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相声全集

皋陶是陶的发明者吗?
1个回答2024-03-09 21:11
差太远了。



皋陶(gāo yáo),偃姓,又作咎陶、咎繇,亦作“皐陶”、“皋繇”或“皐繇”,封地今安徽六安 ,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传说他是中国上古“五帝”之首黄帝次子昌意的后裔,早期东夷部落的首领。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

皋陶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
皋陶的人物生平
1个回答2024-03-12 23:45

舜因皋陶生于曲阜,皋陶姓赢(汉朝始误作偃姓),被大禹选为继承人,意外死亡,伯益继承之位。后来改李姓。
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高阳氏的皋陶与高辛氏的契、后稷共同辅佐尧、舜、禹,成为中国先秦史中一位深远影响的人物。其创刑、造狱,倡导明刑弼教以化万民的思想为四千多年来我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被人们喻为“圣臣”。
在舜、禹时期任士师、大理官,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即司法长官。皋陶被聘任为掌握刑法的官后,又被禹选为继承人,并协助禹处理领导事务。皋陶在禹之先死了,而未能继位 。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
皋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主张五刑处于辅助地位,对于有过激行为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先晓之以理,不听教化,再绳之以法。“五教”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在教育人们懂得并恪守最基本的几种关系,使人们彼此亲睦,互相谦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实现一个没有犯罪行为的和谐社会,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所以,舜盛赞皋陶:“汝作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五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皋陶法律思想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德法结合,即道德与法律结合、德治与法治结合,“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二是民本思想,即强调重民、爱民、惠民,关注民生,听取民意,“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天聪明,自我民聪明”等即说明此理;三是司法公正,公平公正是皋陶司法的终极目标,獬豸断狱的故事实质上是神化了皋陶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断案如神的司法活动;四是天人合一,皋陶所言“天秩有礼”“天命有德”“天讨有罪”等是告诫人们要遵循天道,自然之理。 皋陶帮助夏禹当上了中原华夏的大领袖。禹继帝位后,为了尊重禅让制度,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大禹继位后,江淮诸国对禹有不满情绪,他多次巡视江淮,宣讲大禹功绩:“身执耒锸,以为民先”,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公而忘私,一心为民排除水患,使民安居乐业。终使淮夷畏威怀德,一致拥戴大禹。皋陶为开创华夏盛世立下赫赫功勋。但是,皋陶在禹帝死前就逝世了,传说活到106岁。皋陶的死,让禹又把帝位让给了伯益。
皋陶死后,葬于六,即今安徽六安市,这里古有皋陶墓,世人称之为公琴。

皋陶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9 02:12

皋陶,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皋陶出生地一般传为山东曲阜人。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是与尧、舜、大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葬之于六,禹据其功德,封皋陶后裔于英、六一带,故亦被尊为六安国始祖。皋陶是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士”,以正直闻名天下。皋陶的ӏp>

皋陶是谁呢?
1个回答2022-09-11 14:02
是李姓人的始祖?
皋陶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1-26 14:31

很久很久以前,帝尧时代(公元前21世纪),今洪洞县甘亭镇士师村(现名皋陶村),帝少昊之女女修正当华年。她相貌美丽,勤劳善良。有一天,像往常一样,天方熹微,她便早早地来到家门口一棵巨大的黄连木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纺线织布。纺呀、织呀,女修始终沉浸在劳动的愉快之中。突然从东方飞来了一只巨大的玄鸟,栖落在黄连木上,吸引着女修好奇的观看。只见这只大鸟在树颠上下腾飞,振动着闪着灵光的翅膀,引吭高歌,好像在和女修倾诉衷肠。女修也似乎听懂了玄鸟话语,不住地点头,脸上漾起幸福的光芒。
日上三杆,玄鸟终于安静了下来,浮在黄连木上,用尽气力,分娩下一颗巨大的鸟蛋。女修眼疾手快,稳稳地接在手中,捧在心上。此时,玄鸟腾空而起,绕着黄连木飞了三圈,然后高叫一声,恋恋不舍,又飞回了东方。
女修捧着玄鸟蛋,望着玄鸟飞去的地方,好久、好久„„ 女修回到家中,和谁也没有说起早晨发生的事。她把玄鸟蛋小心翼翼地供放在案头上,然后焚香沐浴,一切准备停当,她又把玄鸟蛋捧在手中,口中念念有词,颂祷了一注香的时间后,她奋力张开绣嘴,艰难地将玄鸟蛋和壳吞下。
时间一天天过去,女修的肚子也一天天增大。家人问起女修,女修什么也不说,照常纺线织布,脸上始终漾着幸福的光芒。 时间过去了二百八十多天,女修感到腹中躁动异常,便焚香沐浴,静静地躺在床上,玄鸟又从东方飞来,栖落在黄连树上,上下盘旋,引吭高歌,守望着女修的闺房。
傍晚时分,一阵剧烈的腹痛后,女修诞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只是这个婴孩相貌奇特,脸色泛青,嘴巴突起,像鸟喙一般,家中人都以为此子是个怪物,只有女修心中有数。她站起身来,抱着血气盎然的孩子,对着黄连木上的玄鸟躬了三躬,玄鸟大叫了三声,然后振翅而飞。
女修为孩子起名为繇(yáo),字庭坚。她精心地教养着繇,使他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善辨是非的人。 传说皋陶使用一种叫獬豸的独角兽来决狱。这种獬豸有点像山羊,但它只有一只角。据说它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豸就会顶触,无罪则否。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 。
这一传说无法考证真假,但獬豸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受到历朝的推崇。史载春秋战国时期,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也戴着这种帽子。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清朝时,监察御使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前后皆绣有獬豸图样的补服。所以一直以来,独角兽都被当作历代王朝刑法和监察机构的标识 。 “皋陶作刑”就是指在虞舜时期,将黄帝以来(即父系社会建立以来)的原始刑法做了一次较为系统的修订,并在原来“象刑”的基础上,制订了劓、刵、椓、黥、大辟等几种刑罚,为以后的奴隶制五刑奠定了基础。此外,还以流刑作为五刑的“宥刑”,鞭刑作为官刑,扑作为教刑,金作为赎刑 。

