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君真爱不相欺

君子可欺以其方
1个回答2024-02-18 11:16
原为:君子不欺之以方。《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知?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君子可欺之以方”这句话应该是从《孟子》来的。
君子可欺,是孔子说的;欺负到什么地步呢?孟子紧跟着作了阐述。一是子产先生被骗,人家送了条鱼给他,本来是要放在水里先养着的,结果下人烹之食之,而后谓子产说,哎呀,这条鱼本来放在水里的,但游着游着,忽然不见了。于是可爱的子产先生说,恩,这条鱼是"得其所哉"了,意思就是到了它该去的地方了;二是舜帝王被陷,说他兄弟象骗其下井,然后盖住井口,但舜不知怎地却逃出生天,对着其兄照样好脸色,完全不怪他对自己的陷害。瞧,这俩君子就这么白白的被欺了。

一般说来,君子的被欺也就是这两条了,要么巧言令色骗之,要么无所不用其极陷之。欺负君子的风险和收益是完全不成比例的,为什么?全因了君子的那个"方"。不理会典籍中对"方"字的解释,就实际情况来看,这个可以用来欺君子的"方"更多的含义是代表着"君子"一词的外延。圣人说了,君子得坦荡荡,这导致对抗赛先天就落了下风;君子还得不争,完全是防守方,像踢足球,没有赢的可能嘛;还有,君子务本、慎独、不党,这就是孤军作战了,反击有限啊。痛哉~如此,怎不欺之?

打个比方,茹毛饮血时代,那是弱肉强食,适应的是丛林法则;现在不同了,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品德讲修养,于是四极分化:君子一极,小人一极,伪君子一极,伪小人一极。瞧瞧吧,蛋糕就那么大,得竞争啊,得拼抢啊,谁好欺负?当欺负成为必然的行为或现象,那么,命中注定的,要落在君子这一极的头上了,这是代价!你想修养成君子,你想不俗,不争,你想登高望远,胸怀天下,可以,代价拿来!所以这么四极一分,自觉或不自觉的,大家都不往君子那站了,怕吃亏上当,让人占便宜啊!所以千古年来,能当真君子并从一而终者,寥寥无几。

但话说回来,大家也不必离的远,实际上君子也就是一个象征,道德规范的表的。我想,顶礼膜拜大可不必,抽取养分,各取所需即可。毕竟天道有行,君子的内涵似暗合至理,不能当糟粕样的完全弃之,蔽之。还好,现在不是吃人的社会,不然驯服的君子总也敌不过存有野性的其他的。一个可能:无形的道德栅栏如果能足够的高度和强度,也许,人残余的野性、兽性,才可以渐渐褪去,君子,才不会被欺之以方。
君子欺之以方君子以方欺之意思
1个回答2023-02-13 08:51
“君子欺之以方”的意思是君子可以用符合道德合乎事理的方法来欺骗,原文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后一句的意思是:但不能用超出道德意外的事情来欺骗他。

《孟子·万章章句上》原文: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君子欺之以方君子以方欺之意思
1个回答2022-11-23 10:40
“君子欺之以方”的意思是君子可以用符合道德合乎事理的方法来欺骗,原文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后一句的意思是:但不能用超出道德意外的事情来欺骗他。

《孟子·万章章句上》原文: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

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

万章曰:“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曰:“奚而不知也?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曰:“然则舜伪喜者与?”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小人诱之以利,君子欺之以方”的“欺之以方”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4 21:26
方即是原则,也就是说君子行事,有自己的准则,君子行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这是可以利用的.就是这个意思.
欺君之罪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9 22:19

欺君之罪的意思如下:

欺君之罪,中文词汇之一,表示的是一种罪的范畴,也没有什么具体罪名。字面之意为欺骗君主的罪行。

欺君之罪是一种罪的范畴,也没有什么具体罪名,就比如我们所说的侵犯财产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它是由一类犯罪组成的。

成语解释:欺骗君主的罪行。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且煌煌天语,谁敢有违,以自取欺君之罪。” 读音:qī jūn zhī zuì

成语繁体:欺君之辠;成语简拼:QJZZ;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欺君之罪作主语、宾语;用于封建社会背景。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接龙:罪孽深重--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名不如见面--面不改色--色色俱全--全神贯注--注玄尚白--白发苍苍--苍蝇见血--血肉横飞--飞蛾扑火--火烧眉毛--毛骨耸然 --然荻读书--书不尽言--言不及义--义愤填膺--膺箓受图--图文并茂



