们用稚气未脱的声音和憨态可掬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熊猫的“变脸”更让人过目不忘,而整个舞蹈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迎接春姑娘,最终饰演“春姑娘”的黄圣依的出场,为整个节目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蝶恋花》编织出唯美的诗篇,舞者们用身体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蝴蝶破茧而出,翩翩起舞的千姿百态。《天地吉祥》是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四川民族歌舞团,用原生态的天籁之声,唱出了广大灾区人民的心声,让人感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和感动。

第二大亮点:主持人反串出彩。在相声《团团圆圆》中,董卿改口说相声,虽然她并不是主角,也没抖出太多的“包袱”,但是仍然让人有一种新鲜感。尽管反串这种形式,在以前的春晚中已经不止一次地被使用过,而董卿也曾在08年的春晚中和黄宏演过小品,但是董卿参演相声,给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加入了亮眼的美丽元素。其实不只是董卿,此次春晚的六大主持,都很好地完成了各自的主持任务,没有出现什么失误,也算是一大进步吧。
童话王国里的主人公可真多,如果让你当小记者,你想采访谁?采访什么?把采访的问题简要列出来.
1个回答2024-03-01 21:18
灰姑娘

你觉得你现在生活幸福吗?开心吗?······

先了解她的一些习惯和喜欢的东西,再访问
如果让你采访一个童话里的人物你会采访谁,想问哪些问题?
1个回答2024-01-18 10:33
学习发抖的那个小孩 格林童话里有
问题一:在别人都为恐怖的故事吓得浑身发抖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倘若你真的不害怕,那么,你凑着人堆听故事是什么感觉?好玩,还是炫耀?
问题二:是什么激发你独自一人踏上寻找恐怖,学习发抖这一令人费解的路途?你真的那么有自信可以凭借这个来达到未来人生的辉煌吗?
问题三:在城堡里,和妖魔们赌钱,和恶魔们斗智斗勇,看着这些丑陋的凶残的非人,你是强作镇定,还是真的没有感觉?
问题四:赢得了公主,是个平民都会激动的难以自制,你为什么不会激动?反而被一盆冷水加小鱼教你品尝了什么是发抖,从那以后,你是不是还会有勇气再去面对那些恐怖呢?

OK,四个问题有了,辛苦啊~!~!~!~!~~~汗
什么样的书采用了变形这艺术手段?
1个回答2024-03-15 21:40
变形,主要是提取对象比较关键的特征进行浓缩、夸张.会更加突出所描绘对象的特征,更加富有主观色彩,比较有表现力.变形是一些传统艺术与现代派艺术普遍运用的重要手法
包括无意变形、有意变形。变形是现代主义诸流派共同的艺术手法,其艺术表现形式是:"象形中的变形"与"变形中的变形"。现代主义视野中的艺术变形,表面上表现了人的卑琐和阴冷的一面,实质上有积极的意义: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忧虑,对资本主义制度"异化"人性的控诉以及对人类美好前景的憧憬“变形”来源于拉丁文defematio,意为“歪曲、走样”,其基本内涵是改变事物的原生状态,就其类型而言主要有:形体变形,情节变形,性格变形、场景变形等。“艺术变形”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人类远古时期就与原始艺术胶着伴生。远古的创生神话、族源神话,宗教艺术、浪漫主义。
宁都采茶戏的艺术家
1个回答2024-03-26 05:51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字竹轩,北平人,约生于1884年前后。在上海他与杨月楼、赵玉珍、黄玉麟并称为“南方四大名旦”。抗日战争后期,他于1943年率班携眷从吉安到赣州,再到宁都,在宁都献艺七年多。
1950年,宁都专区(此时宁都县为专区)文联组建的宁都专区群众剧艺工作团,内分三部六团。即京剧部一个团,宁都地方剧部一个团,祁剧部四个团。宁都地方剧部成立于1950年11月27日,即由京剧部导演刘雨叔先生介绍,请到正在宁都休闲的刘筱衡先生任教习兼导演。这是宁都采茶戏有史以来受到第一位名乎纳晌人的爱护与扶助。
1951年元旦起,宁都地方剧部在宁都师范学校礼堂(即今宁都中学旧礼堂,旧称“儒学里”,又称“考棚里”)公演了由专区文联负责人胡雨霖编剧,刘筱衡导演的《花井冤仇》、《素娘恨》、《刺霸》等戏。这是宁都采茶戏第一次登上大雅之堂,而且是登上了州、县儒学最高讲堂演出。以其崭新的面貌、高水平的演出,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反响。 (1906-1995年),江西乐平县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最早的成员之一。历任江西省文联首任主席、江西省文化局首任局长、江西省文艺学院首任院长(兼)、江西省戏剧家协会首任主席(兼)、江西省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等,离休后享受副省级待遇。他是我国著名戏剧家、电影评论家、诗人和作家。
1954年8月,任江西省文化局长的石凌鹤亲自指派该局艺术科的张衍任同志到宁都地方剧部选择了传统戏《补背褡》与现代戏《秧麦》参加同年10月在南昌举行的江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大会。丁秀英获表演奖,张台兴获乐手奖,曾岁锋仕槐获艺术劳绩奖。
1955年,石凌鹤批准,由省文化局拨款5000元,修建了宁都采茶剧院,请到著名书画家宁都县人曾兆芹(字柴僧,美术大师刘海粟的得意门生)题写了“宁都采茶剧院”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于门口半壁,震动了全县。群众说艺人大翻身,大发财,修建了新戏院。艺人则欢欣鼓舞,到处宣扬,说省文化局石局长关怀宁都采茶戏,亲自拨款给我们修建戏院。
这期间,宁都县茄晌采茶戏还得到时佑平、雷振邦、邵式平、李德全、黄镇等人的大力帮助和扶持。我们相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各级党政部门一如既往地对宁都采茶戏关怀与重视,希望有更多的文化名人关怀扶助此戏,使之再现辉煌,续写名人与宁都采茶戏新篇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