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得利

古代的渔翁之利出自哪个人的口?求渔翁之利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12:00
一、出自苏代之口。(苏代:战国时纵横家。东周洛阳人。)
二、故事如下:
《战国策·燕策》: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渔翁之利,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三、相关补充
这是一则十分生动的寓言故事。它告诉我们:大敌当前,弱小者之间要联合起来,消除矛盾,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敌人。处理内部事务也是这样,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否则,内部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渔翁得利典故?
1个回答2024-03-14 06:07

试着回答一下这道题:

渔翁得利,出自《鹬蚌相争》的典故,指让别人获得了利益。

渔翁得利,利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23 10:25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自于刘向的《战国策·燕策二》: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渔翁之利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05 01:20

渔翁之利(yú wēng zhī lì)是一则汉语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策·燕策二》。渔翁之利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该成语的结构偏正式;在句中一般作宾语。

成语出处

汉代·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拊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记之也。”

成语寓意

赵惠文王听了苏代的劝说后,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想法。从这则寓言人们应该认识到,有头脑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权衡利弊得失后再行动。否则,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必定会做出蠢事来。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渔翁之利在句中一般作宾语,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

渔翁得利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22:13

yi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

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
 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渔翁得利文言文
1个回答2024-03-06 04:23
舍:放弃。(两者不肯相舍:两物都不肯舍弃让步。)
渔翁得利的意思
2个回答2023-12-04 13:32
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渔翁之利的意思
1个回答2023-12-06 01:10

渔翁之利,犹言渔人之利。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获利。

坐收渔翁之利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当时赵国正在攻打燕国,苏代认为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因此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方从中获利。出自蔡东藩《唐史演义》,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了燕国,去劝赵惠王说:臣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打渔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父”那样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好好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说:对啊!便停止了。

渔翁之利造句:

1、他准备隔岸观火,让双方恶斗下去,好坐收渔翁之利。

2、劫后余生的公司亦很可能将因为竞争减弱而坐收渔翁之利,获得更多的业务。

3、他们是想鹬蚌相争,而坐收渔翁之利罢了。

4、鹬蚌相斗,必有一伤,我们现在便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5、他们鹬蚌相争,我们好在暗处坐收渔翁之利。

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1-18 05:04

“渔翁得利”是一种中国古代的谚语,意思是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人们可以获得意料之外的、丰厚的回报。这句话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一个渔翁靠着勤劳的汗水和耐心的等待,最终捕到了一些非常大的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奋斗,付出耐心和勤奋,我们也可以像渔翁一样获取财富和成功。

渔翁得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人们的持之以恒和不断的实践。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和不停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渔翁得利并不是一夜之间获得的,需要他一步步地打下基础,才能在最终实现成功。

渔翁得利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靠侥幸或是运气得来的,而是靠你的实力和努力赢得的。只要你用心地去学习并不断努力,你就会像渔翁一样,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渔翁得利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它告诫我们不要追求眼前的利益,而要在艰难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渔翁得利
1个回答2023-12-08 00:09

渔翁得利 上一句是: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王跟赵王说赵国和燕国争战不休,不过是“鹬蚌相争”而已,必定让秦国得“渔翁之利”。今天这篇寓言告诉人们,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读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释义: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文: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近义词:渔人得利、两败俱伤、螳螂扑蝉、从中渔利

反义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例句:我们内部你争我夺,煮豆燃萁,结果让别人得了好处,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

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成为鹬蚌相争中“渔夫”那样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考虑。”惠王听了,恍然大悟,说:“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