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有声小说王树增

青树坪战役的战役简评
1个回答2022-12-03 12:38
这个姓杨的是精神病
关于青树坪战役的书
1个回答2024-04-08 10:39
<<四野1949>> 傅静,铁军,宣村著
王树增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4 20:39

王树增,男,中国著名的军旅作家。1952年2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少将军衔,国家一级作家,现供职于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

增兵减灶出自哪个战役啊 增兵减灶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11 14:03

增兵减灶出自哪个战役啊

1. 增兵减灶出自马陵之战。

2. 兵减灶是一种迷惑敌军的战术,其出处是马陵之战。

3.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次伏击战。在这场战役中,孙膑利用庞娟的弱点,制造虚假形象,诱骗庞娟就范,使战局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弥补在桂陵之战中的损失,出兵攻打韩国。魏汉之战后,齐卫王以田盼为大将,田婴为副大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今译】魏国派公子申氏前去抵抗,在马陵全军覆没。于是田攀用“减厨”的计谋诱骗魏国的庞娟,追到马陵(今河南樊县西,原属山东),将庞娟杀死。齐军趁势追击申王,但未能完全歼灭魏军。虽然战争没有严重破坏魏国的活力,但魏国失去了霸权。马岭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例子。

增兵减灶分别是出自哪个著名战役典故?
1个回答2024-02-11 02:11

迷惑敌军的战术,后人称之为增兵减灶。这是一个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围魏救赵中的一个典故。

增兵减灶分别是出自哪个著名战役典故?
1个回答2024-02-24 03:13

首先是出现在《孙子兵法》的典故,后来出现在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战争中,诸葛亮病重,然后撤退的时候,就用了这个增加兵减灶的办法。

王树增的人物轶事
1个回答2024-01-20 17:55

2008年10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开始讲长征,主讲人选定长篇纪实文学《长征》的作者王树增。
在长征题材的写作中王树增的《长征》算得上“空前绝后”,它以全景式客观再现,全球化认知高度使红色题材的写作有了全新的面貌。《百家讲坛》风格定位是偏重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大众化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多角度、多立场和多样式的展示,百家纷呈,各领风骚,奇谈异说,相持共存,作为电视栏目因此获得极高的收视率。而与选题相关的图书,也都成为久居排行榜的畅销书,如于丹的《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这次《百家讲坛》首次讲述红色题材,也是希望在讲述风格、题材方面有所突破。
王树增认为,作为《百家讲坛》这样的栏目,除了选题的“大众化”、“社会化”和允许多种解读的特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主讲人的讲述能力和表现魅力,他在必备广博的杂识和专业的水准的前提下,还要必备讲述的技巧,因为这是电视节目,无论如何也有“秀”的成分,主讲者不得不承担类似演员的表演力和亲和力。
《长征》原是一部字数超过60万的巨著,这次被搬上电视媒体,被录制成几期节目连续播出,有限的时段无法容纳著作中的海量内容,王树增对原著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选择。《百家讲坛》的听众是极其大众化的,录制现场的观众不是栏目组织而是自愿前来的,观众几乎包含了社会的各个阶层。观众有坐下来的自由,同时也有中途退场的自由。
王树增说,在录制的过程中,让他能够继续下去的,正是这些现场观众。他们在倾听过程中的屏神静气或会心一笑,都使他觉得他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不过,王树增拒绝出版“百家讲坛”版的“长征”,他希望读者能够喜欢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那本《长征》。

王树增1921年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2 04:58

军旅作家王树增没有写过1921,他写过《1901》,写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历史,作者从丝缕中探求大势,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

增兵减灶出自哪个战役啊 增兵减灶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18 00:24

增兵减灶出自哪个战役啊

1. 增兵减灶出自马陵之战。

2. 兵减灶是一种迷惑敌军的战术,其出处是马陵之战。

3.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的一次伏击战。在这场战役中,孙膑利用庞娟的弱点,制造虚假形象,诱骗庞娟就范,使战局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弥补在桂陵之战中的损失,出兵攻打韩国。魏汉之战后,齐卫王以田盼为大将,田婴为副大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今译】魏国派公子申氏前去抵抗,在马陵全军覆没。于是田攀用“减厨”的计谋诱骗魏国的庞娟,追到马陵(今河南樊县西,原属山东),将庞娟杀死。齐军趁势追击申王,但未能完全歼灭魏军。虽然战争没有严重破坏魏国的活力,但魏国失去了霸权。马岭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例子。

王树增讲长征内容概要
1个回答2024-03-10 01:28
1934年.有一群共产党人为了追寻理想与信仰,为了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带领着一支队伍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穿越千难万险,用血肉之躯走出了一条光辉之路,创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支队伍名叫中国工农红军,这条光辉之路名叫长征。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当长征已如往事般渐行渐远,而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历久弥新。为此,我们更有理由去读懂长征,去了解中华民族苦难与奋斗的历史,去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一位研究军事历史的纪实文学作家。为了探寻长征的原貌,他曾花费六年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并且数度重走长征路,终于写成著名历史纪实文学《长征》。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重新踏上漫漫征程,走遍万水千山,感受风霜雨雪,走近真实的长征。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