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舞

边舞边赏月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2 17:04
花好月圆
【读音】:huā hǎo yuè yuán
【解释】: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出处】:宋·晁端礼《行香子·别恨》词:“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
蛇舞的歌曲鉴赏
1个回答2024-02-07 03:57

《蛇舞》是专辑《魔杰座》里最神秘、最妖艳的一首歌曲。周杰伦与梁心颐以声音合舞,缠绵交织这首弥漫着尼罗河畔神秘气息的蛇舞。整首歌曲以嘻哈混合埃及与中东民族乐风,以及诱惑般的吟唱,创造出嘻哈对唱独特、魅惑的歌曲。而词人黄俊郎在这首歌中,更以“尼罗河”、“纸沙草”、“金字塔”、“人面狮身”、“羊皮卷”铺陈出埃及的华丽风貌。 而蛇舞的灵感来源,是埃及市集里吹笛的弄蛇人,当弄蛇人吹着不成调的笛音,却是属于蛇的音乐,袋子里的蛇随着笛音慢慢地扭腰、吐舌地蜿蜒爬出,画面跳接带着面纱的埃及艳后,跳著诱惑的舞步,而高坐在王位上的法老王,也不禁为她的微笑倾倒着魔!

天边舞蹈赏析?
1个回答2024-02-10 17:42

蒙古舞天边想要表达的意境是辽阔的大草原,人美水美,物产富饶,赞美了祖国。

舞剧李白作品赏析?
1个回答2024-03-05 11:47

舞剧《李白》用当代的视角,以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在有形与无形之间徐徐展开李白在“道”与“势”之间挣扎徘徊的一生。

该剧通过李白“入世”与“出世”的抉择,揭示李白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李白的热情、才华和胆识,令观众感受到李白所散发出的一种诗性情怀以及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向往,希望当下每一个人都能在李白身上找到一个自己的影子。

扩展资料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关于舞蹈欣赏的书?
1个回答2024-01-29 16:51

关于舞蹈欣赏的书有《世界舞蹈史》《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西方舞蹈文化史》《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

1、《世界舞蹈史》

《世界舞蹈史》是了解、研究舞蹈起源、发展的极为珍贵的史料性读物,也是中国第一部介绍世界舞蹈史的译著。书中从原始社会的舞蹈开始,一直叙述至今天在西方流行的一些很有影响的民间舞,以及人们熟悉的交谊舞。《世界舞蹈史》的最大特点是,第一性史料颇多。

2、《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

《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是2000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禾。舞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表征,通过舞蹈,我们可窥见民族的历史的与文化。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组成的部分。学习并掌握中国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是舞蹈表演、创作和研究人员的必修之课。



3、《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记述了从1840年至1996年这150多年间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历程,这是一部弥补舞蹈历史学科空白的很重要的学术著作。

这部著作中,还以足够的篇幅记述了香港、台湾舞蹈发展的历程和海外华人、华裔舞蹈家们在宣扬中华传统舞蹈文化,推动世界舞蹈的发展中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4、《西方舞蹈文化史》

《西方舞蹈文化史》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北京出版,475千字,原书1981年由美国双日出版社出版于纽约。作者是美瓦尔特.索雷。是迄今为止仍是西方舞蹈文献中资料性、理论性及权威性最强,部头最大的史书,并在舞蹈的比较研究上具有示范意义。

5、《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

《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是由金秋编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这本书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中国古代舞蹈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共分六章:先秦时期的乐舞,论述了旧石器、新石器以及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舞蹈;秦汉时期的乐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舞;隋、唐、五代时期的乐舞;宋辽金西夏元时期的乐舞;明清时期的乐舞。

求GP(劲舞世界)最后一次更新的所有歌曲!重赏
1个回答2022-09-01 07:56
找去被这都不是是事
爵士舞赏析
1个回答2022-12-26 05:10
jazz有很多种类,不同种类的jazz他们的特点也不一样。现在女生学街舞,大部分女生学的都是jazz舞蹈,爵士舞比较适合女生们学习。现在new jazz比较的流行,学的人也是非常的多。jazz的分类有很多种比如:NEW JAZZ,STREET JAZZ,RAGGAEPOWER JAZZ ,MODEN JAZZ,FUNKY JAZZ等等,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舞蹈特点。 第一,力量爵士(POWER JAZZ )通过英文我们很容易看出他是种力量型的JAZZ,他非常重视力点很力的爆发和控制,这种舞蹈跳起来非常的劲爆,气氛比较好,同时他也比较耗体力。

第二,现代爵士(MODEN JAZZ)这种舞蹈他融合了芭蕾舞蹈的特点,也可以说是芭蕾舞蹈演变而来的。这个舞蹈看起来显得非常的优雅很绅士。因为爵士较芭蕾有爆发性,有很多动作是芭蕾所没有的。

第三,FUNKY JAZZ比较类似POWER JAZZ也是力量之一,但是他注重力的点和过程的结合运用,跳起来相似于HIPHOP中的FUNKY。
第四,街头爵士(STREET JAZZ)他结合了POWER JAZZ、FUNKY、HIPHOP的特点。这个舞蹈观赏性很强,也是一个受欢迎的舞蹈。
第五,新潮爵士(NEW JAZZ)NEW JAZZ较其他的爵士舞种类更有随意性,舞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跳出不同的舞步,这一点对跳舞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NEW JAZZ其实是结合jazz和hip-hop两种舞蹈而形成的一个舞种。NEW JAZZ手的动作的时候会有无限延伸的感觉。
第五,新潮爵士(NEW JAZZ)NEW JAZZ较其他的爵士舞种类更有随意性,舞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跳出不同的舞步,这一点对跳舞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NEW JAZZ其实是结合jazz和hip-hop两种舞蹈而形成的一个舞种。NEW JAZZ手的动作的时候会有无限延伸的感觉。
舞蹈教室的作品赏析
1个回答2024-02-24 20:06