欺君之罪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6 11:57
欺君之罪,中文词汇之一,表示的是一种罪的范畴,也没有什么具体罪名。字面之意为欺骗君主的罪行。
【出处】出自宋·张阁《蔡京降太子少保致仕制》:“政事所寄尤严,误国之诛,人臣之奸,莫重欺君之罪。”
也指:欺骗皇上的罪名【欺君之罪的罪人的惩罚】在我国古代,对官员虚报瞒报信息问题是高度重视的。
古代法制中的欺君之罪,虽然也包括欺侮君主的含义,但事实上主要是对欺骗君主的行为进行惩处,事实上相当于把官员虚报瞒报信息罪名单列。同时对这种行为的惩处也是严厉的,欺君之罪是杀头的罪。之所以把它定为杀头的罪,是因为虚报瞒报信息有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这方面的事例在历史上也确实屡见不鲜。
欺君之罪是什么意思啊?
1个回答2023-01-26 21:24
欺君之罪,中文词汇之一,表示的是一种罪的范畴,也没有什么具体罪名。字面之意为欺骗君主的罪行。
欺君之罪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22 00:02
问题一:欺君之罪的意思? 就是以下犯上

问题二:在古代,欺君之罪为何这么重 皇权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是随心所欲的,欺君之罪是一种罪的范畴,也没有什么具体罪名,就比如我们所说的侵犯财产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它是由一类犯罪组成的。至于那些最算欺君,我想古代也没有一部完整的刑法典来明确认定,感觉是皇上一感觉不常:“我靠,你耍我!”你的欺君之罪就算犯下了。

问题三:欺君之罪是什么意思啊? 欺君之罪,中文词汇之一,表示的是一种罪的范畴,也没有什么具体罪名。字面之意为欺骗君主的罪行。

问题四:欺骗皇帝叫欺君之罪,吓到皇帝叫什么罪 基本上会安大不敬来治罪,大不敬罪,是指古代中国(清朝及以前)臣民侵犯皇帝人身、权力及尊严的一种罪名。指的是臣民对皇帝或皇室有不恭的言辞、行为。此罪是重罪,臣民一旦触犯,大都会判死刑。历代皇家法律中一般都有“大不敬”罪。“大不敬”罪源于汉朝。
真正因吓到皇帝而被治罪的还真有这么一位
有一天,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问题五:欺君之罪的意思 欺:欺骗,君:君王,欺骗君王之罪,可思而知,杀!

问题六:古代欺君是什么罪 欺君之罪是一种罪的范畴,也没有什么具体罪名,就比如我们所说的侵犯财产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它是由一类犯罪组成的。至于哪些罪算欺君,我想古代也没有一部完整的刑法典来明确认定,感觉是皇上一感觉不对:“我X,你耍我!”你的欺君之罪就算犯下了。
欺君之罪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19 04:21

欺君之罪的意思:欺骗君主的罪行。

欺君之罪,字面之意为欺骗君主的罪行。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且煌煌天语,谁敢有违,以自取欺君之罪。”欺君之罪是中性成语,可作主语、宾语;用于封建社会背景。

成语用法:可作主语、宾语;用于封建社会背景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欺君之罪的例句

1、次年春天,天牛假传圣旨之事泄漏,玉皇以欺君之罪贬天牛管理南天门粮仓,派天兵天将到人间抢走所有口粮和种子。

2、吃吃皇帝不禁勃然大怒,他下令惩办奇奇厨师的欺君之罪,责打五百大板。

3、谁人都知道当朝太子不仅是假的而且暴毙了,若是真的是太子本人自是要抓到宗人府问罪的,那可是欺君之罪要掉脑袋的。

4、众人把冯妇拥到火势最凶的地方,冯妇就这样被活活烧死了,于是,那商人因欺君之罪被判决,而冯妇至死也不明白自己是为什么而死的。

欺君之罪的成语接龙:欺君之罪>罪大恶极>极往知来>来去无踪>踪迹诡秘>秘而不言>言之有理>理亏心虚>虚情假意>意满志得>得心应手>手疾眼快>快马加鞭>鞭长莫及>及第成名>名公巨人>人面兽心>心神不宁>宁戚叩牛>牛头马面>面黄肌瘦>瘦羊博士>士绅名流>流风回雪>雪泥鸿爪>爪牙之士。

欺君之罪的意思
2个回答2023-12-19 14:45
欺君之罪,中文词汇之一,表示的是一种罪的范畴,也没有什么具体罪名。字面之意为欺骗君主的罪行。
【出处】出自宋·张阁《蔡京降太子少保致仕制》:“政事所寄尤严,误国之诛,人臣之奸,莫重欺君之罪。”
也指:欺骗皇上的罪名【欺君之罪的罪人的惩罚】在我国古代,对官员虚报瞒报信息问题是高度重视的。
古代法制中的欺君之罪,虽然也包括欺侮君主的含义,但事实上主要是对欺骗君主的行为进行惩处,事实上相当于把官员虚报瞒报信息罪名单列。同时对这种行为的惩处也是严厉的,欺君之罪是杀头的罪。之所以把它定为杀头的罪,是因为虚报瞒报信息有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这方面的事例在历史上也确实屡见不鲜。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