皋陶是六安人吗
1个回答2024-05-10 20:31
皋陶(gāo yáo)   ,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皋陶出生地一般传为山西洪洞县皋陶村人。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皋陶是与尧、舜、大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葬之于六(Lù),禹据其功德,封皋陶后裔于英、六一带(今安徽六安地区),故亦被尊为六安国始祖。皋陶是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士”   ,以正直闻名天下。

皋陶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和舜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希望能帮助到你


神话人物皋陶有哪些故事?皋陶出生时有何故事?
1个回答2024-01-07 21:13
皋陶的故事

皋陶,是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人物,皋陶的别称有庭坚,w陶,皋繇,w繇,他出生于曲阜,所处的时代为上古时代。皋陶的主要成就是尧、舜、禹时期之政多出其手,行五刑五教。关于皋陶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有关他的出生。

皋陶像

在帝尧时代,在一个皋陶村,帝少昊的女儿,女修正当华年。她相貌美丽,勤劳善良。有一天,她来到家门口一棵巨大的黄连木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突然从东方飞来了一只巨大的玄鸟,吸引着女修好奇心。忽然只见这只大鸟在树颠上下腾飞,引吭高歌,好像在和女修倾诉衷肠。女修也似乎听懂,不住地点头,脸上漾起幸福的光芒。

日上三杆,玄鸟终于安静了下来,她用尽气力,分娩下一颗巨大的鸟蛋。女修将它稳稳地接在手中。此时,玄鸟腾空而起,恋恋不舍地飞回了东方。女修把玄鸟蛋小心翼翼地供放在案头上,然后焚香沐浴,一切准备好后,她又把玄鸟蛋捧在手中,口中念念有词,颂祷了一注香的时间后,她奋力张开嘴巴,艰难地将玄鸟蛋吞下。时间一天天过去,女修的肚子也一天天增大。时间过去了二百八十多天,女修感到腹中躁动异常,便静静地躺在床上,玄鸟又从东方飞来,守望着女修的闺房。

傍晚时分,女修诞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但是这个婴孩相貌奇特,脸色泛青,嘴巴突起,像鸟喙一般,大家都认为是个怪物,只有女修心中有数。女修为孩子起名为繇,字庭坚。她精心地教养着繇,使他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善辨是非的人。

皋陶造狱,划地为牢 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3-16 12:45
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皋怎么读(皋怎么读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3 19:57

皋读gāo,与高字同音,或者读háo。读作gāo时,字义为水边的高地、河岸、湖泊、沼泽等,如江皋、汉皋,或者是姓氏、地名用字,如上古四圣之一皋陶的姓氏、兰州市地名皋兰。读作háo时,字义为号呼、呼告,如来瞽令皋舞。
拼音的用途
用于给汉字注音:全国的教科书、通俗读物以及扫盲课本都采用汉语拼音注音,国家要求各种商品名、城市街道名、气象站名等都要用汉语拼音标注。
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利用了拼音编写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词典等,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等。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就采用汉语拼音排序,征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左传》载,“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其中“贼”指的是(   )。
1个回答2024-03-18 20:33

B

解析:

【考点】夏朝的罪名
【华图详解】《左传》中有“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的记载,据春秋后期晋国大夫叔向的解释:“己恶而掠人美为昏,贪以败官为墨,杀人不忌为贼”,犯此三项罪者,均应处死刑,故B正确。
【华图提醒】夏朝的其他知识点,在法制史中相对没那么重要,但是其罪名却不然,经常考到,考生需熟悉各罪名的意思,以备选择题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