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大鼓鼓点凤凰三点头

凤凰古城手打鼓歌曲
1个回答2024-03-30 10:41
在凤凰古城听的最喜欢,节奏有好的,《我们的歌谣》 不是凤凰传奇唱的,叫张玮伽唱的
什么是凤凰花鼓?
1个回答2023-01-12 02:46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

凤阳花鼓,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突出,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

钟鼓作乐 凤凰和鸣 是什么意思呢?
1个回答2022-07-08 11:58
钟鼓是古时候的乐器,钟鼓作乐自然就是以钟鼓做音乐。诗经有到“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第二个貌似不是凤凰和鸣,一般都叫鸾凤和鸣,鸾凤者中国古时候的一对神鸟,鸾为雄,凤为雌,传说此二鸟情比金坚,得逢方鸣,所以就有了和鸣一说。(题外链接:“古时候凤凰不是一个词,也是一对,凤为雌主火,凰为雄主水”有冰凰炎凤一说。)
凤阳花鼓简谱(安徽民歌)
1个回答2024-01-21 00:36

  《凤阳花鼓》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安徽民歌,下面就来看看闪靓儿童网整理的歌曲简谱吧。

  歌词

  左手锣 右手鼓

  手拿着锣鼓来唱歌

  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

  只会唱个凤阳歌

  凤阳歌啊 咿呀哎呦

  得儿铛铛飘一飘

  得儿铛铛飘一飘

  得儿飘 得儿飘

  得儿飘 得儿飘飘飘一飘

  得儿飘飘飘一飘

  凤阳花鼓 安徽曲种。

  形成于安徽省淮河两岸。明清两代,由于凤阳一带是“三年恶水三年旱、三年蝗虫灾不断”的长年灾区,每年秋后都有成群结队的妇女外出卖唱乞讨。同时也有身背花鼓流落各地卖唱的职业艺人。清人赵翼《陔余丛考》中《凤阳乞者》条写道:“江南诸郡,每岁冬必有凤阳人来,老幼男妇,成行逐队,散入村落间乞食,至明春二三月间始回。”当年凤阳花鼓演唱者多为妇女,往往是姑嫂二人对唱。一人系细腰鼓,一人提碟形小锣,称为花鼓女。演唱时,一般是二人坐在一条板凳上坐唱,段落之间敲锣击鼓,无丝弦伴奏。后来又演变出一种双条鼓代替细腰鼓,即演唱者左手执小鼓,右手持双鼓箭击鼓。花鼓艺人从各地带回了多种民间歌曲和音乐,逐渐丰富了凤阳花鼓的声腔,并演变出多种歌舞形式,但都以传统的花鼓调为基础。最原始的唱词是:“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传说这首歌词是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凤阳之后传唱起来的,含有动员贫苦农民揭竿而起的意思,因而代代相传。凤阳花鼓流传南北很多地区,对各地的曲艺在曲调、表演形式等方面都产生过一些影响。凤阳花鼓没有长篇传统书目,演唱内容多为爱情故事。唱法比较自由,重点词句可以重唱,有时连说带唱。


王河湾挎鼓凤凰三点头的鼓点有什么
1个回答2023-09-30 07:11
王河湾挎鼓凤凰三点头的鼓点是按照三拍子节奏进行的,左右手三拍搭配,敲击完整节拍,如L-R-L-R-L。凤凰三点头鼓点需要败州擦子音清晰,入力音也要清晰饱满,并保持节奏稳定,同时鼓点节奏要快,保持节奏的大困迅幅度变化,数段的变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节拍。
具体的演奏方式可以参考相关汪枯此文献资料或请教专业的打击乐手。
国王与魔鼓是什么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3:51
魔鼓。
因为这个事件发生在非洲民间,首先对国王的魔鼓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其次对国王的魔鼓的魔力以及由此带来的效果和反应等主要内容进行详细描述,最后对国王的魔鼓进行综合评价。敲响鼓后会变出大量的零食和饮料。埃夫里亚姆·杜克(EfriamDuke)是卡拉巴尔的一位古老国王。他是一个和平的人,不喜欢战争。他有一个很棒的鼓,当它被打时,其特性始终是提供大量的美食和饮料。
民间大鼓鼓点打法鼓谱
2个回答2023-01-10 10:42
民间大鼓鼓点打法鼓该
凤阳花鼓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6-02 03:14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类似凰歌潋滟和凤鼓朝凰的小说
1个回答2023-04-03 01:01
仙四前传 之 天有青云   《翻天记》   《任寻我心》   《自深渊以下仰望》   《那时年少不懂爱》   《凤鼓朝凰》   《醉灯》   《知我无情有情》   《善弈者》   《无昧》   《一将功成》   《任侠》   《夜蚕》   《葬竹》   《月下昙》   《轩辕刺·纪年》   《月御纤阿》   《冬狼冰刀》   《站,刀》
凤阳花鼓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19 06:05

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但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著名,一般认为形成于明代。

凤阳花鼓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

其曲艺形态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

历史上艺人多以此为出门乞讨的手段,凤阳花鼓因此而传遍大江南北。

清康熙、乾隆年间,许多文人的诗文记录了凤阳花鼓表演时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渐从民间的凤阳花鼓中淡出,仅剩下唱曲部分,分为“坐唱”和“唱门头”两种形式。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