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闻是非

耳不闻人之非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2-02 10:37
耳不闻人之非,目不视人之短,口不言人之过。意思就是说,耳朵不去探听别人的不是,眼睛不去盯人家的短处,嘴巴不去传播别人的过失。
道不可闻 闻而非也 下句是什么
3个回答2022-05-26 02:27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

道不可能听到,听到的就不是道;道不可能看见,看见了就不是道;道不可以言传,言传的就不是道。要懂得有形之物之所以具有形体正是因为产生于无形的道啊!因此大道不可以称述。
道不可闻 闻而非也 下句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19 02:12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
小孩讲话口里气味非常难闻
1个回答2024-03-11 10:28
应当是口腔和消化道的病症。多因口腔不洁,口腔粘膜、牙龈炎症,卫兵,消化不良或口腔肉芽肿。食物经细菌分解而腐败使口腔组织坏死而引起,还化脓有性、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所致。也存在一种精神性口苦现象。一些人由于工作、学习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气愤、烦躁、焦虑、恐惧、忐忑不安、失眠时都可能出现口苦。如有相应消化道或口腔疾病应对症治疗,另外要有规律的生活起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当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祝您健康愉快!
耳所不闻 非无声也?什么哲学道理?
1个回答2024-03-07 16:02
王夫之的“知行观”与培根的“新工具”   王夫之对他之前的一系列基本思想(如理与气、道与器、有与无、知与行、欲与理、动与静、公与私、阴与阳等)都进行了冷静的思考,提出了自己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的理解.
  例如,在“理气”问题上,他继承并发挥了他最推崇的张载的“虚空即气”的思想,指出“虚空者,气之量”,人的“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言所不通,非无义也”.因此,世界即物质,气聚而成“形”,气散而为“虚”.王夫之机智地举例说“车薪之火”,尽管柴燃烧后,化成了焰、烟、烬,但只不过是由“车薪”之形变成了“稀微”之态罢了;“一瓶之炊,湿热之气,蓬蓬勃勃,必有所归”;“汞(水银)遇火则飞,不知何柱,而究归于地”.由此,王夫之得出了十分深刻的结论,“理”就是“气”(即物质)这一实体变化的“条理”,因而没有离“气”之“理”,无“气”即无“理”.这就有力地批评了朱熹“理先气后”的神秘性和荒谬性.
  又如,在“道器”问题上,他深化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即抛弃了老子“道”论的神秘主义色彩.王夫之说,“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器而后有形,形而后有上.无形无下,人所言也.无形无上,显然易久之理”,因此“道不虚生,则凡道皆实也”.可见,“器”无非是指客观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而道不过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没有事物,哪有事物运动的规律呢?“无其器则无其道”,“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就是说,我们只能说规律是事物运动的规律,而决不能说事物是“规律”的事物.为了证实这一观点,他的例证同样是很机智的:“未有弓矢”,就没有射道,“未有车马”,就没有“御道”,没有供品、酒、管弦乐器,也没有“礼乐之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
  再如,在“知行”问题上,他认为“知必以行为功”,“行可有知之敦”.因此,既不能像朱熹那样理解为“知先行后”,也不能像王守仁那样认为“合行于知”(“知行合一”).他认为,“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行可以得知之敦”、“致知力行,故功可得而分”.更为重要的是,他还提出了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性、思维在认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就是说,感觉器官(形)、思维(神)、感知对象(物)这三者相互作用,方才产生了认识活动.基于这种“知行观”,王夫之认为,人应当“学以致知”,更应当“知以致行”.
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言,非礼勿听事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13 17:46
就是不符合礼数的事物,不看,不听,不说. 孔子名言,呵呵
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言,非礼勿听事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8 15:57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是: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出自《论语》卷六 颜渊第十二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闻
1个回答2024-03-20 14:34
语出《论语
颜渊篇第十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是:不符合《礼》的东西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也不要做。《礼》是指《周礼》周公姬旦为奴隶主贵族制定的一套礼仪规范,要求奴隶主照做的。
不问世事,不闻是非,无所为者,其之所为出自哪里
2个回答2023-12-26 03:01
不问世事,不闻是非,无所为者,其之所为出自红楼梦和孟子两处。五所为者,其之所为出自孟轲的孟子: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不问不闻,不闻是非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恃亲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