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人

《问道》名人榜。
1个回答2024-06-01 23:37
问道》名人榜
其实就是名声吧。但是不重要。等级
战绩
金钱
等等
达到了一定的数额。你就能荣登《问道》名人榜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1个回答2024-06-01 23:36
男护现在很吃香!!医学系男生就是宝。
护士好就业是真的
徐光启有哪些经历?
1个回答2024-06-01 23:35

徐光启是上海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明世宗的时候,上海沿海一带经常遭到倭寇的袭击。徐光启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上海人民反抗倭寇侵略的英勇故事,很受启发和感动,特别敬佩像戚继光那样的抗倭爱国名将,他从小就有一股爱国热情。

徐光启从小就爱读书,聪明好学,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长大以后,有一次参加科举考试,经过南京,住了几天。听说南京来了个欧洲传教士,名叫利玛窦,常借传教机会,讲些西方科学知识,南京有不少读书人跟利玛窦有交往。经别人介绍,徐光启也认识了利玛窦,他听了利玛窦讲他从没有听说过、在古书上也没有读到过的科学知识,从此就爱上了西方科学。

当时,中国人不信西方的天主教,朝廷也不支持西方人来明朝传教。

利玛窦传播科学知识,主要是为了方便传教,他认为皇帝不支持,他在中国的传教就很难扩大影响,他想,如何才能取得皇帝的支持呢?只有用中国尚不完全具备的科学知识才能吸引皇帝,说服皇帝让他传教。当时明朝规定,不准外国传教士到北京传教。后来,利玛窦请地方大臣在皇帝面前为他说好话,他自己也到北京去了,通过宦官马堂,送给明神宗几本《圣经》和几幅圣母图,还有几个自鸣钟。明神宗不信西教,不懂《圣经》,也不知圣母是何方人氏,但看了自鸣钟,倒觉得怪新鲜,他琢磨不透这铁疙瘩怎么能自动报时,就让马堂把利玛窦带进宫来。

明神宗见了利玛窦,问他是何方人氏,利玛窦本来是意大利人,因为郑和七下西洋,明朝和西洋各国交往密切,他为了自我炫耀,就说是大西洋国人。明神宗赏赐给利玛窦一些财物,并允许他在北京传教。这样,利玛窦就经常同朝廷官员接触了,他的传教活动也在北京开展起来。

过了几年,徐光启考中了进士,到了北京,在翰林院做了文职官员。听说利玛窦也早已到了北京,他很高兴。他认为掌握了科学,再应用到各个方面,对富国强兵是大有益处的,于是就去拜利玛窦为师,向他学习天文、地理、数学、测量、武器制造等各种科学知识。

从此,徐光启一有空就到利玛窦那里,听他讲授科学知识。有一次,徐光启又到利玛窦那儿去学习,听利玛窦讲到西方有一本数学著作叫《几何原本》,可惜很不容易用汉文把它翻译过来。徐光启听后说:“这书这么好,只要你肯指教,我一定要把它翻译成汉文。”利玛窦看徐光启决心很大,很受感动,于是就答应了。后来,徐光启每天离开翰林院,就直奔利玛窦住所,与他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利玛窦讲述,徐光启则翻译记录。当时,中国还没有人翻译过国外数学著作,要把原著准确地翻译成汉文,确实难度很大。徐光启整整花了一年多时间,逐字逐句翻译,反复推敲、修改,常常是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经过他的艰苦努力,终于将《几何原本》的前6卷较为准确地翻译成汉文本。后来,几何学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

《几何原本》翻译完成以后,徐光启又同利玛窦和另外一个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译了测量、水利等方面的科学著作。徐光启在利玛窦那里学到了不少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他把中国古代历法与西方的天文科学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徐光启研究科学是多方面的。父亲病死那年,他回到上海奔丧守孝。这年江南遭遇了大水灾,庄稼全被淹了。水退下去以后,他帮助老百姓从福建引来一批甘薯秧苗,要大家栽种,自己还在荒地上带头试种,结果收获丰硕。他看甘薯不仅福建沿海能够种植,上海也可以种植,于是就编了一本小册子,介绍如何种植甘薯。后来甘薯的种植就从福建推广到浙江一带,又很快推广到江淮流域。

徐光启不仅研究科学,对国事也非常关心。当杨镐四路大军差点在萨尔浒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京城以后,满朝文武官员都大为震惊,大臣们纷纷呼吁朝廷挑选强将,增加兵力,征讨后金。徐光启一连向明神宗上了三道奏章,认为后金越来越强大,已明显与我明朝为敌,成为朝廷最大威胁,若要挽救危险的局面,只有选出精干人才,训练新兵,才能抵抗住后金将来可能对朝廷的侵略,他自愿承担训练新兵的重任。明神宗知道他是个文官,又听说他也通晓军事,且有这般热忱,就批准他到通州招募训练新兵。