《舞蹈教室》应该是德加芭蕾舞女画中较有代表性的一幅。《舞蹈教室》里拥挤不堪,十几少女中站着一个白发长者。长者拄着拐杖,正在审查一个少女的表演。远处角落里还站着几个盛装的贵夫人,应该是少女们的妈妈吧?二十几个少女动作神态不一,但个个紧张的情绪一览无余。这是巴黎舞蹈教室芭蕾舞考核的场面,德加从来没有去过这样的考场,只是根据传说画出了这一紧张繁杂的场面。二十几个少女的动作全部来源于德加平常的数不清的舞女写生。
这是1876年的印象画展的参展作品,美国著名的旅法女画家卡萨特评价说:这幅画的素描技巧超过了荷兰杰出的风俗画家维美尔。构图类似的画在巴黎奥赛博物馆也有一幅,画作名称为《舞蹈课》,那是1874年的第一届印象画展的参展作品。

四小天鹅舞蹈赏析
1个回答2024-02-27 03:03
  这是柴可夫斯基的一首舞曲 ,有关的解释如下:
  一、简介:
  柴可夫斯基名曲《四小天鹅舞曲》 是四幕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的舞曲,该曲是舞剧中最受人们欢迎的舞曲之一,这首舞曲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形象地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戏嬉漫游的情景,质朴动人的旋律还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二、赏析:
  四小天鹅舞曲以八分音符奏出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以二重奏的形式奏出轻快的乐句,生动地表现了小天鹅天真可爱的形象,显得十分有趣。整首乐曲欢快、活泼、跳跃,速度轻快,由管弦乐队来演奏,并且能较明显地听出管乐和弦乐分别演奏的乐句。
  该舞曲通常以芭蕾舞的形式演绎出来,是芭蕾舞考级的必备曲目。
  三、补充解释柴可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古典"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柴科夫斯基结识了"强力集团",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柴科夫斯基曾写道:"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芭蕾舞之四小天鹅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彝族舞曲》赏析
1个回答2024-02-13 04:06
    有这样一首曲子,它取材于云南彝族的《海菜腔》、《烟盒舞》,以抒情柔美的旋律,粗狂强烈的节奏,向听众们描绘了一幅月光下的彝族山寨里迷人的景色和青年男女们载歌载舞的画面。根据取材可以知道这首曲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不仅深受众多音乐家的喜爱,将它改编成古筝,三弦,杨琴,阮独奏曲及管弦乐曲,也受到了各年龄段听众的喜爱。

    王惠然在创作《彝族舞曲》前曾跟随着彝族和苗族的马帮,一起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一路上的景色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赶着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王惠然他们一行人演唱风格别致的彝族民歌,跳当地的特色舞蹈《烟盒舞》。想必一定是那些热情似火的少数民族人民们用他们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轻快独特的舞蹈,给王惠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其他绚丽多彩的彝族音乐,王惠然在饱尝了十万大山的巍峨壮丽,感受了独特的民族音乐,还体验了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少数民族风情之后,于1960年底定稿了这曲扬名于全国,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佳作。

    全曲共分为九个段落,四个握冲部分,乐曲的引子,旋律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展开,随即出现了上方小三度的持续性颤音,立马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捉摸不透的感觉,勾勒出一幅在朦胧的月色之下,月光缓缓地洒下在彝族山寨里,寨子里的青年男女们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劳动后,相聚在一起准备用一场歌舞来缓解疲劳的心情。

    第一个部分是第二段,为全曲主旋律的显示部,这是一段优闭数美抒情的慢版,运用了琵琶文曲里“推拉吟揉”的技巧,使旋律轻巧而富有弹性,很形象的表现了彝族少女们柔美飘逸的舞姿,这一音乐形象。这段旋律一出现我就仿佛是置身在全段态歼曲的意境之中,眼前看到的只有彝族姑娘婀娜多姿的身影,以及她们那每个人独特的彝族服饰,在月色和篝火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第二个部分是第三,四,五,六段,旋律由慢渐快,节奏变得紧凑起来,它是快板部分,是主旋律的变奏发展。这段音乐旋律欢快粗犷,自由奔放,音调强劲有力,描写着豪放的彝族青年舞蹈时的英俊潇洒的舞姿。紧接着又有一段流畅悠扬的旋律加入了进来,两段旋律交织着,仿佛是一对青年男女载歌载舞的画面,一位是粗犷热情的彝族小伙,一位则是皎如秋月的彝族少女。随着旋律的发展,音乐转入了节奏强烈的快板,其中一段高低音区的对比就像是对话一样,又好似两个人在斗舞一般。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上行将全曲推向最高潮,第二部分在旋律的高潮中完美的落下帷幕。

      第三个部分是七,八,九段,是全曲的再现部,音乐由集会舞蹈的欢乐转向内心地喜悦,也或许是在描写舞蹈结束时,一对对恩爱的彝族情侣相依在月光下篝火旁互诉衷情的时刻。当乐曲进入尾声时,主旋律再现又回到最开始所描绘的画面,减弱减慢的音乐效果和最后轻巧的收尾,都像是在告诉人们,夜已深,今夜的聚会已经完美的画上了句号。人们哼着彝族小调,揽着身旁的人,逐渐消失在未灭的篝火旁。村寨,又恢复到了寂静之中……

    这首《彝族舞曲》除开篇描写了彝族夜晚的自然风光以外,主要突出的是彝族人民在夜晚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少数民族人民心中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也让远离乡野,生活在大都市的听众们体验了一回寨子里的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