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动哲家军

宁波讲大道张军女儿
1个回答2024-03-03 03:45
宁波电视台讲大道栏目的主持人应该是贾军,他的女儿叫贾臻,1995年考入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2007年从部队转业后与父亲同台工作。
军事哲学有哪些?
2个回答2022-11-04 15:55
某种意义上来说,被限定于某个科目,就不存在哲学这一概念了。
军事哲学,这个说法很不靠谱。
至于军事学大成之作《孙子兵法》,是世界都认同的。
《背后的故事》什么时候波唐禹哲特啊
1个回答2024-03-01 13:43
真的不会播了,我也是蜜糖,因为当初背后的故事是为了宣传《D新引力》,而现在《D一秒》都出来了,而且背后的故事赞助商都换了。 不过有的蜜糖自己拍了现场版,图像不是很清楚。
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主角几个老婆
1个回答2022-09-18 04:31
只有一个,是公主
波普尔的哲学思想是怎么样的
1个回答2022-05-21 11:02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Karl Popper 1902-1994,又译波普、鲍坡尔)创立了批判理性主义。
波普尔认为,能不能自觉地批判自己的假设是有无理性的根本标志。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他把自己的哲学体系称为批判理性主义。
波普尔提倡三种科学精神:一是敢于犯错误的精神,二是批判精神,三是否定或革命精神。
波普尔的哲学对个人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我们要勇于探索,力戒盲从,超越自我。
哈利波特中有哲理的话
2个回答2022-12-27 10:35
太阳下山了才意识到寒冷。

人往往很容易原谅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邓布利多)

你是否知道我会觉得这有多难。
史迎军的爱人是管波吗?
3个回答2022-06-15 19:17
不好意思。不知道史迎军的爱人是否管波!对不起!
波斯帝国的军制
1个回答2024-01-11 22:42

波斯帝国的军制

亚述帝国灭亡后,新运袜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共同主宰西亚,但它们也只是昙花一现,旋即被伊朗高原东南部的波斯帝国(公元前6—前4世纪)所吞并。波斯原为米底属国,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居鲁士一世(公元前558—前529年)兼并米底,进而击败吕底亚,兵取两河流域,遍占西亚为一统,建立了帝国。至其子冈比西(公元前529—前522年)继位,兵伐埃及,使其版图扩及北非。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前486年)当政时,使帝国臻于极盛,并首次发动了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薛西斯(公元前486—前465年)承其父志,两次进攻希腊,却均以惨败告终。此后,由于宫廷内讧时有发生,以及地方势力的坐大,帝国逐渐衰落,仅具帝国之表,为亚历山大于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发动的东征创造了条件。

1.波斯兵制与兵种

波斯兵制经历了从民兵制到募兵制的发展过程。波斯兴起之初,国家种族单一,所有波斯成年男子均有服兵役的义务,当时军队称"卡拉",即"人民"之意,充分体现了民军的性质。进入帝国阶段后,由于兵源充足,波斯国君招募了一支常备军,悉由波斯人和米底人组成,有时也雇佣外国军队。他们平时保卫国家安全,或驻扎于各省要塞,为波斯军队的骨干力量。常备军的核心是称为"不死队"的近卫军。近卫军全由波斯人组成,最受国王重视。在大规模用兵时,常备军显然不够,便广泛征集士兵,各行省皆需提供一支军队,招兵工作由军区的专门机构执行。

波斯皇帝非常重视军队的管理和控制,措施有六:(一)派驻"耳目,"监视军官行动;(二)禁止本省人就地驻防,避免结党营私,形成山头;(三)为便于管理,将全国划为五大军区,各设一名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军区首长;(四)实行文武分职,各司其职,相互监督;(五)为确保军队忠于皇帝,各级军官均由波斯贵族充任,高级将领由皇亲国戚担当;(六)国王每年定期检阅全国军队,如人员足额、兵强马壮、武器齐备,则该部队各级军官皆得晋级,并获重赏;如达不到标准,不符合要求,则认为该将领玩忽职守,免其职务,并予以严厉惩罚。

波斯的军事刑罚甚为严厉。目前,尚无史料说明其军法的详情,但可通过它对逃避兵役者的处罚而见一斑。帝国规定,所有15—50岁的成年男子,均必须服兵役,逃避兵役者,无论任何理由,皆属罪大恶极。

大流士一世远征希腊时,一位三个儿子的父亲,请求免其一子服役,结果三子全被斩首示众;薛西斯时,一位五个儿子的父亲,当其四子均已上前线,请求留最后一子撑持家务时,结果此子被分尸两半,置于军队必经之路的两旁。

军费开支主要由各行省承担。大流士一世改革规定,除波斯本部外,其余行省均需缴纳不同定额的贡赋。如小亚被划为两个行省,共纳白银900塔兰特(1塔兰特约合26公斤);巴比伦—亚述行省,缴银1000塔兰特;埃及行省缴银700塔兰特,纳谷物12万美狄姆诺斯(约合6240****公升);印度贡赋最重,须缴纳360塔兰特砂金,折合成白银,则为4680塔兰特。据李销希罗多德统计,各行省纳贡总数旁扰激一年可达白银14560塔兰特,约合400吨。这是帝国进行战争的经济基础。

