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资格评论

求小王子评论资料
2个回答2023-12-06 03:00
隐喻的风景线——沙漠,水

在人类航空事业早期开拓的岁月里,圣埃克苏佩里最愉快的莫过于坐在飞机的控制杆后,飞行在北非和南美等地上空,参与开辟航空邮件的航线。他超越他人的是他捕捉到了人类航空历险的激动人心的词语。这里要说的不是他的飞行故事, 而是他与人的大地的韵事。
数以千计的孤独时光,早期飞行员们独自坐在拥挤的小驾驶舱里,飞翔在低空。他们有幸看到人类以前从未体验过的地球景观。鸟瞰森林、山峦、沙漠、水。飞速前进中千变万化的景象激发了圣埃克苏佩里的想像,唤醒他用灵魂去熔化物质的隐喻冲动。驾驶舱是圣埃克苏佩里用来观察自然的神秘空间,一个让他瞥见真理的视野。他通过眼睛,以诗人的灵感,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象征世界。
在圣埃克苏佩里的作品中,象征主义不是一系列供人分析和解码的抽象暗语。如同生活本身,他的象征经常是模棱两可的,有时是神秘的,他们的意义从未完完全全被揭露或得到解释。
《小王子》书中的象征不像多数现代寓言中所看到的各种寓言结构;而是寓言和作者本身的生活经验的结合,包括那些已在他先期作品中被现实主义地描述过的。所有挤进《小王子》的自然客体都是作者本人亲身体验:曾经感动过他,是实质,也是辛酸。如同呈现在面前一样真实,就圣埃克苏佩里而言,他往往能带着读者不可思议地超越物质表层,发现精神的内在联系。发生在他或她的环境的客观事物和主观意识之间。它们并非是凭空想象,而是客观现实,它们的含义被具有非凡想象力和语言天赋的人所领悟;他在一生中对本质、存在、和目的等问题作着反复的思索。
就像圣埃克苏佩里在《空军飞行员》中说的那样:“智慧考虑的不是事物,而是事物内在联系的意义。是深入观察到的面目。智慧从形的观察发展到神的观察。爱自己产业的人会经历这一时刻:发现产业只是一堆错落不齐的物件的凑合。”

