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贤纳良

古代纳贤招贤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1 06:31

周平王在公元前770年把国都迁到洛邑。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256年周被秦消灭为止,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又分为两个时代,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叫做春秋,把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56年叫做战国。东周是个动荡的时期,周天子一天天丧失了权势和威力,称霸的诸侯国的权力大于天子。到后来周天子的国土只相当于一个很小的诸侯国了。

春秋初期,齐(都城临淄,在今山东淄博)是个大诸侯。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齐桓(huán)公在位。齐桓公即位七年后就开始称霸。他得力于管仲,管仲又叫管敬仲,名夷吾,字仲,治理国家的本事很大。齐桓公任命他为国相以后,齐国一天比一天强大。可是以前管仲却是齐桓公的死敌。这是怎么回事呢?那就不能不归功于鲍叔牙了。

原先,齐国的国君是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齐襄公残暴荒唐,连他的两个兄弟都逃到别国去了。这两个兄弟是两个母亲生的。一个叫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都城在今山东曲阜)姥姥家。一个叫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逃到了莒(jǔ)国(都城在今山东莒县)的姥姥家。公子纠的师傅是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是鲍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分别在当纠、小白公子的师傅以前,合伙做过买卖。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少。赚了钱呢,管仲倒多拿一份。伙计不服,鲍叔牙说:“管仲家里难,等着钱用,多分点给他我乐意。”他们俩也一块儿打过仗。冲锋时,管仲排在鲍叔牙后头,退兵时 ,管仲跑在鲍叔牙前头。人家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分辩说,管仲不贪生,不怕死,他的母亲老了,多病,不能不奉养母亲。还说:“他的勇敢天下少有。”管仲听了这些话就对人说:“唉,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人杀死了。第二年春天,齐国的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纠回去做国君。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管仲怕小白抢在前头,就带着几十辆兵车赶紧走。走到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听人说公子小白已经跑在头里了。管仲使劲地追,追了三十多里路才追上。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也不多说,偷偷地拿起弓箭,对准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子里。管仲一看,小白死了,急急忙忙带着人马逃跑。他想公子小白已经被射死,公子纠的君位稳坐了。

谁知道公子小白并没有死,只是咬破舌头,弄得满口的鲜血装死。鲍叔牙护着小白抄小道赶到都城临淄(zī),可是公子纠年龄比公子小白大,照理应该立公子纠。鲍叔牙硬是说服了大臣们,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任命鲍叔牙做宰(最高助手),鲍叔牙推辞不做,说管仲才可以当这个官。

不久,鲁国的兵马送公子纠回到了齐国地界。齐国的鲍叔牙立即请齐桓公发兵抵抗,结果鲁庄公吃了败仗,又把公子纠和管仲带回鲁国。不料齐国的追兵追上门来打。鲁庄公没有法子,逼死了公子纠,拿住管仲。鲍叔牙关照齐国的使者对鲁庄公说:管仲射过齐桓公,齐桓公要报一箭之仇,亲手杀了他。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装上囚车,押回齐国。管仲明白,自己能活着回去,全是鲍叔牙的主意。原来鲍叔牙要举荐管仲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怕鲁国先杀管仲。等到管仲一回到齐国,鲍叔牙就亲自到城外迎接。

接着,鲍叔牙大力把管仲保举给齐桓公。齐桓公说:“他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自然冒死帮着公子纠啦。管仲的本领比我强十倍。主公要是用他,他准能给您立大功。”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立即拜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

管仲当相国以后,发挥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七年后,齐桓公就称霸四方,不久齐桓公就成了春秋第一霸。他尊称管仲为仲父。鲍叔牙则一心为齐国着想,甘居管仲之下,历史上传为美谈。

招纳贤才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15 09:57
招聘有才能的人来辅助自己的事业。
招贤纳士的意思
2个回答2023-12-19 18:32

招贤纳士的意思介绍如下:

【招贤纳士 zhāo xián nà shì】: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反义词:植党营私 相似词:贤士 招降纳叛 敬贤礼士 礼贤下士 归纳 缴纳 容纳 收纳。

招贤纳士的相关造句如下:

一、公司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招贤纳士,一步一个脚印,现已初具规模。

二、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

三、原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所建之土台,上面放着千金,礼聘天下名士。

四、从公司创建伊始积极在社会各界招贤纳士,为公司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五、这一基金在过去的两年里大力地招贤纳士,甚至专门为招聘开辟了一个网页,这对于主权基金来说很少见。

六、燕国的昭王招贤纳士,荆轲刺秦王故事出自易县燕下都。

七、如果我们目前在招贤纳士,将行业专业化方面已显逊色,那么,随之而来的专业人才短缺将更严重地制约本行业及其专业化的发展。

八、公司秉承"唯才是举"的人才观,招贤纳士,共谋发展,使凭借强大的实力全新的理念根于时尚沃土成就一片瑰丽天空。

九、黄金台又名金台、燕台、招贤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所筑。

十、戴京焦透露,嘉实基金已经在华尔街招贤纳士,寻找专门研究小盘股的基金经理。

十一、首先,在学院的网站上开始发布信息,拉开"招贤纳士"的序幕。

古代纳贤招贤的故事
2个回答2023-12-12 13:39
千金买骨

千金买骨

战国时,燕国昭王继承王位。他打算招纳贤士兴振邦。他问郭隗:“你看如何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郭隗说:“让我给您讲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君愿用千金买一匹良马。可是三年过去,无人入宫献马。 后来一位侍臣带了千金去寻求良马。他花了千金买回来的竟是一副良马骨头。侍臣说:“这样,才表明国君寻求良马的诚意!”

接着,郭隗说:“大王招贤纳士,不妨从我开始。”

燕昭王当即重用郭隗。果然,天下贤士云集燕京。

成语“千金买骨”形容迫切招聘天下贤人。
招贤纳士的典故
1个回答2023-12-17 14:05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有关招贤纳士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招贤纳士的典故

1、 元、关汉卿《哭存孝》二折:“那其间便招贤纳士,今日个俺可便偃武修文。”

2、 明、许自昌《水浒记、党援》:“山寨中招贤纳士,凡有来投奔的即便报。”

3、 《东周列国志》九八回:“不如仍走大梁,信陵君招贤纳士,天下亡命者皆归之,又且平原君之厚交,必然相庇。”亦作“纳士招贤”。

4、 元、马致远《青衫泪》二折:“可不道吏部文章二百年,甚些的纳士招贤。”

5、 明、无名氏《薛苞认母》四折:“贤士有如此博学广文,高才大德,见如今圣人纳士招贤,何不进取功名。”

6、 《东周列国志》98回:“不如仍走大梁,信陵君~,天下亡命者皆归之,又且平原君之厚交,必然相庇。”

招贤纳士造句

1、从公司创建伊始积极在社会各界招贤纳士,为公司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2、首先,在学院的网站上开始发布信息,拉开“招贤纳士”的序幕。

3、公司为进一步扩大发展,现招贤纳士,望有志之士加入我们的团队,共谋发展。

4、在研、产、商三大领域发展过程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招贤纳士,立足创新,不断开发新的项目,生产新的产品、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以辉煌的成就奔向灿烂的明天。

5、燕国的昭王招贤纳士,荆轲刺秦王故事出自易县燕下都。

6、公司吸纳了大批出色的病理诊断医师和科学家,今后仍将继续按高标准招贤纳士。

7、第三,唐太宗在贞观元年以后,为了稳定政局,建立新的统治秩序,还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招贤纳士、广求人才、多引官吏的方针政策。

8、如果我们目前在招贤纳士,将行业专业化方面已显逊色,那么,随之而来的专业人才短缺将更严重地制约本行业及其专业化的发展。

9、公司循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招贤纳士,一步一个脚印,现已初具规模。

10、李资政的一番话,是要惕励执政党,在执政以来所取得的`昭著彪炳的政绩,虽值得欣慰,但不要自满,应开放门户,招贤纳士,加强阵容,为国为民,全力以赴。

11、这一基金在过去的两年里大力地招贤纳士,甚至专门为招聘开辟了一个网页,这对于主权基金来说很少见。

12、再经过三、五年努力,群众性养蜂已初具规模了,新的技术骨干力量也上来了,其时还可以面向社会招贤纳士,或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建立联系,充分利用我县蜂产品原料和沙棘等原料,共同研究、开发多种产品投向市场,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13、原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所建之土台,上面放着千金,礼聘天下名士。

