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今生交给我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交替指什么
1个回答2023-08-05 16:30
两个时代交换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或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06:10
结交行

古人结交惟结心,此心堪比石与金。

金石易销心不易,百年契合共于今。

今人结交惟结口,往来欢娱肉与酒。

只因小事失相酬,从此生嗔便分手。

嗟乎大丈夫,贪财忘义非吾徒。

陈雷管鲍难再得,结交轻薄不如无。

水底鱼,天边雁,高可射兮低可钓。

万丈深潭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

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

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自后无情日,反成大是非。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2 17:51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

1、蔗味老弥甘,交情久更挚。——袁牧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4、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汉·李陵

5、在欢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科林斯

6、以酒交友,与酒一样,仅一晚而已。——罗高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很多,你知道哪些?请写一写。
1个回答2024-03-03 18:00

1、使我们摔交的往往是我们的朋友。——法国雨果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睁迅代王勃

白话文: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

3、朋友越老越好,美酒越老越香。——英国约翰·雷

4、以酒交友,与酒一样,仅一晚而已。——现代罗高

5、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现代华罗庚

6、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现代鲁迅

7、要这样生活;使你的朋友不致成为仇人,使你的仇人却成为朋友。——古希腊毕达哥拉斯

8、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幸运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不幸物键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9、我既找不到一个完全献身于我的朋友,我就必须有些能以其推动力克服我的惰性的朋友。——法国卢梭

10、仁爱的话,仁爱的诺言,嘴上说起来的容易的罩早巧,只有在患难的时候,才能看见朋友的真心。——俄国克雷洛夫

古今中外的交友名言
1个回答2024-03-25 22:41

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唐代: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释义: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唐代: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馀 通:余)

释义: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前橘燃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3、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中宵 一作:终)

释义: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

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

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

正想拿琴来弹奏,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

感慨良宵,怀念起老朋友来,整夜在梦中也苦苦地想念。

4、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代: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慧虚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伍亩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释义:

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

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

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

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5、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释义:

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1个回答2024-04-23 13:28
朋友不信,则交易绝。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规予者必肯助予,宜倾心听之。



鹿鸣得食而相呼,伐木同声而求友。



两悔无不释之怨,两求无不合之交,两怒无不成之祸。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



交友的范围宜稍宽泛,各种人都有最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



假使爱女人,应当爱及女人的狗。那么,真心结交朋友,应当忘掉朋友的过失。



合意客来心不厌,知音人听话偏长。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君子之交,淡若水。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读书可以广智,宽恕可以交友。当你有机会读书的时候,请不要放弃读书的机会。当你能以豁达光明的心地去宽容别人的错误时,你的朋友自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朋友之道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古今中外交友的故事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5-22 15:22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交朋友之道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交友的范围宜稍宽泛,各种人都有最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
过分了解或者过分不了解,同样妨碍彼此的接近。
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与人交往,待人以至诚,才能换取真挚的友谊。
友谊之花是开在互相理解、互相信赖的土地上的。
古今中外交友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1-02 15:59
黄金客户 你们不就
古今中外的外交家故事
1个回答2024-02-17 02:03
苏秦

苏秦 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纵横家兴于战国后期。时群雄相争,除用武力外,还需展开外交、政治上的攻势。纵横家应运而生,他们并不专崇一种主张或观点,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定其取舍,故忽而用儒,忽而用道,构成了所谓的一纵一横。西汉时称纵横之说为“长短说”,长说、短说和一纵一横含义相同,都是说纵横之士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去说服对方的一种方法,到战国晚期,因秦强六国弱已成为定局,故联合关东各国抗秦者即为合纵,而秦设法破坏合纵就是连横。如《战国策》就把秦和六国对立起来,并总以苏秦、张仪为合纵连横策略的代表性人物,双方各自为六国或秦的利益而进行辩护。