在圣埃克苏佩里飞行生涯中发生过许多次事故,但都没有像1935年那次那样生死攸关。在那次企图创下从巴黎到西贡飞行纪录的飞行中,飞机坠毁在北非利比亚沙漠的偏远地带。为了生存,圣埃克苏佩里和同伴在沙漠里足足走了五天,在被疲惫和干渇折磨得濒于死亡之际,才遇见了杜因人的骆驼队,获救逃出了沙漠。这段经历被生动地写在他的那部《人的大地》中。
现在,在《小王子》,同样经历又栩栩如生地再次呈现,不过这次,自然的元素从隐喻的门口隐入了精神世界——掩藏在事物表面之下的世界,然而把握着理解他们意义的秘密钥匙。如果圣埃克苏佩里没有那几天在撒哈拉沙漠,被干渇折磨为生存斗争的体验,他也不可能给这个神奇故事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真实性。
在飞机坠毁之前,这片沙漠对他,就像对其他人一样,是冥想神奇的源泉和美丽。他只是静谧而辽阔的沙丘的秀丽全景的旁观者。他有着悠闲的时间去作孩童般冥想。然而现在,他突然被坠毁到一个邪恶环境,这片沙漠不再超然,不再安详,现在他本身成为了风景,现在他就是这出生与死的戏剧的参与者。
背景的美丽并没退色,反而诡奇地加深了。现在,事物的美成了他们的实质,不再仅仅是表象。是行动,是戏剧,是悲剧,是天命,是命运。是嗅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这一切构成了我们的童话。
沙漠的孤独并不是飞行员所恐惧的,对他而言仅仅是形式的不同。在《小王子》小说的开头几页,我们的主人公飞行员就承认自己在大人的世界里,总是感到精神上很孤独。“我就是这样在生活中落落寡合,找不到一个说话投机的人”是命运将飞行员和小王子带到了同一地方;一个被迫地坠落在这里,另一个则带着明确的目的前来。当小王子刚踏上地球时,见不到一个人影,大为惊异,怕是自己走错了星球,因为他是来寻找友谊的。蛇——这位小王子地球上遇到的第一个人物——告诉他“这里是沙漠。沙漠中没有人。地球很大。”小王子说,“在沙漠中有点孤独”。对于小王子的评论,蛇的回答道出了现代人的困境:“跟人一起也孤独。”
远离人烟一千里外的这片浩瀚大漠,这幅画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在地球上占的位置很小。”在这里,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把人总是过于强调自己是万物中心的错误概念摆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出乎意料的是,这种的认知对我们的两位主人公并未兴起任何消极作用。无论是两人的对话,还是各自的沉思,这表明环境已让他们拥有了一种崇高的远见。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其它作品中,圣埃克苏佩里经常将这个状态比作做梦。他所说的并不是睡眠中的梦,而是类似白日梦的那种——一种顿悟。
当小王子提到沙漠很美时,飞行员默默赞同他的观察,小王子接着说:“沙漠所以美,是因为在某个地方藏了一口水井……”飞行员这时突然明白了黄沙中的这道神秘光芒。他比喻似地联想起童年时代的房子:“在我小时候,住在一幢古宅里,传说地下埋着宝藏。当然,没人能够找到,也可能根本没人去找过。但是整幢房子有了一种魅力。我的房子在心灵深处藏了一个秘密……”。
至此,飞行员发现了他早已经知道,但从未觉悟的真理:本质的美是看不见的。出乎意料的,正是一无所有的荒芜沙漠让他最终领悟到所有秘密。这一幕源自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的大地》,在现实主义散文中他自觉地用童话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秘密。迷失在沙漠中,几乎没什么希望得救,他梦见了他童年的老房子。他写道:“发现到底缺了什么才使沙漠这般凄凉,……,此刻才发现它的根源。

每当事物在必需而又匮乏时才充分体现到它的重要和珍贵。当飞行坠毁在渺茫荒芜沙漠,飞行员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足够赖以生存的水!“这对我是桩生死攸关的事。我带的水,勉强够喝一个星期。” 水对飞行员而言,是现实主义的象征,在沙漠这种严酷自然环境里,水是纾解人们干渴和维持生存的必需品;而水就小王子而言,那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象征——对友情的渴望。因此对他们来说,水都是生死攸关的现实。水是连接他们的纽带。

圣埃克苏佩里在撒哈拉大沙漠与当地人民共处的岁月里,深深理解他们对自然的神圣崇敬,尤其是水。他们认为这是上帝赐予人类一件最神圣的礼物,保佑人类赖以生存下去。圣埃克苏佩里在《人的大地》里记录了一段让人深深感动、难以忘怀的片段。有一次,几个撒哈拉大沙漠的摩尔人受邀去欧洲游览。在这一异常宝贵的游览机会里,他们没有为巴黎的繁华感动,也没有为艾菲尔铁塔感动。而是在阿尔卑斯山上,当向导把他们带到一处巨大的瀑布跟前时,他们呆呆地耸立在那里,一动不动。许久,向导让他们去下一景点。

“走吧,”向导跟他们说。
但是他们木然不动。
“让我们再……”
他们一言不发,静穆庄重地瞻仰圣灵在此大显神通。从高山的腹部奔流而下的,是人的生命,是人的鲜血。一秒钟的流量简直可以使整整几个骆驼队起死回生;他们渴得发疯,永远陷没在无穷的盐湖和海市蜃楼中了。上帝在这里显灵,他们没法舍之而去。上帝打开了他的闸门,显示了他的力量;三个摩尔人始终一动不动。
“还有什么可看的呢?走吧……”
“应该等等。”
“等什么?”
“等它流完。”
在他们的想象中,世上无人能如此幸运的得到上帝如此慷慨的眷顾。

