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相声李菁何云伟

李菁何云伟在哪说相声
1个回答2022-12-22 13:51
新大都,星夜相声会馆
太原李菁何云伟相声演出如何订票?
1个回答2022-08-16 17:19
网购或托人买
求何云伟李菁相声中的一个
2个回答2022-05-04 15:46
杂学唱或者其他类似的学唱类段子。
很直白的那个叫白话梆子,就是:“有孤王坐椅子脊梁背朝后,脚朝下头朝上脸朝前头,走三步退三步如同没走,吃一口拉一盆连本都不够”
何云伟李菁相声
1个回答2022-08-30 06:30
梦中婚的正活都一样 网上何李的版本视频没有清楚的 都是网友自己录的片段

金子的版本也一样
李菁何云伟 的一个相声
1个回答2022-09-16 14:39
今年的新段子《作人要厚道》
黄鹤楼诗词李白
1个回答2023-10-21 04:1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茄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野汪和,
烟花三月下扬州。颂盯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黄鹤楼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3-12-12 14:33
      黄鹤楼上有一首打油诗是这样的:一拳捣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这首打油诗与李白有关,不觉哑然失笑,但曾教授认为打油诗不是出自李白之手,我也这么觉得,这太不符合李白的个性了。

        但还是忍不住想象:这位满身盛唐气象,豪气冲天的诗人徘徊黄鹤楼,时而捋捋胡须,时而拉拉衣襟,时而念念有词,最后仰天长啸一声,摆摆手,落寞而去。有好事者窃窃自喜,趁着月色,在黄鹤楼上匆匆忙忙写下打油诗,署上李白的大名,悄然而去…… 

    崔颢的《黄鹤楼》实在太优秀了,只怕是把李白刺了不止一下……

    然而,李白终究是李白,独一无二,三次登黄鹤楼留下的三首送别诗,都载入了史册。尤其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是家喻户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名句意境深远,飘逸灵动。

    诗人站在江边,久久凝视远方,不忍离去,那种对朋友的真挚感情震荡着我们的心灵。同时诗人触景生情,一生不愿意受拘束的诗人在黄鹤楼附近生活十年之久,也真不容易,朋友去远方寻求政治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自己却空有报国之心,不免有些伤感。总之,诗人流露出的那种复杂的情绪感染了我们,让我们久久回味!其实,好诗都是在写自己………

    黄鹤楼的故事已远去,关于黄鹤楼的诗歌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尽管诗人们每到一处,喜欢抒发情怀,但是诗人们从来没有把写诗当做一生的事业,出仕为官,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永远是他们一生的追求。

    李白活着的时候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风发,其实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郁郁不得志,因为他的伟大理想和抱负始终不曾实现。

      然而,“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可能没有明白,他注定不是为政治而生,而是为诗而生的,如果少了这么一位豪迈奔放的天才诗人,我们的诗坛就少了一座高峰,一座无人能及的高峰,那该是多大的损失啊!

     

     
黄鹤楼的由来传说
1个回答2024-02-11 04:24

黄鹤楼的由来传说如下:

关于黄鹤楼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古代武昌蛇山上有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老班不收其酒钱。道士为感谢辛老板的千乘之饮,临别时,用橘子皮在墙壁上画了一只仙鹤。谁知此仙鹤在客人来饮酒时,会跳舞劝酒。

从此酒店生意红火,辛老板也靠此发了财。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走了。辛老板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历史上的黄鹤楼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诗碑廊、古肆商业街组成。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是一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诵。

因这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

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每逢节假日的夜晚,黄鹤楼上华灯四射,流光飞舞,堪称”江城一景“。

与之交相辉映的白云阁,坐落在蛇山之颠,共4层,高29.7米。前楼后阁构成“白云黄鹤”,武汉的标志物。 黄鹤楼新修后,飞架大江的武汉长江大桥就雄踞于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高24层的晴川饭店。这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大为增色。

关于黄鹤楼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2-05 23:47

黄鹤楼名称的由来,有人说它原来建在黄鹄矾上,鹄鹤相通,因矾名楼。有趣的是,民间有这样一则传说:黄鹤楼原名辛氏搂,相传一个姓辛的人在黄鹄矾这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开了个小酒馆。

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天,辛氏热情招待了一个身着褴褛道袍的道人,分文未收,而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有一天,道人喝了酒,兴致很高,便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尔后两手一拍,黄鹤竟然有了生命,飞到酒桌旁展翅起舞,道人便对辛氏说,画只黄鹤是替其招揽生意,跳舞助兴,以报辛氏款待之情。

辛氏发了大财,他就用10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建造了一座楼阁,以纪念好心的道人和神奇的黄鹤。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想到其纪念意义,便把那道人供奉在楼里,便改称“黄鹤楼”。

拓展资料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黄鹤楼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2-07 03:36
江夏郡辛氏卖酒。有一先生飘然而来,衣甚蓝缕,人物轩昂,入座谓辛曰:有好酒肯与饮否。辛以巨觥斟美酿奉之,饮毕而去。明日复来,不待索又与饮,如此半载,辛未尝嗔。先生谓辛曰:多负酒债,无以为酬。取黄橘皮画一鹤于壁,谓有客来饮,但令拍手而歌,鹤即下舞,以此还汝酒值。试氏迹之果然,四方豪士闻而欲观,俱挥金买醉。历十年辛氏巨富。搏悔一日先生来,辛谢曰:今已富矣,愿留久款。先生笑曰:吾岂图是哉。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降空,壁上画鹤,飞至膝前,先生跨鹤冲天,杳然而逝。辛氏从飞升处,建一高楼,名曰黄鹤楼。人始知先生乃吕洞宾也。
草堂自记云:黄鹤山旧名蛇山,昔因王子安骑鹤升空,后人筑楼纪胜,五代间毁于兵火。至宋雍熙初,余有画鹤飞空之事,辛氏乃筑楼祀我。唐以前为子安鹤迹,宋以后则为道人所托也。
据吕祖自记,其先为子安鹤迹,其后为自记鹤迹也。西月考子安乃周末时人,自言简王之后。从兄子明学道二十年,死葬黄山,有黄鹤来栖冢树,鸣声如呼子安,安忽自地底歼银并跃出,跨鹤而去,此子安鹤迹也。更有与吕祖大相同者,晋太和间,仙人繁阳子,姓朱名库,善音律,曾授笛于桓伊。伊攻寿春之先,江夏黄鹤楼有卖酒辛猷丕者,识人好施。日有道士就饮,醉则出王笛,倚楼作梅花三弄,饮不偿值者三年
。一日云:黄鹤去不复还,空留此名,吾将表之以实其事。取橘皮画一鹤于壁,以筋招之,即下舞。临行谓辛曰:参军桓子野,吾尝授以笛谱。若来,可向之索饮值。遂跨鹤飞于空中。时夏五月,犹闻笛声嘹喨。伊往作赞于楼,嗣是贵客皆就饮,辛致巨富。异哉,吹笛同、画壁同、跨鹤同、卖酒姓辛者又同,何典故之多同也。谓为混传,实非混传。此中有天然奇趣,吕祖触景生情,一追古迹耳。独叹子安遗迹,繁阳古记,致吕祖而尽掩,使后人知有吕祖,而不知有朱王二翁。书传之哑,不如人言之响也。吕祖曰:久假荆州竟未还。先生让名之心于此可见。
古之黄鹤楼于五代时毁于兵火,吕祖事迹之后,辛氏重建黄鹤楼于原址。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