《汉书·艺文志》肯定了纵横家“权事制宜”的这一长处。但过分的灵活性也易流于欺诈,《史记》说六国时“谋诈用而纵衡长短之说起”,《汉书》也称其”上诈狡而弃其信”。尽管如此.纵横家在战国晚期仍受到各国君主的重视,故韩非说:“山东言纵横,未尝一日而止也。”

有关苏秦的事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等书。《史记》说他是东周洛阳人,曾到齐国受业于鬼谷先生,后出游数岁,一无所获而归。遭到家人的讥笑。于是他发愤用功,得周书《阴符》而读之,领会出如何方能投人主之所好的奥秘。他先去游说周显王、秦惠王和赵肃侯,但都未成功。接着又到燕国去见燕文侯,文侯接受了他的合纵主张,并资助他车马金帛,使他能到赵、韩、魏、齐、楚几国去游说。六国经过他的劝说而联合起来,苏秦成为纵约长,“并相六国”。到燕易王时,他因得罪易王而亡齐,到齐闵王时,齐大夫嫉恨苏秦而使人刺之。他在临死前对闵王说,我死后可用叛齐之罪名而处车裂之刑,这样做以便于找出刺杀我的凶手。苏秦死后,其弟苏代、苏厉也到处游说而“乞显诸侯”。

司马迁在写《苏秦传》时,发现不少有关苏秦的记载不可信,有张冠李戴之误。但他在处理苏秦的事迹时,特别在年代方面仍有不少错误。如他把苏秦最初游说赵、燕等国定在赵肃侯、燕文侯时,将其卒年定在张仪之前。经过不少学者的考订,明确了苏秦应在燕昭王、齐闵王之世活跃于六国间,与其同时的著名人物有孟尝君、李兑、周最等。苏秦先仕于燕,其主要活动是,离间齐、赵关系,以减轻齐对燕的压力。又和赵李兑共同联合五国以攻秦,后来他又离燕至齐,受到闵王的重用,但苏秦仍忠于燕,暗中为燕效劳。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劝齐攻宋,以转移齐对燕的注意力。于是燕昭王派乐毅突然出兵以攻齐,齐因措手不及而败于燕。苏秦阴与燕谋齐的活动至此而败露,齐处以车裂之刑,这在战国晚期是轰动一时的事件,在许多当时人著述中都有反映,如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本《孙子兵法·用间》,里面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的话,又如《吕氏春秋·知度》,说“齐用苏秦而天下知其亡”。这些记载表明,战国时人都知道苏秦为燕而仕齐,最后使齐亡而兴燕,但他自己也为燕而作出牺牲。苏秦在战国晚期名声颇大,《荀子·臣道》把“齐之苏秦”和“楚之州侯”、“秦之张仪”相提并论。西汉时,苏秦仍受人称道,如《史记·邹阳传》赞扬他能成为燕的忠臣。《淮南子》也多处提到他,并肯定他有知权谋的长处。司马迁以为苏秦在“连六国从亲”的过程中,显示出他的才智过人。

《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苏子》三十一篇,当是苏秦作品或后人所记有关他的事迹的汇集,其中似也包括苏代、苏厉的一些游说之辞。《苏子》是纵横家类中篇幅最多的一部,可见从战国到西汉,纵横家中属于苏氏弟兄的作品或有关材料分量很多,流传也最广。汉以后该书已亡侠。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纵横家书》,其中有十一篇苏秦上燕王或赵王书,不见于《战国策》、《史记》等传世的古籍,另有两篇其部分内容见于《战国策》,这十三篇是现在了解苏秦事迹的重要新材料。