让人真正懂得赞赏水的珍贵和美丽,必须让他首先懂得干渴。教人悔悟自身的过错,最有效的并非是对这种行为的随后惩罚;而是让他感受失去感,这比罪恶感更为重要。今天,人类过度滥用着自然资源,破坏着自己的生存环境;与其用枯燥的统计数据和教条般的警告去填装人们的大脑,还不如帮助他们去了解自然,让他们在日久的相处中培育爱,进而关心和自觉地爱护自然界的一切。要关心首先必须学会去爱(或这正像是狐狸所说的“驯养”)。爱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以纯情感主义的或实用主义的方式去生活。而是真实地面对生活的现实,勇敢地面对痛苦,愉快地接受幸福,尽力去安慰和关怀困苦的人们;也就是懂得承担、享受和关爱。

小王子之所以开始自己的长途历险是因为他对友情的渴望。在他这是生死攸关的。而对飞行员这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事。飞行员自言自语:“他对危险心中无数,他一向不饿不渴。有点儿阳光就够了……”因此,当小王子提出一起去寻找井时,飞行员赖得为了这个天真提议去与小王子争论,于是他们就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漫无目的地寻找着井。

在圣埃克苏佩里的其它作品中,他常常用比喻和明喻来强调观点,或深入到事物的表面之下。在《小王子》,“象……”之类的比喻让位给更具想象力的隐喻。井象征的精神力量正因为那口井的特殊性而得以加强。他们找到的那口井不像是撒哈拉的井。撒哈拉的井只是在沙地上凿个小洞。而这口井像村子里的井,有着辘轳、水桶、绳子……。但是前后左右没有村子,飞行员怀疑是在做梦。辘轳、水桶、绳子为下文作了铺垫。

在飞行员慢慢把水桶垂直往下放。耳边不停响着辘轳的歌声。“我渴望的就是这个水,”小王子说,“给我喝一口。”飞行员终于明白了小王子在寻求什么了!这水不止是一种生命的养料。那是星光下的赶路,辗转的歌声,双臂的力量使它诞生。它像一份礼物,使心感到温暖。在小时候,圣诞树的灯光,子夜弥撒的乐声,微笑的甜蜜,才使接受的圣诞礼物添上了光辉。

圣埃克苏佩里的这一哲学观点在他几乎所有的作品反复以不同形式出现。在《要塞》中:“当我说到山,意思是指让你被荆棘刺伤过,从悬崖跌下过,搬动石头流过汗,采过上面的花,最后在山顶迎着狂风呼吸过的山”。周国平先生在“走进一座圣殿”中总结道:意义本不是事物中现成的东西,而是人的投入。要获得意义,也就不能靠对事物的占有,而要靠爱和创造。农民从麦子中取走滋养他们身体的营养,他们向麦子奉献的东西才丰富了他们的心灵。

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记叙道:“水,也是这么回事。你给我喝的水,用辘轳和绳子提的,咕噜噜像一首乐曲……你会记住的……甜在心里。”这次经历使他们的友情永生难忘,天上星星将是他们友谊的永远象征:“……望星星。每颗星都成了一口带锈辘轳的水井。每颗星都倒水给我喝……”“……你有五亿个小铃裆,我有五亿口井。”

圣埃克苏佩里在《人的大地》中赞美道:水!水呀,你即没有味道,又没有色彩,也不芬芳;人们没法说你是什么;大家喝你,却不认识你。你不是生命的必需,你就是生命。你使我们内心渗透一种没法用官感形容的乐趣。随着你,我们原先放弃的所有能力,又在我们心中滋生了。靠了你的恩惠,我们内心所有干涸的源泉又涓流不绝了。……有了你,我们心中洋溢着一种无比纯朴的幸福。