波斯有车兵、步兵、骑兵三兵种。车兵的装备不详,其数目不会太多,据色诺芬的记载,帝国战车最多时也不过200辆。步兵是波斯的基本兵种,人数最多,建制齐全,分为弓箭手、盾牌手、枪兵、投石手。

盾牌手和枪兵属重装步兵,装备较好,有头盔、护胫、铠甲;弓箭手和投石手是轻装步兵,衣甲稍差,作战时最先打击敌阵,而后重装步兵始拼杀。骑兵是其主要冲击力量,重装骑兵有铠甲,持长矛;轻装骑兵头顶厚粗布做的胄,兵器为弓箭和盾。波斯重视骑兵,帝国境内设有养马场,如巴比伦的一个养马场,有种马80匹、牝马1.6万匹,以保证战马的供应。战马有额甲和披胸保护。波斯也有舰队,主要由腓尼基等地中海东部沿岸属国提供,最多时达千余艘,其中战斗力最强的是腓尼基舰队。此外,军队中还有大量的辎重兵。波斯军队的编制有4级: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和万人队,万人队亦称团。

2.装备与兵力估算

波斯的战车为木制、单辕、双马驾驭,车厢较高,车轮安置于车体后部。这与亚述战车颇为相似,其特点在于,车上安有滚刀,故又称滚刀战车。滚刀是一种较长的镰刀,安于车轴之上,向外伸出。战车人员配备不详。滚刀战车主要用于冲击敌阵,将其队伍捣烂,据阿庇安报道,其威力非常,能"把一些敌人斩为两段,把另一些敌人碾得粉碎",敌兵"被切为两半,还没有停止呼吸,或者被切为碎片,或者挂在镰刀上面"。但在抗击亚历山大入侵时,并未显出多大威力。

弓箭是波斯军队的主要兵器,弓箭手、轻装骑兵均以弓箭作战。矛有长矛和短矛两种,重装骑兵和车兵使用长矛,部分车兵使用短矛,作为投射武器。重装步兵也使用长矛。其他兵器还有剑、战斧等。波斯的盾有柳条盾和木盾两种。柳条盾较大,高达战士鼻端,宽约50—70厘米。

木盾稍小,其长度可保护从肩到大腿的躯干部分,盾周边包有皮革或青铜皮。波斯的头盔为青铜制或铁制,但仅优秀的士兵才有,头盔主要有半球形圆顶头盔和球锥体形头盔两种。波斯人的铠甲是鱼鳞甲,带有袖子,以鱼鳞状的青铜片或铁片连缀而成,此外,也有用亚麻、毡子、皮革等材料制成的铠甲。仅重装步、骑兵才着金属衣甲。总的说来,波斯军队的衣甲较差,希罗多德在叙述希波战争时,常常提到波军由于衣甲太差而失利。

以上仅是帝国常备军的装备情况。每遇大战,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均需提供军队,如薛西斯远征希腊时,就有亚述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利比亚人、吕底亚人等44个民族提供的44支军队。这些军队的装备各不相同,五花八门:亚述人头戴青铜盔,身穿亚麻胴甲,手持盾牌、枪、短剑或狼牙棒;印度人身穿木棉制衣服,使用藤弓和带铁头的藤箭;阿拉伯人身穿系腰带的袍子,使用长弓;利比亚人着皮革制衣服,使用经过火烤硬的木制投枪;色雷斯人头戴狐皮帽,身穿紧身内衣,外罩五颜六色的袍子,脚穿鹿皮靴子,使用投枪、小圆盾与小短剑。各族提供的骑兵、水师的装备也各不相同。波斯军队无论从种族、兵器、衣甲、战法等方面来看,都是一支杂牌军。

波斯帝国素以军队众多著称。据希罗多德述说,薛西斯远征希腊,兵力达170万;据色诺芬记载,在公元前5世纪末,它仍有军队120万;帝国灭亡前夕,大流士三世几次与亚历山大作战,率兵均在60万乃至百万以上,这些数字显然被夸大了,但估计其总兵力在四五十万左右,可能不会相差甚远。波斯虽然军队众多,但它是一支由几十个民族组成的杂牌军,有战斗力的并不多,除波斯人和米底人组成的常备军可称精兵外,其他各族支队皆属乌合之众。这些支队的武器、衣甲、战法均不同,波斯皇帝也从未想到对他们实行优化组合,进行统一训练,使之成为一支劲旅;相反,作战布阵之时,总是按种族原则排列,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战法作战。这就使得整个阵势步调难以统一,无法发挥其人数众多的优势。这支军队,以其压倒的绝对优势征服西亚的那些寡民小国,尚能取胜;一旦遇上希腊、马其顿那样训练有素、战术高明、组织严密的铁甲方阵,就相形见绌,溃不成军了,马拉松、伊苏斯、高加米拉等战役,便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