14、公司秉承“唯才是举”的人才观,招贤纳士,共谋发展,使凭借强大的实力全新的理念根于时尚沃土成就一片瑰丽天空。

15、黄金台又名金台、燕台、招贤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所筑。

16、自创办以来公司一直不断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科研设备,不断地招贤纳士壮大自己的企业,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产品的质量。

17、戴京焦透露,嘉实基金已经在华尔街招贤纳士,寻找专门研究小盘股的基金经理。

18、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

纳士招贤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3-12-16 09:01
  • 【典故出处】:《 战国策 燕策一 》:「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 马致远 《 陈抟高卧 》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慇勤,币帛降玄纁。」
  • 【 成语 意思】: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 【通用拼音】:na shi zhāo xian
  • 【拼音简写】:NSZX
  •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 【感 *** 彩】: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纳士招贤,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网罗人才。
  • 【成语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 英语翻译 】:invite to one's side men of wisdom and valour
  • 【近义词】:招贤纳士
  • 【成语例句】:【示例】贤士有如此博学广文,高才大德,见如今 圣人 纳士招贤,何不进取 功名 。 明 无名氏 《 薛苞认母 》第四折
    贤良的意思是什么啊
    1个回答2023-08-17 10:37
    有德行的人;才德兼备的人。
    贤良方正的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4-01-22 04:02

    《史记·孝文本纪》:汉文帝下诏云“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被举荐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如表现特别优秀,则授以官职。汉武帝时复诏举“贤良”或“贤良文学”。名称时有不同,性质无异。历代往往视作非常设之制科。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诚法圣祖、高宗遗意,特举制科,则非常之士,闻风兴起。其设科之名,或称‘博学鸿词’,或称‘贤良方正’,或称‘直言极谏’,应由部臣临时请旨定夺。”
    《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门首都竖着金字匾额,也有写着‘贤良方正’的,也有写着‘孝悌力田’的。”
    汉代察举贤良属于特举。此科具体名称不固定,一般称贤良方正,或贤良文学。察举贤良方正始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此后,两汉屡有诏举贤良方正之令。有时贤良方正连言 能直言极谏者 ;有时单举 能直言者.有时贤良方正连言 可亲民者 ,即直接选拔亲民的官吏;有时贤良方正又与 有道术之士 相联,于是, 有道 曾为东汉察举的独立科目。在汉代,贤良方正常与文学相连称,有时以贤良与文学并立为二科,有时则连称为贤良文学。实际上,贤良与文学相似,都是指通经达变之士,文学实指经学。东汉灵帝时曾立鸿都门学,也以 文字 诏举,专尚书画、尺牍、辞赋,然多为士林所非,视为滥进。此后,诏举贤良不再与文学连称。
    汉代诏举贤良方正或贤良文学,主要是表示广开直言之路。按照董仲舒 天人感应 之说,认为各种灾异都是上天对人世帝王的谴告,灾异降临,表明帝王有过,必须自我检讨,并下诏书求贤,征求意见,匡正过失。所以诏举贤良方正多在日月之蚀,冰雹虫害、瘟疫流行之机。所以,贤良之举属于特举,非为岁举,但与其他特举科目相比,则是察举次数较多的科目。
    察举贤良是依照皇帝诏令的规定,由公卿诸侯王、郡守等高级官吏举荐,送至朝廷,皇帝亲自过问,分别高下,授以官职。有时一策即毕;有时还有二策、三策,如董仲舒即连对三策,而授以江都相。每诏贤良对策者常达百数人。在汉代所有察举科目中,皇帝对贤良方正一科极为重视。有人说,论轻重以贤良为重,论得人以孝廉为多。这是有根据的论断。

    贤良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30 05:43
    形容女子德性佳美 ,指德性佳美的女子 .
    “贤良方正”这个成语如何理解?
    1个回答2024-01-24 22:27

    你好,我是【onknn24368】,很高兴为你解答。“贤良方正”这个成语什么意思??词目 贤良方正发音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释义 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方正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