圣埃克苏佩里在《给一个人质的信》中总结道:水惟有当你把它作为善意的礼物时才具有魅力。将它用来照料病人,将它赠与难民,……伴随微笑,才体现出它的珍贵价值。微笑超越了语言、政党政治和世袭等级。
为什么我的评论不能评论了?什么原因?
1个回答2022-12-04 13:40
是不是被限制了?
评论人家孩子怎么评论搞笑
1个回答2024-02-18 11:30
哎呀家孩真像我啊
帮我评论评论芭比吧
1个回答2024-01-23 17:30

个人认为《芭比之长发公主》和《芭比之真假公主》是最好的,较为尊重经典;其次是《芭比之花仙子》和《芭比之圣诞欢歌》,这两部很有启示意义,有点寓言的感觉。

芭比之长发公主

    在阴暗的城堡里,住着一位头发很长的姑娘,叫丽宝莎,她每天都得为女巫戈蒂尔做家务,稍有做不好,就会遭到戈蒂尔的责骂与惩罚。

  丽宝莎有两个好朋友,小龙彭尼露和兔子和比,他们每天陪伴并帮助丽宝莎。丽宝莎酷爱画画,可是戈蒂尔却不让,无奈,丽宝莎只有偷偷地画。

  一次偶然,丽宝莎发现了城堡的地下室,里边还有一个可以通到城堡外的通道,丽宝莎第一次走出了城堡。在城堡外的一片草地上,丽宝莎救了三个可爱的女孩,她们是斯达芬王子的三个妹妹:贝洛、露云娜和嘉翠娜。丽宝莎与斯达芬一见钟情,可惜都没有问对方的名字。

  丽宝莎的行动被黄鼠狼奥图告诉了戈蒂尔,戈蒂尔便将丽宝莎关在了高塔上,逼问王子的名字,可是,丽宝莎真的不知道。

  一天,丽宝莎在彭尼露和和比的帮助下,发现了一只神奇的笔,丽宝莎用它画出了外面的世界,而且通过画可以走到外面。丽宝莎终于又见到了王子,王子邀她参加自己的生日舞会。

  可是,这又被戈蒂尔知道了,她割下了丽宝莎的长发,毁了丽宝莎的画笔,并把高塔施了咒语,冒充丽宝莎去参加舞会,想害死斯达芬王子。在关键时刻,丽宝莎出现了,揭穿了戈蒂尔的阴谋,并见到了自己的父亲---邻国的威尔汗国王。

  原来,戈蒂尔曾经单恋威尔汗国王,后因爱生恨,抓走了威尔汗国王的女儿丽宝莎。

  丽宝莎设法将戈蒂尔引入高塔,戈蒂尔中了自己“永远不要释放这个说谎的囚犯”的诅咒,被永远困在高塔上了。

  后来,丽宝莎与斯达芬结婚了,过着快乐的日子。还有,兔子和比和喷火龙彭尼露也住进了他们的宫殿。

   她追求自由和爱情与梦想,却被恶魔屡次锁在施了魔法的高塔上,但凭着勇敢、机智和想象力,用对爸爸妈妈和王子的爱,几经波折终于化险为夷,获得了自己渴望已久的自由。

芭比之真假公主

    改编自马克吐温经典故事《王子与乞丐》,芭比再次活现银幕面前,以动听的歌声,分身饰演一出梦幻式动画音乐剧!安妮丝公主与贫穷的乡村女孩爱丽嘉虽然身份悬殊,外表却长得一模一样。安妮丝公主遭邪恶的爵首所绑架,爱丽嘉刚巧路过,挺身相救。英俊的邻国国王杜明尼克误将爱丽嘉当作安妮丝,对爱丽嘉一见倾心。

