痀偻承蜩

痀偻承蜩答案
1个回答2024-02-04 19:49
  孔子到楚国去,从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技艺真是精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品种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回去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这就是驼背老人说的吧!”
  1、【痀偻承蜩】:驼背的人用长竿粘取蝉。 2、【仲尼】:指孔子。 3、【掇(duo)】:拾取。 4、【道】:办法、方法、规律。 5、【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 6、【锱铢(zi zhu)】: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一两,六铢为一锱。此处喻极少量。 7、【厥(jue)】:同“橛”,木桩子。 8、【株拘】:枯树根。 9、【唯……之知】:只注意。 10、【不反不侧】: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
  感想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心无旁骛的认真做个一年半载,把别的诱惑、爱好暂时收敛和压抑一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的。佝偻老人的体质没有办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蝉这件事情上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专一和刻苦。
痀偻承蜩的原文
1个回答2023-02-22 07:05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痀偻者承蜩的赏析?
1个回答2023-11-13 19:59
痀偻者承蜩文言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痀偻者承蜩文言文翻译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的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孔子说:“先生的技艺真是巧妙啊!有什么技巧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我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怎么会不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它就是驼背老人说的道理!”
《痀偻承蜩》的古文和译文
2个回答2023-08-04 18:16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gōu lóu)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ō,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 zhū,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选自《庄子·达生》)

注释
1.痀偻:脊背向前弯曲。“佝偻者”即驼背的人。
2.承:(用长竿)取物。
3.蜩:蝉
4.出:经过,取道
5.道:方法
6. 锱铢:锱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这里比喻极少的数量或极小的可能。
7.厥:通“橛”,断掉的树木。
8.株枸:断残的树桩
9.凝:精力专注或注意力集中
10.吾;我
11.邪(yé):疑问语,“吗”“呢”
12.执:举
13.适:到……去
14.顾:回头
15.掇:拾取
16.易:改变

译文
编辑
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在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这两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三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再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五个泥丸,这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然后再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像枯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很多, 而(此时)(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因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得不到(蝉)呢!” 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运用注意力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佝偻者承蜩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0-26 00:23
凡事只要专碧雀枯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岁尺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悔洞就,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
佝偻承蜩
1个回答2023-12-19 08:02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心无旁骛的认真做个一年半载,把别的诱惑、爱好暂时收敛和压抑一下,养成不被外界打扰的习惯,专注的去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的。佝偻老人的体质没有办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蝉这件事情上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专一和刻苦。

佝偻者承蜩讲的是什么事?
1个回答2024-01-23 15:51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出自《庄子·达生》。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财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着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倾喟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喟乎!”
  解释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位驼背的老人用竿子粘蝉,粘起来就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
  孔子邓:“先生你是有技巧呢,还是这里面也有道?”

  老人回答说:“我是有道啊。我经过五六个月的训练,在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这两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在去贴蝉,那么跑掉的就很少了。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三个泥丸,然后在去粘蝉,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再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五个泥丸,这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然后在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我立定身子就像木桩那样,我用手臂执竿一动不动,就像枯槁的树枝。虽然天地那么广大,万物众多,但我心中却只注意着蝉翼,我心无杂念,不去左顾右盼,不因纷杂万物而分散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会得不到呢?”

  孔子回过头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这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
古文翻译:佝偻承蜩
1个回答2024-02-10 01:29

佝偻承蜩:比喻做事情专心,全神贯注,方能成功。

佝偻承蜩,读音:【gōu lóu chéng tiáo】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故事: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佝偻者承蜩 (现代译文翻译)?
1个回答2024-02-23 00:59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1),犹掇之也(2)。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3);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4);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5)。吾不反不侧(6),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古文翻译:佝偻承蜩
1个回答2024-02-27 00:48
【原文】

(选自《庄子·达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gōu lóu)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ó,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 zhū,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前往楚国,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在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这两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三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再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五个泥丸,这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然后再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像枯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很多, 而(此时)(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因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得不到(蝉)呢!” 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运用注意力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注释】
1.佝偻:脊背向前弯曲。“佝偻者”即驼背的人。
2·承:(用长竿)取物。
3· 蜩:蝉
4.出:经过,取道
5. 锱铢:锱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这里比喻极少的数量或极小的可能。
6.厥:通“橛”,断掉的树木。
7.株枸:断残的树桩
8.凝:精力专注或注意力集中
9吾;我
10:邪(yé):疑问语,“吗”“呢”
11:执:举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