张 仪

--------------------------------------------------------------------------------

张仪,生年不详,卒于秦武王元年(前310年),一说秦武王二年(前309年)。魏国贵族后裔,学纵横之术,主要活动应在苏秦之前,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战国时,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各诸侯国在外交和军事上,纷纷采取“合纵连横”的策略。或“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防止强国的兼并,或“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张仪正是作为杰出的纵横家出现在战国的政治舞台上,对列国兼并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秦惠文君九年(前329年),张仪由赵国西入秦国,凭借出众的才智.被秦惠王任为客卿,筹划谋略攻伐之事。次年,秦国仿效三晋的官僚机构开始设置相位,称相邦或相国,张仪出任此职。他是秦国置相后的第一任相国,位居百官之首,参预军政要务及外交活动。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生涯。

张仪拜相后,积极为秦国谋划。他采用连横术迫使韩、魏太子来秦朝拜,并与公子华(桑)攻取魏国蒲阳(今山西隰县)。又游说魏惠王,不用一兵一卒,使得魏国把上郡15县,包括少梁 <今陕西韩城南)一起献给秦国。秦惠文君十三年(前325年),张仪又率军攻取魏国的陕县(今河南陕县)。这样,黄河天险为秦所占有。随着秦国威势的不断增长,张仪辅佐秦惠文君于同年称王,秦国国势日益强盛。

秦惠文王更元二年(前323年),秦国为了对抗魏惠王的合纵政策,进而达到兼并魏国国土的目的,张仪运用连横策略,与齐、楚大臣会于啮桑(今江苏沛县西南)以消除秦国东进的忧虑。张仪从啮桑回到秦国,被免去相位。三年,魏国由于惠施联齐,楚没有结果,不得不改用张仪为相,企图连秦、韩而攻齐楚。其实张仪的最终目的是想让魏国做依附秦国的带头羊。由于连横威胁各国,秦惠文王更元六年(前319年)魏国人公孙衍受齐、楚、韩、赵、燕等国的支持,出任魏相,张仪被驱逐回秦。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7年)张仪再次任秦相国。九年,秦惠王接受司马错的建议,遣张仪、司马错等人率兵伐蜀,取得胜利,旋即又灭巴、苴两国。这样秦国占据了富饶的天府之国,有了巩固的大后方,为秦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秦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前313年)秦惠王想攻伐齐国,但忧虑齐、楚结成联盟,便派张仪入楚游说楚怀王。张仪利诱楚怀王说,“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听信此言,与齐断绝关系,并派人入秦受地,张仪对楚使说:“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国的使臣返回楚国,把张仪的话告诉了楚怀王,楚怀王一怒之下,兴兵攻打秦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Z年)秦兵大败楚军于丹阳(今豫西丹水之北),虏楚将屈丐等70多人,攻占了楚的汉中,取地600里,置汉中郡(今陕西汉中东)。这样秦国的巴蜀与汉中连成一片,既排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的威胁,也使秦国的疆土更加扩大,国力更加强盛。《史记·张仪列传》中说:“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纵横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无疑张仪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

张仪诳楚之后,又于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前往楚、韩、齐、赵,燕等国进行游说,使得五国连横事秦。同一年,张仪因功封得五邑,封号为武信君。

张仪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外连衡而斗诸侯”,与秦国的耕战政策相配合,运用雄辩的口才,脆谲的谋略,纵横捭阖,游说诸侯,建树了诸多功绩,在秦国的政治、外交和军事上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风云多变的险恶环境中,主要凭借外交手段,采用连横策略,“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使秦国的国威大张,在诸侯国中产生了巨大的威慑作用。孟子的弟子景春称赞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张仪使用军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国东“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这为秦国的霸业和将来的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子秦武王即位。张仪素为秦武王不满,离秦赴魏,卒于魏。
有没有古今交友的名人名言啊??!
1个回答2024-06-02 03:55
看看这些有合适的吗?都是关于友谊的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际》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逊志斋集》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 -《抱朴子.交际》

  势力之交难以经远。 -(晋)陆机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唐)高适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弃疾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 -《战国策》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当代青年谈人生》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 -(西)塞万提斯

  事实上,每个人的朋友中都 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帮助后进朋友,使他进步,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够朋友”。 -谢觉哉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 。 -谢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