  她们就是真假公主芭比。近日,深受人们喜爱的芭比在她最新上映的第一部音乐电影剧《芭比之真假公主》里,一人分饰两位主角——城堡内金发的安妮丝公主Anneliese和棕发的贫穷村女爱丽嘉Erika,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却有着相同善良纯真的心,追寻真爱和梦想,最后,两位真假公主成为了好朋友,揭穿了坏人的阴谋。这是芭比从影以来最具挑战性的角色,利用计算机影像的魔幻技术,全世界喜爱芭比的人们不仅可以亲眼目睹芭比栩栩如生地现身银幕,还可欣赏到她们悦耳的歌声,这是芭比系列的一次崭新尝试。

  并由百老汇著名作曲家领衔创作剧中的精彩音乐,芭比用她优美动人的歌声,安丽丝唱着《希望之歌》,爱莉嘉唱着《爱的故事》,让你体验其中音乐之美,梦幻之美。

关于新闻评论节目的评论
1个回答2022-05-22 01:23
报纸上一般都会有
投资项目评价的结论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2-04 09:00
结论就是风险很大,然后利润也很大呀,然后或者是风险很大利润很小啊,或者是风险小,利润也小,等等这样的一个评级。
评论孩子喜欢看一本书的评语
1个回答2024-01-29 00:56
假如孩子,喜欢一本书的话,那么可以使用相关的赞美的词语来形容的
当然,一本书,主要介绍的什么,演绎的什么,可以从中学到什么,都是很重要的。
评论吃评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6 14:02
写出你吃后的感觉。
《名人传》的评论、点评
1个回答2024-03-11 06:19
字数比较多,删改着用吧

翻开《名人传》,我们会在第一页的引言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氛围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作者罗曼·罗兰给我们留下的并非只是一部普通的书,这部书不仅使那个时代的人,而且使我们、使以后的人都能够感受到人类精神的伟大。在这部作品的感染下,人类也正沿着巨人们的脚步,坚定地向前挺进。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然,他也有一些幸运。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他曾遇见莫扎特,并与莫扎特相互交流,又拜海顿为师。贝多芬一生中经受了许多的痛苦:爱情希望的破灭,贫困,以及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说最致命的打击——耳聋,但是,在精神上,贝多芬仍然坚强不屈,最终完成了《第九交响曲》。

虽然贝多芬的肉体是痛苦的,但至少贝多芬从精神上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米开朗琪罗却没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愿依附的教皇,不得不为教皇们服务。唯一幸运的是,至少教皇还承认他的天赋,并且不止一次的保护他的艺术成就不遭破坏,但是他们却剥削了他的自由,拿他当牛马使唤,他一辈子都像拉磨的驴一样拴在教皇的磨坊里,七十余岁的高龄还得爬上脚手架作画。

与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从小便地位优越,无忧无虑,亦不会像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那样终身忙碌,身体健康,有着幸福的家庭,还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在别人看来,已经是非常的完美,但是他的忧虑和痛苦正是由此而生。他藐视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学声誉,只有生命的真谛才是他未知的也是惟独渴望的,于是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和探寻,他所拥有的幸福感成为了他精神上的沉重负担,如果他只是平庸的亦心安理得的享受他所拥有的这一切,烦恼是不会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正是由于对真理的追求和不肯虚度年华的精神才使他的烦恼接踵而来。

这三人虽然都有缺点,贝多芬的暴躁,米开朗琪罗的软弱,托尔斯泰的固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英雄也无损于他们所做出的伟大的事业。悲惨的命运和严峻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名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并且坚定自己的信仰。

在这个物质生活极度奢华和腐败的社会中,我们唯有坚持自己的信仰,保持自己原有的那份纯洁,这样,即使我们的外表变得极度堕落,也能拥有一颗坚强的心。
戏剧影视文学作品评论是影评吗?
1个回答2024-02-07 07:34
不是!
文学作品评论是专门针对文学作品的
例如小说、名著等等
影评是针对电影和电视的,性质差别很大....
文学评论的写法和影评差别不大,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例如评论可以从文章修辞、语言、人物等方面,
影评可以从镜头、主题、画面等分析...
我是学亚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