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珠和尚悟道要门论有声书

小和尚悟到什么?
1个回答2023-01-16 07:34
阿弥陀佛!一人一心,闭口静心,一心清净,无烦无恼。
读了《三个和尚》我悟到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4-21 21:30
问题主要在于权利和义务的分配的不公平;
只有一个小和尚,自己承担取水的义务和独自享受饮水的权利,不存在分配;
两个小和尚,由于合作其承担义务的效率(生产效率)提高了,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也可以算作公平;
三个小和尚,则出现了有不承担取水义务而享受权利的搭便车行为,三个小和尚发现其承担的义务与其享受到的权利是不对等的,于是他们就去追逐个人利益最大化,进而导致于是三个小和尚承担义务的积极性就降低;
解决的方法是建立合理的制度,按劳分配。
关于论语和尚书
1个回答2024-02-15 09:18
《尚书》

论语虽然也是记言为主,但首先他不是历史书籍,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个人观点,而〈尚书〉是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

从时间上来讲,《尚书》据传是孔子亲自编订的,而《论语》是由弟子根据孔子言行编订的,从逻辑上来看,〈尚书〉应该更加早
梦参老和尚 开悟了吗
1个回答2024-02-16 15:33
一向专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是开悟了,到花开见佛再大彻大悟。南无阿弥陀佛!
在《龙珠》中,你觉得有孙悟空无论如何也打不死的人吗?
2个回答2023-08-10 20:07
有,魔人布欧就是,悟穗渗芦空变成超猜带级赛亚人三和魔人布欧打了长喊缺时间都无法将其击败,最终还是使用元气弹,借助了他人的力量将其打败的。
小和尚问老和尚什么是开悟
1个回答2023-11-22 03:44
这段文字摘自一段禅宗故事,有两种理解。
1、开悟之前,上山为了砍柴,砍柴为了做饭,而开悟之后,上山就是上山,砍柴就是砍柴,做饭就是做饭。
2、开悟后就是饿了就吃,高兴了就笑,困了就睡。
论语十则感悟
1个回答2024-02-12 17:34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