徐光启满怀希望,决心练好新兵,加强国防。不料朝廷各部门腐败透顶,练兵衙门建成以后,徐光启既要不到人也要不到军饷,急得团团转,好容易要来一点军饷,就到通州检阅新兵,谁知7000多新兵大多是老弱病残。徐光启大失所望,眼看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没有办法,只好辞去新兵衙门的职务。

明神宗死后,他的儿子朱常洛即位,这就是明光宗。不久明光宗也病死了,太子朱由校即位,这就是明熹宗。明熹宗执政后,又召徐光启进京。徐光启复官后,见后金对明朝的威胁越来越大,而明朝的防御能力越来越差,他又上奏朝廷,极力主张多造西洋大炮。兵部尚书却极力反对,为此,他们之间争执不休,矛盾很大。结果徐光启没有斗过那个势力大的兵部尚书,又被排挤出来。

徐光启辞官回乡时,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由于他本来就喜欢研究农业科学,回乡后,就在自家田里干农活,同时做些试验,经过长期的研究记录,写成了一部很有名的著作,叫《农政全书》。

王著教帝学书中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6-01 23:35

                     精通书法,直言进谏的人.
                 王著(?-992)宋代官吏。字知微。成都人。蜀明经第,历任平泉(今简阳市境)、百丈(今名山县境)、永康(今崇州市境)主簿,授隆平(河北隆尧县)主簿。改卫寺丞、史馆祗侯。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加著作左郎、翰林侍读,迁左拾遗,官至殿中侍御史。 成都(今属四川)人。

                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然后又去问王著,王著还是说不行。太宗问其为什么呢,王著说“你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都说这得宜于王著的劝戒。

                 《书史会要》称:“王著笔法圆劲,不减徐浩,少令韵胜,其所书《乐毅论》学虞永兴(世南),可抗行也。”黄庭坚评其书:“极善用笔,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诚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之功也。”

西洲曲是什么诗
1个回答2024-06-01 23:35
南朝乐府《西洲曲》堪称千古情诗绝唱,诗里描画了一位年青少女对情郎一别之后的刻骨铭心的想思,叙说了一场平凡而美丽的爱情故事。西洲何处?江南人家,似水柔情,梦也悠悠,回环婉转,韵味无际。首先在时间上从冬天“折梅”下笔,穿越春、夏、秋,贯以日夜,吐露了无时不是情意绵绵,望眼瞎大郑欲穿。想念之地,起于西洲,终于西洲,其间有江北、桥头、树下、门磨颂前、南塘、青楼以至于碧海高天,烘托出无处思念不在,望穿秋水。景物交替,物换星移,纵然仿猜海枯石烂,玉壶冰心,此情不变,忠贞不二。
关于保护大熊猫的名人名言
1个回答2024-06-01 23:33

黑与白的世界,正在消失...2同在同片蓝天下,珍惜爱护大熊猫3保护熊猫,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4熊猫是国宝,理应人人保护它们想不到再好的了

炒期货有没有传奇人物
1个回答2024-06-01 23:33
傅海棠是比较让人佩服的期货大神
也听过几次他的课
一些道理说的深入浅出
算是领会到期货真谛的类型
做期货是门大学问,不容易
历史上的孙登是个什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6-01 23:32
孙权的大儿子,吴国太子,娶了周瑜的女儿,但太子没当几年就死了,他的死也是吴国内斗的开始!
传说与故事的区别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6-01 23:32
传说,是最早的口头叙事悉晌文学之一。由神话演变而来但睁族锋又穗卜具有一定的历史性的故事。
区别就是传说一定是故事 故事不一定有传说
新西兰人简介
1个回答2024-06-01 23:32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1 拼音

xīn xī lán rén

2 英文参考

New Zealanders

3 注解

新西兰人(New Zealanders)新西兰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又称英裔新西兰人。另有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和英国 。属 欧罗巴人种 。主要由英格兰 、苏格兰和爱尔兰移民的后裔结合而成,并不断吸收了其他欧洲移民的成分。通用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包含大量毛利语借词。多信基督教新教、少数人信天主教。新西兰本为毛利人的住地 。19 世纪初 英 国人开始在此建立居民点,但人数不多。1840年英国正式宣布新西兰为其殖民地时,约有移民2000人。后由于英国对羊毛的需求,及在此发现金矿,移民人数大增。到1907年新西兰独立时 ,人数已达 80 多万。逐渐形成统一民族 。此后又不断 吸 收移民 ,族体日益壮大。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畜产品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新西兰人妇女

热门问答